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素分析与研究_因子分析论文

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子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研究论文,因子论文,中韩论文,竞争力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仅引起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更多数量的流动,同时也使企业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中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国家物流竞争力。另外,随着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结构不断调整,对为之服务的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20周年,随着经济往来与贸易、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的物流技术合作需求不断升高。分析、比较两国物流技术竞争力,可以正确地把握中国与韩国的物流技术竞争关系,对提升中国物流技术水平及其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可为国家竞争力奠定理论研究基础与分析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技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众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来方便地找出影响国家物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力(权重),为国家物流竞争力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因此,本文综合应用国家竞争力理论与现代物流理论以及因子分析法,对中韩两国的物流技术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韩物流技术竞争与合作建议。

二、中韩物流技术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中韩物流技术概念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将“物流技术”一词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现代物流技术除了搬运、运输和物资保管等技术之外,更多的是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领域技术创新结果进行综合和集成,如物流信息与网络技术、物流管理技术、物流标识技术、物流仓储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卫星跟踪定位技术等。

韩国将“物流技术”定义为:使物流职能(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和物流信息)更有效、环保、安全和标准化的设施、设备和软件的技术,以便在物流领域(采购、制造、销售、回收、收集和处置)实施物流业务(运输、操作和服务)。根据此定义,韩国设定了物流技术的范围。换句话说,通过四个维度,包括物流领域、物流业务、物流功能,以及产品的组合可以设定物流技术的范围[1]。

在对物流技术分类方面,中国更注重基于流程的分类,而韩国则依据“基础技术”、“支持技术”和“系统操作和管理技术”进行分类,使分类体系更为明确富有层次。

由此可以看出,两国对于物流技术概念的理解有所区别,但是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既包括涵盖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装备在内的物流硬技术,又包括以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管理技术为主的物流软技术。

(二)中韩物流技术发展特点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特别在物流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管理水平还不高。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化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等特点。另外,中国越来越关注物流技术领域研发,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借助于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重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物流深受欧美物流发展的影响,起步较早,发展水平相对中国更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物流技术发展趋势特点如下:降低物流成本是重要关注点,JIT、快速响应(QR)、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物流技术在韩国得到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基于ASP物流信息网络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受到认可,包括海陆联运,海铁联运等在内的多式联运技术逐步发展起来。随着韩国B2B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流技术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配送车辆自动定位技术、电子文档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开始大行其道,由于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韩国人对复杂运输系统下“一站式”的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中韩物流技术合作与竞争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两国间贸易量不断增长,以及两国间贸易品类的日益繁杂,两国贸易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两国在不断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所以加强中韩物流合作,不仅可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支持,良好的合作将提高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效益和效率,提高两国的经济竞争力。

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技术实力是一个国家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国家物流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全面、系统评价物流实际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根据物流技术的内涵与特征,经过反复筛选,从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能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人才与物流发展宏观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了国家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4]。

1.物流需求规模。包括人口总量、国民经济核算、商业、对外贸易、财政等二级指标。一般说来,这些指标对物流需求有正向影响,即数值越高,物流需求越大。

2.物流供给能力。应用铁路、公路、水运的货物运输总量来反映物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供给规模。

3.物流技术基础设施。包括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等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物流技术发展的基础水平以及间接决定一个国家物流技术的发展潜力。

4.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从邮电通信业务水平、通信终端总量、网络覆盖率、数据交换能力等方面提取邮电业务总量、有线电话覆盖率、移动通信覆盖率这三个指标,对国家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及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总体评价。

5.物流技术人才储备及研发实力。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及专任教师数等硬性指标来分析物流人才的培养能力与物流技术研发潜力。

6.物流发展宏观环境。从交通区位条件、地理区位条件、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政策力度与物流装备竞争力等方面,以定性的指标分析外界环境为物流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四、中韩国家物流技术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

由于中国国土面积是韩国国土面积的96倍,总人口的27倍,若将中国整体指标与韩国相比,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另一方面,中国物流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无论从物流总量还是从物流技术水平上较中西部内陆地区有明显的优势,若不分区域地对中国物流技术进行评价,会产生忽略优势,掩盖劣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区域划分标准,将中国大陆地区的31个行政区域(省、区、市)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其各区域划分标准及构成如表1。

(一)数据采集

本文构建的国家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1个指标。表2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能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人才为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韩国统计年鉴2005-2010》、《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10》、《中国物流技术装备发展报告2005-2010》、《韩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10》等文献资料;物流发展宏观环境为定性指标,将其划分为9个等级,即(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很差,极差),分别对应[1,9]区间的整数,采用专家评价方法进行打分。以2009年为例,各指标数值如表2所示。

(二)评价过程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指标数据进行计算,步骤如下:

1.定义变量,设置相关的求解算法。

2.求出所有变量的共同方差数据,提取分析因子。

3.计算各因子的解释总方差,如表3所示。

2.表中数据金额为当年现值;

3.表中采用2009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1:6.8310,美元对韩元平均汇率1:1276.33。

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特征值为15.333,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49.463%;前3个因子共同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近100%,几乎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全部信息,分析效果非常理想。其中,第一个因子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

4.得到变量的成分矩阵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的特征,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和物流需求的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负荷很高,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因子,将第二及第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物流技术政策因子和对外贸易及投资因子(见表4)。

5.求出各公因子得分,计算得出综合得分。

采用回归估计法得到每一地区各个因子得分,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计算综合得分。即:

其中W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见表5)。

五、中国与韩国物流技术竞争力结果分析

(一)中国与韩国物流技术水平整体评价

根据表1中中国各区域土地所占比重及人口比重,分别求得中国整体物流技术水平评价结果如表6。

由表5分析可知,我国仅有东部地区物流技术竞争力得分为正数,其余皆为负数,区域物流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明显,且中国整体物流技术较韩国差距较大。中国物流技术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技术发展水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降低,在西部地区达到最低值-1.62。这与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相吻合,说明经济发展是物流技术发展的根基,且直接决定物流技术发展程度。

2.全国大部分地区物流技术水平较低,仅东部地区发展较好,其面积仅为全国总面积的9.55%,人口的36.79%。

(二)中韩物流技术差距

1.中韩物流最大的差距在于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因子韩国高达4.12,而中国所有地区皆为负值,这与中国物流产业重有形的物流设备,轻无形的信息及管理技术有直接关系。相比韩国,中国物流目前信息化程度低,且多依靠传统通信手段。

2.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竞争力也是影响中国物流技术竞争力评价的又一重要因子。中国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与韩国物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差距主要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多停留在基础的托盘,货架等劳动、能源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的制造,高端物流技术设备的制造鲜有涉及。

3.中国在公路、铁路里程上拥有绝对优势,但是在物流供给能力因子上得分很低。其原因是,设施与货运量的比重偏低,映射到物流技术层面上就表现为中国物流技术设施利用率低,虽然拥有高的吞吐量,但是相比于巨大的设施总量,这一比率变得相对较小,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物流技术水平竞争力相对较小的结论。

(三)中国物流技术优势

在所列关键因子中,中国在物流政策因子的评价中高于韩国。虽然中韩两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物流技术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规划与政策,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中国明显优于韩国,无论是近几年物流园区、港口的建设,还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对中国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5]。

六、中韩物流技术合作建议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结合中国物流技术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中韩物流技术合作建议:

1.建立合作机制

建立中韩两国物流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包括成立研究中心、企业研发部门。定期组织相关学者进行交流学习,增进相互了解。通过对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比较分析(表5),建议优先与东部地区进行区域物流合作,再逐步扩展至其他地区。

2.国际物流关键技术共同研发

针对国际物流、国际通用物流技术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如信息技术、装卸设备关键技术等。这对促进中韩贸易及物流联运拥有深层次的影响。

3.物流技术概念与分类的统一

中韩物流技术合作的首要前提是对物流技术概念及分类的统一。目前,中国对物流技术的分类略显笼统,仅仅按照物流流程及环节对物流技术进行分类,而且分类项目层级不明显。韩国对物流技术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分类,层次鲜明,由浅入深,有利于对物流技术制定分级的发展策略。

标签:;  ;  ;  

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素分析与研究_因子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