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峰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人民医院消化科 山西 临汾 041300)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42例,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且两组患者均予十二指肠内镜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便在临床上指导医师实践,提高医护能力。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比对照组的患者其总有效率要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预后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71-02
目前,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近几年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多。医学探究表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形成是由于胆道结石、炎症等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出现了胰液外溢症状,且患者的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调查统计分析,胆系疾病和酒精的摄入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形成的主要原因[1]。而胆囊解释患者当中可能会出现10%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症状,随着该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医学认为胆道微结合是急性胰腺炎,是导致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状形成的的主要原因之一,估计20%~30%的胆石症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胰腺炎的症状,因此,根据医学界最新理论估计,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比例大约在60%~80%[2]。因此,对该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治措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究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42例,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针对2014年8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42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提出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判定,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21例;观察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8.3±3.8)岁,患者病程为1~12h;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57岁,平均年龄(49.1±4.2)岁,患者病程为2~13h,两组患者发病原因均是酒精摄入以及胆道疾病导致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十二指肠内镜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的措施,指导并建议患者的饮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同时阻断并发症,抑制胰腺分泌数量,在控制病情的蔓延,才能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
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具体治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基础治疗,控制患者的饮食以及对胃肠进行减压,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在进食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急需要对胃肠进行减压,并且采用该静脉补充电解质来为患者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保持生命体征,为患者补充营养。使用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避免出现感染,另外使用H2受体阻断剂,降低患者胃酸分泌量。(2)抗休克治疗措施。首先要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并调整患者的体征,促进血液微循环、维持电解质,保持酸碱平衡。(3)中医治疗。建议患者服用中药辩证治疗,属肝胆郁结采取疏肝利胆解郁:处方生苡仁30g、金钱草30g、白芍15g、伙冬15g、茵陈15g、鸡内金15g、丹皮15g、(郁金、木香、柴胡、元胡、枳实、连翘、青皮、半夏各自12g)酒大黄10g、甘草6g,热毒内结清热泻火解毒,另外患者可以以柴胡为主,在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加服用旋复花、生姜、陈皮等,体内有温热症状时加服用黄芩,出现血瘀症状时加服用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黄疸比较严重的患者,茵陈用量加至50g(4)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比较轻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发病的部位针对性治疗,是否具有手术的必要。症状比较重的患者,急性胆道塞性胰腺炎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出现了继发感染时,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来切除胆囊,采用引流手术,切开胆总管,且需要附加常规的胆道引流去除梗阻,进而降低患者胆胰管内压。针对胰腺出血坏死症状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全面切除胰腺坏死的组织,采用引流手术,避免胰腺进一步蔓延和发展。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在临床上还需要做好护理,防止应激性溃疡发生,禁食、禁水,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
1.3观察指标
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监测患者血气的变化情况。
1.4评价指标[3]
参照国家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患者治疗后1各月观察其体征变化,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且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有效:症状有明显的减轻。无效:症状无任何减轻症状且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具体分析,计量资料用x-±s,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21例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见下表1.
3.讨论
肝石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胆系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胰腺炎及急性复发胰腺炎两种,人体内,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前汇合成共同通道,由于人体机理很容易引起胆汁返流入胰管引发胰腺炎[4]。然而汇成通道的2/3其余分别开口,这就表明:共同通道无法全面解释胆源性胰腺炎。经过十二指肠内镜治疗后大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但是针对症状比较重的患者来说,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且临床疗效比较显著[5]。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西医治疗中:控制患者的饮食和胃肠减压,采用静脉补充一定的电解质,促进患者循环血容量,并补充一定的营养,治疗过程中在联合抗生素使用的作用下,能够抑制并阻断患者肠道中细菌的生长,达到预防并控制激发感染的目的,另外,手术治疗中,采用胰腺引流或者是胰腺切除手术,清除患者胰腺组织。而在中医治疗中,针对肝胆解郁症状,常用药物是:柴胡、芍药、黄芩、郁金等;针对肝胆湿热患者,由于患者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郁结不散出现了疏泄不利,常用药物:柴胡、大黄、山栀、半夏以及蒲公英等;针对热毒内结症状,患者高热不退,口干唇燥,全身深黄,小便黄赤,舌苔燥黄以及脉细数等,一般采取清热泻火解毒,常用药物:黄连、生地、丹皮、山栀等。
总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十二指肠内镜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极大改善了患者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了胰腺循环的功能,加快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书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0):85-86.
[2]余秀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71-772.
[3]姜崇炳.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4):47-48.
[4]田晋跃.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7):51-53.
[5]刘博[1],王玉梅[2],温桂海[1]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5):2205-2207.
论文作者:吴永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症状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胰腺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