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论文_李学涛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论文_李学涛

李学涛

青海省格尔木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办公室 816099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其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历史,尽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光金字号工程就规划部署了十几个。历经十几年发展建设,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误区,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对水利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实施不积极,工作拖拉,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问题进行探究,并重点针对提升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意义

1.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由单项工程相互组成的。所以在管理相关系统时,需要很强的系统性和对于每一项工程可以进行管理的综合性。经济问题与水利工程的管理有关。在进行整个项目的布局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而且,水利工程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各界人士和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在管理水利工程时,有必要承担比其他管理体系更复杂的职责和任务。水利工程业属于民生服务,其市场消费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表示。如果有经济价值,很难保证生态价值。不同水利工程确定的目标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指标参照的涵义、约束等。虽然它在现实生活中是矛盾的,会发生本质的变化性,继而可以开辟一个新项目。

1.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缺点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相关报告中,分析发现,国家各级信息化的特点和共性分析缺乏研究资料。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方法信息服务也不具备。根据报告分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不足主要体现在发展规划和纲要上,并不是系统化的。而且,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还没有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目标。如果没有可行的计划,将导致信息化建设停滞。在水利管理部门还未将基础数据以及行业规范的标注落实。

2、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的主导作用仍未完全发挥

第一,在思想认识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在国家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的领导的认识还十分的不足,这同党中央及国务院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是这些领导的传统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水利信息化建设还缺乏必要的紧迫感。

第二,对财政资源的投入仍然不足。在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每项任务都非常重要,信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但现有的国家资本投资政策与这种发展并不一致。虽然国家也建立了各种资金来补充管道,支持需要大量投资的信息化项目仍然很困难。缺乏资金是阻碍水利信息建设的最重要问题。

2.2 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

计算机点击系统的部分配置是落后的。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硬件设备的升级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各地的计算机配置众多,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多媒体信息处理的要求。目前,随着各种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水利信息化的逐步实施,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的急剧增加,特别是运动图像的传输,对传输带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信网络的设备已无法满足网络的要求。中国的网络建设相对较晚,大多数水利单位只在组织内部建立局域网,因此无法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的建设落后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应用系统方面的开发人员有许多都是水利方面的专业人员转做系统开发的,这样就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水平偏低,但是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又对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我国缺乏同时具备这两种专业素质的人才。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

通过系统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各行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水利社会服务功能。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是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资源汇集、统一存储和管理、交互共享和服务的核心,它将对水利资源信息进行全面、标准的汇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交互共享,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准确性。

3.2 完善区域河流洪水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要在前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采集的水文气象、水情、水情、工情等信息,结合智能预测专家系统等,合理分析预测区域暴雨、洪水等特性,并结合现有的县级抗旱防汛指挥系统和市级洪水预警中心平台,建立集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三层级为一体的综合防汛指挥系统,实现汛期防洪数据信息资源的快速采集、远程传输和集中分析管理,及时掌握旱期、汛期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和险情。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旱期、汛期基础数据采集外,还需要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3S卫星遥感云图信息等建设模拟仿真的综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方案的可视化动态模拟仿真,确保防汛抗旱计划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3.3 建设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管理系统

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系统,实现有限水资源数据的全面接受、统一归类保存和综合加工分析,实现水环境容量综合评价、水资源调查分析、水资源规划调度及保护监督、取用水许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充分挖掘有限水资源内部开发利用效益,全面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

3.4 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共享公众服务平台

在区域水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区域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水利科技及政策法规、水质水价信息、气象水文数据等数据资料的信息数据共享公开服务平台,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公众信息服务。并开放群众监管窗口平台,不断修正系统平台功能和技术服务,有效提高县级基层水利部门的综合办公效率和公众服务的社会透明度,推动水利政务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其建设过程中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部门与相关人员需要重视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积极解决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旭华,伍思琪.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分析及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21):77-78.

[2]何向阳,杨明化,高大水,尚斌.市县级水库大坝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研究[J].人民长江,2018,49(21):99-103.

[3]吴丽萍.试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53-54.

[4]李雪青.基于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水利信息化处理技术[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1(10):47-51.

论文作者:李学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论文_李学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