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静

(德阳市第五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手术前检查发现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探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参照组,予以参照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诊断方式,予以观察组ELISA的诊断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程度、敏感程度、检测率等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参照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存在价值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感中,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而且特异性与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值得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与采纳。

【关键词】ELISA法;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中图分类号】R446.6;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47-02

现阶段,在人体中有一种传染性能极强,而且危害性极高的疾病,称其为梅毒,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为病原体,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一定影响与伤害[1]。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对梅毒进行有效的诊断的方式主要有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血清检测、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等,这些实验均属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检测,对其诊断的敏感度比较差,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特点,因此,对梅毒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十分困难[2]。现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方法就是ELISA法,该方式对于梅毒的诊断比较有效,为了进一步表明该诊断方式的效果,本文笔者就选取我院手术前检查发现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病人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手术前检查发现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探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参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5例患者,有女性患者14例,有男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在29~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5±5.74)岁;而参照组同样有25例患者,有女性患者12例,有男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5±5.62)岁。对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观察与对比,发现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统计学没有任何意义(P>O.05)。

1.2 方法

全部入院患者均进行静脉血采集,并对其进行血清分离冷藏,采集标本容量为10毫升,以便后续使用,而采集的样本需要放置在一定规格标准的仪器当中。予以观察组ELISA 法的诊断方式,同样将静脉血样本的5毫升放于试管当中,并进行血清分离,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规范标准进行,使用试剂为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仪器采用安图2010型酶标仪,操作完成后将其具体检测结果记录下来。予以参照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诊断方式,并将静脉血样本5毫升放于试管当中,进行血清分离,使用上海荣盛生物公司试剂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规范标准进行,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诊断方式的特异性程度、敏感程度、阳性预测值、检测率以及阴性预测值等方面进行对比与观察,并将其具体数值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院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统计。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O.05)。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程度、敏感程度、检测率等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参照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存在价值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n(%)]

3.讨论

梅毒是传染性疾病当中的一种,它主要是因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并且提升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精确率。梅毒主要以性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3],根据梅毒对人体的侵害程度进行区分,分别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前两者为梅毒的早期阶段,其侵害程度比较小,三期梅毒则为梅毒的晚期阶段,其侵害程度极高,而且梅毒的传染性极强,因此,为了预防患者受梅毒的侵害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效的梅毒进行检测至关重要。人类机体一旦感染了梅毒,患者就会在感染之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出现抗体,这时对患者进行血清检测,就能发现非螺旋体抗原的抗体与螺旋体抗原的抗体,所以,临床上就会对这两种抗体进行梅毒螺旋体的检测试验。对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进行有效检测,主要是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而对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检测试验主要采用ELISA法,两种方式均有一定的诊断疗效,但是ELISA法诊断方式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明显比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高,因此可不断采纳应用。

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程度、敏感程度、检测率等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参照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存在价值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在梅毒螺旋体感中,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而且特异性与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值得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与采纳。

【参考文献】

[1]孟保福,宋红林,李翠芬.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611-4613.

[2]姜景霞.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3):142-143.

[3]马洁,杨锐涵.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2016,11(11):00266-00266.

论文作者: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