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疗效的观察论文_池超鸿

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疗效的观察论文_池超鸿

(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 60例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戒断症状干预,认知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属和社会支持)。根据患者复饮率,累加戒酒时间,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效果。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复饮率分别为53.57%,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戒酒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在良好的心境下接受戒酒治疗,减少复饮率,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酒精依赖综合征;疗效

酒精依赖综合征是指长期反复大量饮酒引起的中驱神经系统严重中毒,患者对酒强烈渴望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以及停止饮酒后感到心中难受,坐立不安,或出现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效果满意,但出院后因患者缺乏意志力,控制力,造成戒酒失败。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共计60例,年龄在23—60岁,10年以上饮酒史,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1±3.05)岁,病程(16.18+±5.25)年,职业:干部6例,工人13例,农民9例,无业人员3例;对照组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53±3.15)岁,病程(16.35±5.37)年,职业:干部6例,工人12例,农民9例,无业人员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职业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其他重性精神障碍等

1.3干预方法 入院后立即戒酒,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护师进行护理干预。其干预措施如下:

1.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干预者热情接待住院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和病友,消除患者陌生紧张的心理,同时初步收集患者身体、心理、精神及饮酒方面的资料。干预者应以大方的仪表,得体的言行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2 戒断症状的干预 住院后饮酒习惯的突然改变及戒断症状的痛苦体验加剧了患者情绪的恶化,干预者应同情、安慰和鼓励患者,通过语言、运用移植、倾听等技巧与患者有效沟通,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稳定情绪,精神放松,增强克服戒酒反应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认知干预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情绪状态、病情发展及治疗进行的阶段,进行认知抗辩法治疗,并为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及饮酒的危害性,根据认知治疗的理论,通过干预让理性思维替代患者歪曲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调整其人际关系,增强其治疗的依从性。

1.3.4 心理护理(1)首先尊重的人格,主动与患者交朋友,谈心,并给予鼓励、表扬,扩大患者的社交范围,增加自尊,使其克服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戒酒的信心。(2)让戒酒成功者现身说法,让患者知道酒精依赖是可以治疗的。(3)丰富患者生活,可采用音乐治疗,松弛疗法,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在节奏明快的乐曲中共鸣、共感,从而减轻压力,减少痛苦感受程度;定时组织患者举行简单的集体竞赛活动,如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让紧张、热烈的气氛激发患者的进去心和责任感,对获奖者给予精神鼓励及物质奖励,以增强治疗效果。

1.3.5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痛苦和感受,用温和的语言解释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尽量满足合理的要求,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和社交关系。

1.3.6 家庭干预及社会支持系统干预 向家属讲解酒精滥用的危害以及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戒酒复饮的作用,指导家属学习新的应对技巧。社会干预系统干预:向患者的亲戚朋友做好宣教工作,向他们讲解酒精滥用的原因、危害和预后,并知道他们对患者进行监督,改善外部环境,预防酒精滥用。

1.4 评定 由1名精神科副主任护师于随访期末进行评定。根据复饮率(随访期饮酒1次)累加戒酒时间(计算随访戒酒间期的总天数)、临床疗效分级进行评定。

1.5 统计处理

1.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均于8周后由选中的副主任护师通过随访收集戒酒资料,干预组复饮(53.57%),对照组复饮26例(86.67%),两组复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1,累加戒酒时间,干预组(66.66±15.44)天,对照组(57.17±16.06)天,干预组戒酒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酒精依赖综合征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者居多,是一种强迫性饮酒行为,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并且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内脏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酒精依赖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人格问题和心理问题,如固执、敏感多疑、自卑,缺乏人际沟通,应对能力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戒酒意志不坚定,不能充分认识到酒精滥用的危害。作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要关心体贴、尊重、爱护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宣教酒精滥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坚定患者戒酒的决心,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其酒精依赖的原因,与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戒酒计划,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患者所关心的问题,版主患者树立正确合理的饮酒习惯,指导患者以积极合理的方式应对生活压力,帮助其改善社会功能,改善人际关系。

总之,对酒精依赖患者的治疗,要认识到除了药物替代治疗很重要外,也要充分认识到患者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在充分解除患者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加强对家庭的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干预,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心理环境,保障治疗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近春.家庭心理干预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复饮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2008,34(5):853。

[2] 吕红霞,杨瑞兰,李艳芬.心理治疗与家庭干预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104,109.。

[3] 韩素银,侯玉玲,冯竹娥,等.健康教育对酒精依赖者复饮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18):2853-2854。

论文作者:池超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疗效的观察论文_池超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