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现象利弊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弊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陪着孩子读书学习,是许多父母每天晚上要做的事,“陪读”已成为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位父亲这样对我们说:孩子刚上一年级,同学的家长都在陪读,我当然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心甘情愿奉献自己,每天精心辅导孩子的学习;而有的父母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或者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得不陪读。由于长此以往的陪读,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休息,免不了怨声载道。陪读是利是弊,众说纷纭。本期,我们邀请宁波地区的父母参与“陪读”现象的话题讨论,他们的观点,或许对您有一些启发。
观点(一)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请尽快走出陪读误区。
我从不给女儿陪读,也不赞成父母陪读。一则,我以为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则,父母与孩子在年龄、学历上差距较大,对学习上碰到的问题理解不同,不能做到像老师那样用正确合适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孩子低年级时,还有能力辅导,到了高年级你没能力辅导,而孩子却养成了要陪读的习惯,怎么办?何况,我们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时候,自己的工作要干好,学习新知识也不能放松。因此,现实状况也不容许父母花大量时间陪孩子学习。在我们家,我们总是利用吃饭、娱乐等时间,向女儿灌输一些学习的道理,并且经常向她讲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在大方向上给予把关,从而使她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其实,孩子能不能学好关键在她自己。父母要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意愿去学习,则会拔苗助长,既苦了自己,又害了孩子。(12岁女孩父亲 肖军)。
观点(二)陪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对低年级的孩子是有益的帮助。
我对儿子的学习抓得较紧,从他上一年级起,一直陪读。我认为,陪读现象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关。孩子要应付各种考试,必定要完成较多的作业,小小年纪难免顾此失彼。家长如能适当加以指导,就能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困境,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在陪孩子学习时,常告诫自己,陪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儿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必须得当。于是我一方面着重指导儿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有序地完成各门功课作业,预习新课,整理学习用品等,并形成一种制度。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负责的精神。孩子做作业时,决不能简单地告知答案,更不能越俎代疱。检查孩子的作业也有讲究,发现差错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一通,或直接指出错误,而应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即便孩子一时发现不了错处,也不妨就将错误留给老师去批改,可以让老师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能使孩子觉得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所以,我的观点是,以培养孩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为目的的陪读,是有价值的,肯定比让孩子放任自流好。(9 岁男孩母亲马玉娟)
观点(三)陪读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学校应利用家长学校,帮助父母掌握一些正确、适当的陪读方法,使陪读这种形式真正发挥作用。
我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很渴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城里孩子的父母一样,关心我的学习,在我做作业的时候能陪在身边,做些指导。如今,我感到自己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所以,无论多忙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学习。我的想法很简单,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孩子没有一定文化基础,没有过硬的知识能力,要想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是不现实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也是每位陪读父母良好的初衷。并且,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实际情况是:陪读不陪读,就是不一样。但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我越来越感到陪读的困难。比如,在语文学习中,看到孩子词语贫乏,没有想象力,总忍不住说出我的看法,要求他改正。可他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爱强调理由。看他做数学作业粗心,我就冒火,可他还振振有词:“我懂了就行了吗”。难道我陪读陪错了吗?因此,我的观点是现在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孩子在认认真真地做功课,当父母的在玩牌或看电视,心里也过不去,陪着孩子学习,也是对他的一种支持。要是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的讲课,给愿意陪读的父母在方法上一些帮助,对孩子对父母都会有好处的。(11岁男孩母亲 夏建红)
观点(四)陪读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陪读不是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我给女儿陪读,并且认为陪读完全可以为她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很简单,只要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依赖,代替孩子去完成作业,思考问题就行。我陪读时,一般不对孩子的学习做过多的指点,只在她碰到困难提出问题时给予启发诱导,告诉她怎样利用资料、工具书解决问题,使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知识得以补充和延伸,从而让孩子更有效地接受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这样的陪读,还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希望,使他在学习上产生主观能动性。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读。(10岁女孩母亲 晓骆)
观点(五)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陪读是需要的,但应把握“度”,并适时“隐退”。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孩子感到不适应是正常的,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父母的帮助、指导和督促、使他们逐步进入轨道。因此,这时的陪读是需要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但是,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把不好这个“度”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帮、带,父母应理智地适时“隐退”。如果长期陪读,就会让孩子觉得始终有依靠,一有困难就找父母,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因而缺乏责任感。陪读也成了有弊无利的事。(9岁男孩母亲 李坚珍)
观点(六)陪读的结果,必然是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从而不能自觉学习,因此,远距离关心孩子的学习,比陪读更理智也更有效。
孩子有了父母的陪读必然导致依赖性。认为上课不认真听也无关紧要,反正回家有父母讲解,作业尽可马马虎虎,做错了照例有人帮助纠正,学什么,怎么学都由父母代为安排,长此以往,一旦脱离了父母陪读,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既不懂得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又不能够对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对症下药,陪读的弊端岂不显而易见?当然,我反对陪读并不是要让孩子放任自流,我主张在一定的距离外默默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发现学习方法不对时,给予及时纠正。这肯定比陪读更理智更有效。(12岁女孩母亲 乐一民)
观点(七)真正的陪读,决不是教孩子读书,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除了双休日,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后,都有1—2小时,是我们全家的“充电”时间,儿子在他的小书桌上专心学习,先生在电脑前工作,我总是静静地坐在儿子旁看报刊杂志,并做收集信息、剪报的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陪读,也应有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价值,那就是父母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努力学习来影响孩子,陪孩子学习,同时也和孩子共同创设了一个追求知识的家庭学习气氛,这样的陪读,才有价值,才会让孩子终身受益。(10岁男孩母亲 应捷)
结语:我们在宁波地区的一些学校中了解到,陪读现象较为普遍。我们认为,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任何方法的采用都应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益。”对待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孩子独立解决困难,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采用什么方法,则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