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也更多地应用在公路建设中,在推进公路建设发展的同时,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公路正式投入使用以后行车顺畅,使公路的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也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怎样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把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深入到施工现场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被引入到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对完善该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建设;质量监督
1 信息化建设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1.1 更为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里程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工程设计的内容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更多且非常繁杂的数据,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单凭人工显然是无法有效解决的,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信息。而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公路工程建设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提升决策的准确性。
1.2 更为有效地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层层批准的程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公路工程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完善的信息软件,更加自动化地进行工程建设相关事项按照程序审批,大大简化了日常管理事务流程,让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更加重要的事项,为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1.3 更为有效地提升信息传递速率
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让公路工程施工中更为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充分保障工程生产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公路工程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对施工建设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管控,获得有用的信息,能够及时地了解施工的进展,让彼此的沟通交流更加快速和频繁,能够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2 公路建设行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最初的工程管理模范工程是1982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招投标模式开展工作的工程项目,这也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新时期。目前,我国在公路行业各阶段均需要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到后期运维阶段没有完整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这与我国工程建设模式的特点有关。由于工程项目各阶段都是独立开展工作,各参与方之间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和机制,使得各参与方都是各自为战,即使有的项目参与方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但由于信息数据仅针对自己,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流动”。我国今后在公路建设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公路建设行业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管理系统或体系,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公路数字化设计系统、物料采购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和研究智能化、电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我国工程建设模式不同,国外大多在设计、施工阶段均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工程建设,因此,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数据能够用于指导施工,施工信息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设计缺陷导致的返工等,真正做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
3 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
进行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一定要规范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标准和信息系统,这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要把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做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和制度。现在实行的监督管理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施工企业在实施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时,要逐步完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站在全局的角度,认真落实相关规范和制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让信息化管理更科学、规范。
3.2 建立信息化管理日志,系统把控施工质量
首先,在监督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或者抽查施工工作日志。在施工工作日志中要详细记录工程的相关信息,如施工进度,各部门协调合作的情况,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对物资、人力的安排等。这些数据是今后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的重要基础。其次,可以使用自动输入的方式填报施工日志,相较于原始的人工输入,这样的信息化处理方式正确率更高,可以有效防止出现一些人为错误,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
3.3 加强施工信息化管理和工程监理,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有周密的施工方案以及完善的质量管控制度和措施,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施工,要把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实施施工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控。要坚持质量“三检”(自检、互检、专检)制,加强对设备、材料和各分部分项工程完成质量的检测,把好质量验收关。工程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监理规范,认真履行职责,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设计要求且能如期完工投入运营。
3.4 引导当地政府及村民进行公路建设,发挥其积极主动性
农村公路建设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积极引导当地政府和村民,在公路建设中发挥其主动性。农村公路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地政府只有提高交通条件,才能更加有效率的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党和中央的法律法规以及地方强制性规定进行实施,与地方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出现高频率返工的情况。政府也要为地方提供优秀的人才,知识就是动力,只有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才能够使公路建设计划进行妥善的实施。另外,地方政府也要对当地人进行动员,使他们意识到修建公路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因为土地使用情况而产生纠纷,阻碍农村公路修建的情况。同时,政府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也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尽可能避免征用农民的宅基地及相应耕地,尊重农民群众的意见和主体作用,进行多方的协调,使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之中。
3.5 以群众为基础,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时,可以让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提升建设效益。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整体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对整体公路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以群众利益为基础,按照群众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公路建设之中,只有加强公路建设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水平。在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如果完全依靠建筑单位人员,则会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同时他们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熟悉,还容易与当地群众之间发生的矛盾。使用当地的群众进行建设,不仅可以减少相应的政府支出,而且也能够使当地群众更好的意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解决农村人员就业的问题,实现一举多得的建设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我国未来公路建设领域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的工程分工模式是设计、施工、运维都是各自独立,因此很难实现公路工程的数字化信息从源头用到末端,这就导致了工程信息流的中断和阻塞。此外,国家层面急需解决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标准或体系。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要统筹规划全国公路市场的资源配置方面、交通流量控制方面、建设期的施工管理方面等。
参考文献:
[1]王陆峰.浅议农村公路路面相关施工工艺与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81.
[2]马伟栋,李燕鹏,邹国旗,等.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170-171.
论文作者:王志超 赵 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公路建设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公路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农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