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_李强

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_李强

李强

甘肃煤田地质勘查院 730000

摘要:西部地区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处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总共占了全国交通泥石流灾害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泥石流灾害分布地区广,成灾形式五花八门,造成的危害惨重,严重限制了西部地区交通的建设。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泥石流灾害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交通建设;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属于干旱、高寒的内陆地区,地质结构复杂,板块运动剧烈,容易导致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形陡峭,当地生态系统脆弱,这些因素都为泥石流灾害频发创造了客观条件,让我国西部地区变成了世界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地区之一。西部地区的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秦巴山等地,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以危害交通设施为主,主要表现在公路和铁路,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伴随国家战略的西移,长久以来交通落后、经济缓慢的西部地区会成为一个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地区,但随着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发展,泥石流灾害也逐渐变成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泥石流对交通建设产生的灾害

公路与铁路属于线性工程,交通线路一般都长达几千千米,一旦某一处遭遇了泥石流,就会出现交通阻塞的现象,导致全网交通瘫痪,并且会影响其他交通线路正常运行,而泥石流对交通建设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扇形地形成对交通建设产生的危害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是山体在受到地震等外力因素影响时剧烈运动引发泥沙滑坡,泥石流拥有强大的改造地表面貌的能力,经常可以在片刻之间让原有地貌出现巨大的变化。山间道路的修建一般处于开阔平坦的山林地段,这种地带是泥石流主要抛卸泥沙的地方,地势往往也会变得更加快速激烈,从而导致泥石流灾害时常发生。大范围的泥石流可以一次性将大量泥沙搬离原有位置,造成扇形地快速形成。扇形地的发展扩张有时会将某个地段的河流冲至对面,造成对地基的猛烈冲刷。扇形地形成对交通建设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扇面抬高的同时路面坡度也会变高,这会使原来的设计指标产生变化,增大车辆爬坡的困难度;然后扇面地形的扩张会引发路面绕行,使车辆行车流程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路面的弯道等指标。在西部地区交通的某些泥石流灾害高发路段,因为扇形地此起彼伏,分布集中,道路崎岖,交通建设与车辆运行都异常艰难。

(二)泥沙淤积与埋压危害

泥石流形成后,因为地貌宽阔,沟床平坦,泥沙会逐渐在山前累积。如果交通线路建设在这种地区,由于山地较低,会出现泥沙将交通路线埋压的危险,导致阻塞交通。为了防范泥石流淤积埋压道路出现危害交通基础设施的情况,往往会采用桥涵或者排导沟排除泥沙淤积,这么做虽然可以起到清理泥沙淤积的成果,但是也会限制住泥石流的堆积范围,导致桥涵和排导沟泥沙淤积。这种泥石流虽然发生规模不大,但是分布广,导致防治困难。

(三)泥石流堵江淹没的危害

在泥石流危害中堵江淹没是最严重的灾害类型,主要在泥石流活动频繁的峡谷地带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峡谷地带泥石流沟床分布密集,扇形地彼此相连,泥石流活跃,规模庞大,造成泥石流进入的河流呈现强烈淤积态势。同时扇形地不断挤压,河床窄小且左右分布,造成河流流动不顺,阻塞河流。一旦发生大面积泥石流便会阻塞河流,引发重大经济损失。江河被大范围淹没的同时,还会令河道产生大幅度改道的情况。河流经常被堵江,泥沙淤积的速度就越快,中心河床也会被迅速抬高,造成路面标高相应下降,经常提高路基也不能摆脱泥石流堵江危害。

二、西部地区交通建设泥石流灾害防治

(一)提前规划交通路线方案,防患未然

防治泥石流灾害最关键的步骤是规划路线。交通建设在经过泥石流高发地区时,应该从投资比重、营运可靠、防治程度、维修保养等多重方面进行多次对比,敲定最终方案。在投资造价上要算好账,评估好可能因为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之后的维护修理费用,不要因为想节约投资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安全后果。在遇到危害极大的大范围泥石流沟群时,建议使用修桥越过、修建隧道以及绕过沟群等建设方案。面对泥石流频发难以治理的地区,就算需要增加交通路线长度,也要大范围绕开,在路线分布上,应该从地貌淤积较小的的地区跨过泥石流沟床。靠近山腰和山脚的交通路线应该要注意防范泥石流,以免路面被泥石流埋压。泥沙大量汇入的河流应该要修建可以跨过泥石流沟床的桥梁,还要考虑发生泥沙堵江的概率和范围。要在考虑到道路一边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同时,注意对面因扇形阻塞河流引发的冲刷路基等问题。所以,要通过提前规划交通方案,让经过泥石流高发地带的路线在技术允许的前提条件下,防患于未然,绕避过去。

(二)准确评估泥石流沟和其发展状态

在察看阶段,应该利用大量调查访问,准确评估和判断泥石流沟和泥石流的类型、规模以及范围。所以,需要查清楚地区内的地貌现象以及沟床特征,如果将沟谷准确评估、处理恰当。就很少会出现泥石流灾害,而一旦出现错误判断,泥石流爆发就会造成严重灾害。对于泥石流高发地区,不仅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还需要根据沟谷和河流对岸的现象,对路线的途经路段地形做出综合评估。另外,还需要重视泥石流的发展阶段,除了需要注意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还需要预测后期泥石流产生冲刷的可能。

(三)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防范发生人为泥石流

研究表明,西部交通路线周围发生的泥石流,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导致或者加重的。交通沿线的泥石流大都是因为人力开挖导致植被松散,排洪力差而发生的。因为交通建设产生建筑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堆积形成泥石流。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本身就很脆弱,地貌环境变差、沿途滥砍滥伐、山地垦荒等事件不断的发生,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活动频繁。而且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恢复速度会很慢。所以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建设、维护的各个阶段时,必须保证在交通建设过程中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并在这个过程中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防范因人为破坏而引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结束语:

国家战略的转移,让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由于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目前西部地区交通建设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在对泥石流的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将工程完善,形成成熟的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建设工程,并以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作为起点,向全国交通范围内推介普及。

参考文献:

[1]姬怡微.李永红.向茂西.贺卫中.李辉.陕西秦岭南麓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J].灾害学,2015,02:199-204.

[2]方海燕.蔡强国.李秋艳.孙莉英.和继军.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06:14-18+23.

[3]刘金鹏.高世铭.王得楷.蓝永超.王国亚.甘肃河西地区泥石流沟分布特征与易发性评估研究.冰川冻土,2013,06:1610-1618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