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初物理学习中应养成的几个习惯_物理论文

高中起始阶段物理学习中必须培养的几个习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物理论文,习惯论文,阶段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物理学习与高中物理学习相比,无论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那么在高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呢?

一、关于习惯的探究

1.预习的习惯

初中学生几乎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用说主动学习。他们没有认识到课前、课中、课后是学习过程中三个重要的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对于高中初始阶段的学习,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我们可以从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预习的好处,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它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2)可以使学生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从物理教学的实际现状来看,高一起始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不是课堂上学有余力,而是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困难。

(3)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单向的思维活动,应该是双向或多向的。学生如果想要与教师或同伴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必须要对问题有一定的前期准备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预习,只能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那种交流互动就很难实质性展开。

(4)可以提升学生的学力水平。

第一,预习是一种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实践与体验的过程。第二,预习是一种自主探索的过程。第三,它能有效减少模仿的成分,增加“研究”的含量。

我们坚信:有些时间,花在前面比花在后面,价值会更高。

2.画图的习惯

初中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几乎没有动手的习惯,特别是画图的习惯。而画图则是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解决物理问题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在高一起始段的物理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具体来说,必须培养他们:

(1)画研究对象的约化图;

(2)画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3)画物理问题的情境图;

(4)画物理过程的过程图和状态图。

有些习惯,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但却是入门的关键,画图的习惯就是这样。

3.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中物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感悟”性学习。这种学习,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要想培养这一点,首先需要养成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习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深刻起来。高中起始阶段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习惯了交流、合作,独立思考习惯很差。具体表现为:

第一,依赖性强,习惯于寻找各种“帮助”。

当他们在听课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教师能否给以帮助,如再给他讲一下,或解释一下;有的甚至于会想到请家教补课。很少有学生想到自己独立去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课前认真做好预习,课后针对不懂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钻研,来弄清问题。在作业时,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不是让自己认真思考和钻研,而是急急地去看答案。这种学习上的独立性不培养起来,很难在高中阶段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第二,思维肤浅,不愿“多想”。

高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一旦自己觉得问题已经解决,就很少再去想是否可以有另外的解决方法,或从另外的角度如何理解这一问题。一句话,就是不习惯多想。那么随着知识的增加,很难做到知识间的贯通,不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

第三,持久性差,容易产生思维“疲倦”。

初中阶段的问题,往往能够突破一点,解决全面。而高中阶段的问题,其复杂性明显增加。过程丰富、条件隐含、模型抽象等等。因此在高中初始阶段物理学习时,当碰到复杂一些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失去分析与思考的耐心,思维活动缺乏应有的持久性与坚韧性,其结果就是等待教师的帮助。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因此,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本前提,这样的习惯养成了,基本的学习品质就具备了。

4.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初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几乎没有太复杂的过程,所以初中学生没有分析过程的习惯,更不具备这种能力。而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的分析几乎要渗透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始终。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刻意培养,这种能力很难自发地形成(不包括部分优秀学生)。

例如有如下一个问题:

质量为1kg,初速度为10m/s的物体,沿粗糙水平面滑行,如图1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同时还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大小为3N的外力F作用,经3s后撤去外力,求物体滑行的总位移。(g取

图1

上述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规的问题,但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题时,学生的错误率非常之高,不仅是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做对,基础好的学生错误率也很高,原因就在于这一问题有较为复杂的过程,而且过程也比较隐含。如在撤去外力时,物体是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几秒末物体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等。都需要学生进行分析。

所以,学会对物理过程进行解析的能力,要从高一起始阶段就抓,并持之以恒。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物理过程可能是时间过程,空间过程,也可能是一个虚拟过程;但不管是哪一种过程,都需要对涉及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段解剖分析,分析每一段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特点,从而找出其变化过程所符合的物理规律。这种能力是分析物理过程最基本的能力,是高一初始阶段我们必须要培养的。

从初中物理学习向高中物理学习过渡,必须要有一个重要转变,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学生的“脑思”来解决,而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既要“动脑”也要“动手”,物理过程的分析实际上就是一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过程。具备了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高中物理的学习也就基本入门了。

5.因果逻辑推断的习惯

初中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当遇到与他们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问题时,它们不是依据物理规律去进行分析与推断,往往是凭主观臆想去得出结论。进入高一阶段的学生,这一习惯会表现得非常顽固。

例如在学了力的分解以后,我们让学生来解下面的一个问题:

如图2(a),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着一个重为G的球,请用力的分解方法求出球对斜面的压力(物体间的摩擦不计)。

图2

在求解这一问题时,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分解,但在学生的脑子里,球对斜面的压力是Gcosθ思想根深蒂固,他们不是根据力的平等四边形法则来确定压力[如图2(b)],而是脑子里面已经有了这个力再来画四边形,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画不好[如图2(c)],就是画错了平行四边形[如图2(d)],有的干脆就不画平行四边形而用心算了。类似这样的瓶颈突破不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就转变不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在分析物理问题时突出规律的应用。以尽快地让学生从习惯于主观臆想到学会根据规律来进行因果逻辑分析。实际上这就是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变。因此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过程所满足的物理规律是什么,怎样用规律来推断未知问题。如果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始终抓住这一核心工作,那么随着这一工作的积累,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从习惯于直觉判断到能依据规律进行因果逻辑推断,是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转变。高中物理的学习也需要直觉,但更需要学会因果逻辑分析。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义就在于此。

6.对物理知识进行整理与建构知识体系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永远是一个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的动态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需要及时整理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建构。哪些是已经弄懂的,哪些还不够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整理与建构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一节课结束后,要整理,要知道:学了什么?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所学知识与已学知识间有何区别与联系?一章结束了,要整理,要知道: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核心思想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方法?整章知识的结构如何,与其他章节知识间的关系如何?等等。

物理知识之间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新的知识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如果新的知识能够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并把它们纳入到同一个知识结构当中来,这将十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以后的提取和再现。

例如学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后,求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子上的拉力(图3),学生们总是习惯于一步写出拉力的表达式:

图3

是学生们的水平高还是另有原因?

若要学生来求最高点绳子上的拉力,不少学生也会一步写出:

最高点拉力的表达式显然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学生在求解上述问题时,是凭着一种简单的直觉在解答,“最低点拉力比重力要大,所以mg与应该相加,而最高点拉力比最低点拉力小,就应该是相减了”。实际上学生们并没有从牛顿运动定律的角度来认识曲线运动中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并没有把曲线运动中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纳入到牛顿运动的知识结构中来,使该知识游离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外。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感悟这部分知识,并把它纳入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结构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来求解问题,即对最高点和最低点进行受力分析,取好正方向,写出合力的表达式,再根据求出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拉力。

这样问题就能既快又正确地得到解决。所以,把曲线运动中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纳入到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结构中来,从知识的内容上看,得到了有效的简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得到了优化,取用时的正确率也得到了提高。如果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到电场与磁场中的曲线运动,就很容易将它们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来。

经过整理后的知识,其结构化的程度会明显提高,可以有效地减少知识信息的冗余度,并提高取用时的正确度与速度。

二、结束语

从初中升入高中,总会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适应,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去研究。本文只是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还很不成熟,给出的一些对策,也较为宏观。操作上的一些具体细节,还有待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标签:;  ;  

高中初物理学习中应养成的几个习惯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