京派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派论文,乡土论文,四乡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京派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同是乡土文学,它们拥有乡土文学的一些共同特征。但由于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思想旨趣及不同的审美追求使两派乡土小说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作序时正式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原文:“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非勃兰兑斯(G.Brandes)所说的‘侨民文学’,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约着乡愁,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许钦文自名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开手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已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这是对“乡土文学”作出的概念,从中可看出,京派和五四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大多是来自乡村,他们到都市,看到都市文明的发展,反观自己生活过的乡村,写出两种不同的文化。沈从文说:“我是个乡下人。”萧乾虽生在都市,理想却寄在乡野。王鲁彦出生在浙东的一个乡村,后到北京求学。蹇先艾出生于四川一个小县城。生活的巨大反差让作家们对乡村和都市有很深的思考。
京派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都描写乡土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总是那么清幽静谧,静静的河水清澈透明,青山连绵不绝。蹇先艾描写的贵州乡村冷冷落落,分布于陡峭的山峰间,闭塞、冷清、破败,天始终是阴沉的。王鲁彦的湖南乡村也是大山林立,黑云密布,偏僻而冷静。二者也都展现了各地不同风俗。比如《边城》中端午节赛龙舟,《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中北溪村男子在迎春节要为家酿烧酒醉倒的习俗。五四乡土小说中王鲁彦讲到的湖南冥婚,蹇先艾写到的贵州水葬习俗。这些习俗的描写增添了小说的乡土味道。二者呈现的风土人情画更是让读者对所写乡村的生活方式,人情世故,乡土人显露的性情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三三》中城里客人到家里,三三母亲必是要杀鸡招待的,白帽子女人想邀三三母女进寨子时,母亲“想起是空手,乡下人照例不好意思空手进人家大门”,写出三三母女淳朴。《柏子》以柏子为代表的水手经过海上的长期漂泊在停泊河岸和妓女的野合苟欢,人物语言粗俗,却表现出人的原始野性。《黄金》中陈四桥人的有钱便有了一切的金钱观。《赌徒吉顺》《蚯蚓们》讲到的“典妻制”等。京派和五四乡土小说对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描绘让读者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了解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
以上是两派乡土小说的共同处,二者也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性抒写
“1927、1928年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两卷,自述创作心境:‘我为了把文学当作一种个人抒写,不拘于主义、时代,与事物论理的东西,故在通常标准与规则外,写成了几本书。《阿丽思中国游记》尤其是我走自己道路的一件证据。’倘若还须对他的基本思路作一补充,便是:疏政治而亲人性。沈从文又说:‘我除了存心走一条从幻想中达到人与美与爱的接触的路,能使我到这世界上有气力寂寞活下来,真没有别的可作了。’”①可以看出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乡土小说要写出一种美与爱的人性,这种人性多是糅合着神性(皈依自然并具原始的天道心理)和野兽性(狮子般的刚强和绵阳羊般的驯良)的一种未被金钱社会的文明所腐蚀的自然人性。而五四乡土小说则相反,五四乡土小说家进入都市后,接受五四新思想,以此来反观故乡,一类是批判故乡的愚昧、落后,写出故乡人的人性恶;另一类是写出一些故乡人的觉醒,表达反抗的绝望。
我把人性抒写分两方面表现:
1、人与自然、命运关系中体现人性
《边城》中有很多体现人物的命运观。祖父“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祖父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改变,所以会“忧愁”,但是为了孙女的幸福,尽管大老死后,祖父在船总和二老那里碰了钉子,却并不灰心,“要安排得对一点,方合道理,一切有个命!”祖父相信命运,却又不愿看到孙女凄苦的命运,于是祖父多次用行动为翠翠争取幸福。祖父的行动是在宁愿相信翠翠有一个好的命运的前提下进行得。但美好的愿望终归是虚空的,祖父的行动反而成为翠翠幸福路上得绊脚石,翠翠终于没有逃脱孤独凄苦的命运。而她面对这样的命运,勇敢承担了这样的结局,祖父死后,翠翠毅然担起了摆渡的工作,等待“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会回来”的二老回来。这是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在自然命运的安排下走向各自的结局,人物没有大喜大悲,只是安于命运完成人生使命。
而五四乡土小说家接受新思想,对乡村的愚昧、落后有强烈的变革意识。作品中人物已有不安于命运,渴望改变的意识。台静农《吴老爹》主人公吴老爹主人是读书人,一生中就没有进过学堂,不能不过油盐零碎的生活。吴老爹以为这是主人生就的运命;他用这命运不可挽救的意义,劝解主人,主人也默然承受。可对于不安分的少主人,这命运观显然是无用了,少主人不务正业。吴老爹把此归于少主人运气坏,寄希望于转运。最终少主人卖掉房产还债,妻儿被遣送回娘家,吴老爹失掉安身之所。命运也只是让少主人聊以自慰:“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因为,我想,也许爹娘前世欠我的,这一世我来讨债!女人、孩子同我受罪,自然是他们结下的冤孽!”如此结局,吴老爹却并不觉得如何悲伤,“他知道了他平常的一切的梦,现在是完全破碎了,而且破碎得了无痕迹。他悔恨,他不该信任命运,命运所给予的希望,直是扯谎和欺骗,结果是这样的惨报”。吴老爹由最初相信命运,并用命运来安慰别人,用命运来解释人的堕落直至最后醒悟,认识到命运的虚无和欺骗。这正是作品要讲的:不要信命运,要勇于改变。作品中洋溢着人性不屈的抗争意识。
由此可看出,京派乡土小说中的人物有安于命运,顺应自然的一面,而五四乡土小说中人物面对命运的不公,已表现出较强的抗争性。
2、人与人关系中体现人性
人与人关系需要在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如沈从文的《柏子》开篇写到,辰州的河岸,每次船靠岸,青年水手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或上岸,或聚众在船上表演爬桅杆。一些矫健的水手在桅杆顶上一边整理绳索,一边唱歌。桅杆下的伙计昂着头看这把戏,又不能随便爬上去,心中发痒,便开口骂人:“我的儿,摔死你!”“我的孙,摔死了你看你还唱!”“……”“全是无恶意而快乐的笑骂。仍然唱,且更起劲了一点。但可以把歌唱给下面骂人的人听,当先若唱的是‘一枝花’,这时唱的便是‘众儿郎’了。‘众儿郎’却依然笑嘻笑嘻昂了头看这唱歌人,照例不能生气的。”这些水手话语粗鄙,却透露着人性的真性情,人与人间关系单纯而有活力。《边城》傩送放弃碾坊而选择了渡船,和翠翠情投意合,却因机缘巧合未能结合,傩送远走他乡,翠翠选择等待。《月下小景》砦主独生子和恋人不愿屈服本地婚嫁习俗,为爱情双双服毒而死。在人与人关系中,爱情也很纯粹,没有任何物质利益掺杂,真挚感人。
而五四乡土小说中故乡质朴的乡民已被外来的金钱、物质文明侵染,以金钱等物质利益来衡量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间世俗化,冷漠无情,体现人性的“恶”。王鲁彦的《黄金》中如史伯伯一家没钱时连乞丐也看不起这一家人,家里从人到狗都受到异样的目光。在梦中,如史伯伯有了黄金,“阿黑,阿灰,阿水都跪在他们的前面,磕着头……”也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尝到“被朝拜”的滋味。《柚子》写乡民争先恐后看杀头。小说中“我”所说的话,“不要背着我杀,不要辜负了我来看的盛意,不要扫我的兴”,“不错,我们从此可以骄傲了,我们的眼睛竟有看这样光荣而幸福的事情的福气”,写出看客们以看杀头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小说中“我”和“T君”一时也有被砍头的梦幻,这是暗示人人都有被砍头的危险,今天自己是看客,明天也许就会成为被“看”的对象,但那又何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国的“看客”总是对别人的痛苦津津乐道,缺乏感同身受和悲悯的同情。《负伤者》中吴大郎老婆和张二爷联合使吴大郎成为一个真正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负伤者”。在五四乡土小说中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是龌龊的,受到作者的批判。
以上是对京派和五四乡土小说在人性上的比较。京派乡土小说中人物善良、诚实、质朴,他们遵循着自然法则,人与人间和睦相处,处处显示着和谐美好。五四乡土小说人物多是一群冷漠的动物,人与人间关系多是靠金钱、利益维系,乡村处处显露出凋敝、落后。
二、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不同
在前面提到的二者相同点时,已提到过二者都描绘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但二类小说中的“三画”又有很大不同。
沈从文的《三三》描绘三三的生活环境: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住,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一幅明媚乡野图呈现。而五四乡土小说作品中的乡土画面则显得阴暗,这可在环境描写的用词上看出。蹇先艾《水葬》老骆被沉潭时一段环境描写:“天依旧恢复了沉寥的铅色,桐村里显得意外的冷冷落落。那金黄色的稻田,被风吹着,起了轻掀的很自然的波动。真是无边的静谧,约略可以听见鹁鸪的低唱,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远的山峰削壁的峙立着,遥遥与天海相接。阁村都暂时掩没在清凄与寂寞的空气之中了。”像这样让人沉闷的词语或句子在五四乡土小说中随处可见,五四乡土小说中的风景画色调阴暗。在风俗画和风情画上二者呈现的也完全相反。《边城》中茶峒人在端午节举行的赛龙舟及之后捉鸭子比赛的习俗,写出当地人充满活力的生命力。《月下小景》古老的婚嫁制度笼罩着神秘的气氛。而王鲁彦描述的冥婚,蹇先艾描述的水葬则是乡村陋习,是亟须破除的。
在风情画描绘上,《边城》中祖父因渡头为公家所有,拒不接受过渡人的钱财,表现祖父的淳朴善良。同样如前提到的三三母女,把乡下人待人诚挚、热情的本性表现出来。而五四乡土小说作品中讲的典妻、卖妻制让读者不禁握紧了拳头,这是穷苦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为了生存,一切物质、情感都有价值。
从这三种画面的描绘中,我们向往京派乡土小说中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对于有志于改变落后农村现状的人来说,五四乡土小说作品无疑展现了农村落后愚昧的一面。
三、小说情节及抒情性
“沈从文曾怅然叹息:‘我还得在“神”之解体的时代,重给神作一种赞颂。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的意义时来谨谨慎慎写最后一首情诗。’这其实是沈从文对自己的创作自律,也是京派小说作家共同的艺术追求。他们的乡土小说在这种美学风格的追求中就成了‘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也就是偏于古典审美趣味的‘田园牧歌’。”②在文体上,沈从文把小说当诗来写,促进小说、诗、散文的融合,强化了作家的主观情绪,从而发展了“五四”以来的抒情小说体式。具体来说,沈从文及京派乡土小说作品淡化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注重风景画(景物描写)的象征性铺陈。比如说《月下小景》全篇运用的是诗一样的语言,景物描写最多,没有人物语言对话。作者把叙事穿插在写景抒情中,“女孩子遇到了这乡长独生子,自从春天山坡上黄色棣棠花开放时,即被这男子温柔缠绵的歌声与超人壮丽华美的四肢所征服,一直延长到秋天,还极其纯洁的在一种节制的友谊中恋爱着,为了狂热的,且在这种有节制的爱情中,两人皆似乎不需要结婚,两人中谁也不想到照习惯先把贞操给一个人蹂躏后再来结婚。”几句饱含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把故事概述清楚,且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人物或作者的感情。从“节制”一词中可看出,作者在抒情上是有节制的,不论是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抒发,抑或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龙朱》结尾:“龙朱迟了许久才走到井边去。”完美的龙朱在渴望的爱情面前也保持着理性和节制。相比于京派乡土小说淡化故事情节,有节制地抒情,五四乡土小说则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强烈地表达情感。台静农《蚯蚓们》讲卖妻制,故事开端虹霓县出现十年未遇见的荒年;故事发展主人公李小为了生存,决定卖妻时的一系列内心挣扎及夫妻间的无奈、不忍;高潮李小把妻子卖给吴官人;结局李小背着卖妻挣的钱内心感到羞耻、痛苦、绝望。情节完整,让读者了解整个故事始末。王鲁彦《柚子》讲一个萧瑟的秋天,在湖南长沙发生的一个杀人事件,事件过程讲述清楚,作者情感表达很强烈,“真便宜!湖南的柚子真便宜,而且也真好吃!”“这在我们不算什么,这里差不多天天要杀人,况且今天只杀了一个!”“柚子呀,湖南的柚子呀!”“这样便宜的柚子呀!”全篇用了很多“!”,把人头比作柚子,反复强调柚子便宜,其实表达的是把人命视若草芥的强烈愤慨。
京派乡土小说通过美丽的文字使情感缓缓流入读者心田,五四乡土小说家则怀着打破旧制度的决心使作品充溢着革命的豪情。
四、作品创作方式不同
“金介甫曾言:‘他们在创作中崇奉的道德是作品,作品要出白个人心声。它不为‘关系’所左右,而要成为抒写自我完善的工具。’”③他们这是在“另走新路”,是通过“为自由歌唱,将自己的梦想与挫折作为‘原料’来建设新文学”。④“京派乡土小说家寄希望于重振民族理想和人生信仰,要求在文化和道德的层面上进行变革。”⑤“京派乡土小说家最高的精神指向就是充满爱、美和自由的理想人生状态。”⑥这个完美的民族理想和人生信仰在那个阶级矛盾尖锐、风云动荡的社会是无法实现的,有一定空想色彩,却使京派乡土小说家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文中的“美”仍涤荡着今天读者的心灵。对比京派乡土小说家的乡恋,五四乡土小说家则因乡愁写出对故乡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乡愁”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还有看到故乡落后、破败的难过和痛苦。王鲁彦《桥上》伊新叔的米生意在资本主义机器的侵入下走向失败,这样的农民该怎样生存下去?作家彭家煌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怂恿》中写下故乡人的尔虞我诈和蠢笨?吉顺虽也在典妻时出现思想挣扎,也有过忏悔,但其嗜赌成性让读者对他深恶痛绝,不抱任何同情。
京派乡土小说家对人性、社会葆有一份美好的愿望,而五四乡土小说家则贴近现实,揭露丑恶已达到疗救的目的。
综上,京派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因同属于乡土小说而具有乡土小说的共同性。但作家及流派的价值理想、审美追求不同又使二者呈现迥然各异的特点,本文只是从大方面着手,从人性、风景画和风土人情画、小说情节及抒情性,作品创作方式比较了二者明显的差异。由于作者个人经历、审美价值不同,各个创作又呈现不同的特色。
①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3月版.P594-595.
②③④⑤⑥丁帆等著:《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P106.P110.P110.P110.P110.
标签:乡土小说论文; 沈从文论文; 小说论文; 文学论文; 边城论文; 人性论文; 乡土文学论文; 月下小景论文; 蹇先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