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论文_李凤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论文_李凤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第二中学 342200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教师以平等民主之态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师生合作学习:要求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要求发挥学校课程的整合功能,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二、强化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

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

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改造课本,拓展例题,强化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而学以致用则是教和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应用功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1.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总有自己的特长,自主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欲望,就会陷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竞争心理,竞争是一种比较,与自己比是不断超越自我,与他人比就是不断超越他人,竞争推动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3.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论文作者:李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论文_李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