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初探_经营理念论文

企业文化管理初探_经营理念论文

企业文化管理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已为广大企业接受,但它的内容有待进一步说明。本文仅就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制度和方法的特殊内容作一探讨。

一、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

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产生于以人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之前,现代管理的思想,体现了以机器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的要求。

管理思想转变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变化。泰勒以来的现代管理,体现了工业经济的根本要求。工业经济是建立在机器和分工基础上的。机器和分工与资源和能源相结合,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使生计经济转变为财富经济。机器和分工成为决定一切的东西。一切都受它们支配,社会生活无不打上机器和分工的烙印。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也是以机器和分工为参照的,体现了机器和分工的根本要求。

首先,企业管理适应机器和分工的要求,实现层级制和职能制的管理。层级制适应机器生产造成企业规模庞大,必须实行分层管理的需要;职能制适应生产经营高度分工,必须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需要。机器和分工创造了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企业组织结构是分层分工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分层和分工的。上下对应是分层,左右对应是分工。这就是机器的逻辑。

其次,机器和分工,要求企业管理实行标准化、通用化管理。机器和分工造成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标准化、通用化造成了大规模生产的现实性。标准化和通用化是机器生产不可违背的“圣经”。企业管理为了保证标准化、通用化生产的实现,也必须使用标准化、通用化的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制度成为标准化、通用化“圣经”的布道书。在这部布道书上赫然写着:“一切按标准办事!”“只有一般,没有个别!”“只有共性,没有差别!”管理制度对任何人要求整齐划一,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整齐划一的管理,造成了一支“工业军队”,保证了整齐划一的生产和经营。

再次,适应机器和分工的要求,在管理中人受机器和分工的支配。机器生产以要求管理达到人服从机器的目标;分工要求管理达到人专业化、专门化的目标。这两个目标都要求人人接受机器和分工所规定的“文化宽度”,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被动人、狭隘人、片面人、机械人。机器生产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却导致了精神世界的分裂和贫乏,人正在零件化、无机化。由机器和分工所造成的威胁人的“异化”寒流,将人性逐步“冰冻”起来。

最后,机器和分工的根本要求,导致企业管理流于事务主义、形式主义。管理遵循交易成本最低的原则。分工所以能创造巨大生产力,就是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不断分化的分工,造成管理单位膨胀,每个管理单位天生便有局部利益最大化趋向,都自发地以我为中心,要求实现利益倾斜、“营养集中”。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之间争权夺利、扯皮推诿、事权冲突、官僚主义、信息不畅,管理成本增高,管理效率下降。同时,各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建构自己的价值观,造成“多灵魂管理”,这就驱使管理走向分裂、走向形式主义和事务主义。机器意志和分工操作,把工业时代理性管理的逻辑思维和精确思维推向极端,把管理引进迷雾之中。

新经济时代改变了生产的形态。它不是以机器和分工为基础,而是以人的智慧和能力为基础;不是以占有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能源)为基础,而是以占有人力资源(知识、智慧、能力)为基础。人支配机器和分工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经济中,从属于人的知识资源、智慧资源、能力资源,成为创造财富最关键的资源。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由人在活动中发挥出来的潜力。它包括:知识、敏锐的理解力、思维的灵活性、想象力、技巧、态度、信心、成功精神、与对象的结合力等要素。根据一定目标,具备一定能力,就能大大地产生新创意、新构想、新设计、新发明,从而不断创造新产品、新产业、新的游戏规则,开辟新的市场,使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机器和分工也受到了人的智慧与能力的指挥和支配,大规模、标准化、通用化的生产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非标准化的生产。机器如何运作,分工如何进行,必须受控于人的目标和追求。这样,新经济导致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当代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一是以机器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体现为:第一,管理要体现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管理导致人成为机器和分工的异化物的现象必须消除。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主导地位、主动地位、主创地位必须确立。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消除管理中人的异化为目标,人必须能自主支配和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管理必须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结合,既有助于人的理性发展,又有助于人性的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消除人的片面发展为目标。第三,管理必须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知识、智慧、能力,致力于开发和充分应用人的潜力,创造启发人的潜能的文化氛围。以人力资源为核心,高水平地组织生产各个要素,使之创造更大的财富。第四,管理必须有助于企业成为员工生命和生活的载体,成为员工人生自我实现的舞台,实现员工自我的终极关怀。人不是为生活而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总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坚持推崇人、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实现人,克服以机器为中心的管理隐含的贬低人、轻视人、排斥人的价值取向。

二是以事务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向以经营灵魂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灵魂是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对经营的终极社会责任和经营规律的根本认识,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个性经营中总结出的成功法则。以经营灵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做到:第一,企业在经营中必须致力于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经营理念的形成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事务性、形式性的管理,但陷入事务性和形式性的管理而不能自拔,则是企业不能达于自由、自觉经营境界的根本原因。企业要在集中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市场的关系,摸索和提炼出适合自己经营成功的根本法则,把经营不断提高到自由、自觉的高度,使整个企业有“灵气”、有“精神”、有自己的“打法”、“做法”,形成企业的“圣经”,使企业活化,有机化。第二,致力于把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推广到公司的一切部门、一切机构,用统一的经营理念形成统一的经营意志。企业各个部门、各个机构自发形成的以维护局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部门价值观,是干扰企业统一目标实现的内耗因素,是企业内部合力形成的障碍,是低水平转化资源的根源。局部是整体的局部、局部功能是整体功能在局部的表现。用统一的经营理念即企业最高价值观,取代部门价值观,使一切部门以落实统一经营理念为要务,才能实现企业组织的统一性,有机性,使企业内部结合力不断提高,从而转化资源能力提高。第三,用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企业的全部事务管理、形式管理,使企业管理变成有机管理。以经营理念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和阶段目标的指南,把一切事务管理和分门别类的形式管理,统一到目标实现的根本方向上,接受经营理念的统一指挥,按统一的指令行事,克服管理的盲目性,自发性、紊乱性和矛盾性;以经营理念决定事务管理和形式管理的必要性和简化性,不断再造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取得目标效率。第四,用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全体员工的集体价值取向。企业在公共领域中活动,每个员工必须使用适合公共领域的集体价值观,而不在公共领域中使用私人价值观。经营的主体是员工,员工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员工有不同目标追求,由此决定企业内在地存在“分力”倾向,这是不利于企业统一经营的最大因素。员工的“分力”必须转变为“合力”,这就要求员工在工作范围内按集体价值观行事。为此必须把作为集体价值观体系的经营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灵魂中,统一员工的认识和行动,获得内部“结合力”,从而放大外部“扩张力”。总之,灵魂管理的形成,企业便成为一个高度协调的有机体,企业的个性经营、自觉经营、有机经营,会使企业对环境保持高度应变能力,长盛而不衰。

三是以硬规范、硬约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塑造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无规矩不成方圆,员工需要接受规范和约束,否则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发生危害企业的行为。但是仅靠以强制为后盾的制度硬约束管理是不够的。企业文化管理强调向以软约束为根本手段,以塑造为中心的管理转变。表现为:第一,以经营理念塑造企业集体性格。企业就是个人,是个人的集合,是大个人。个人有自己的个性,企业也应有自己的个性,企业个性就是集体性格。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个性,企业对市场和环境便无适应性,企业就不能生存发展。适应性、个性是企业生命力、活力的集中表现。只有企业经营理念才能塑企业个性。企业个性是经营理念的外在表现,经营理念是企业个性的内在灵魂,二者是表里关系。经营理念对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长期作用,便造成统一的集体性格。第二,以经营理念塑造员工的集体行为。企业要获得的是统一的集体行为。统一的集体行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石,只有统一的集体行为才能抵制干扰企业目标实现的个人行为,才能实现低成本有效运作。衡量一个企业内力大小,以集体行为的统一程度,运作强度、持续韧度为标准。拥有强大集体行为的企业,开拓力度大、抵抗竞争者的力度大、顽强实现目标的力度大。只有“人心齐”,才能拥有“泰山力”。这就需要用统一的经营理念规范员工个人行为,使工作中的个人行为体现企业统一要求,转变为集体行为的一部分。员工一旦牢不可破地接受了企业经营理念,就会自觉选择自己的行为,“制度规范”转变为“理念规范”,外约束转变为内约束。企业达到不管而管的境界,集体的创造力可以发挥到极至。第三,以统一的经营理念塑造企业的集体意志。意志是事业的支撑,是事业的坚持力、战斗力、推进力、自制力。企业必须获得集体意志,必须成为强者,统一的集体意志是企业坚强的表现,是企业生成、生长、未来的担保。只有集体意志能决定企业的生存,能使企业扬溢生命感和奋进感,能超越悲观、恐惧和沮丧情绪的支配,以无畏的行动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唯有统一的经营理念能统一企业的集体意志,理念以精神的指引和力量,增强人的信心,坚定人的行动,以此互相鼓舞,互相支持,理念把员工的个人力量粘合为集体力量,表现为集体力量的洪流。企业获得集体意志,企业生存发展便有了保证。第四,以经营理念塑造企业的集体形象。企业必须获得完整统一的集体形象,才能有力作用于公众,获得公众的认知和美誉,为公众所认同。公众购买的是商品,选择的是形象。形象是商品的证明书和通行证,没有良好的、突出的、拥有个性形象的企业,很难为公众选择和接受。企业核心形象是理念形象,即由企业理念所造成的对公众的精神震撼。理念形象又是感知形象的根据,感知形象是理念形象的传达。所以,只有具备企业统一的、适应性的经营理念,企业才能塑造优良形象,赢得市场。总之,企业文化管理把对企业塑造管理,放到了管理的突出位置上。

四是以短期目标和行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长期目标和行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第一,以一贯经营理念为企业确立长期的经营目标。虽然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偶发性等特点,而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使企业不得不随时改变自己的决策和计划、企业不得不采用越来越灵活的策略,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只有短期目标,相反更需要企业以一贯理念为指导,确立长期经营目标,以便企业以长期的、坚定不移的、锲而不舍的硬功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使自己在一个一寸宽的领域中,以不断创新的精神,造成几公里的深度,形成其他企业不可追赶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二,以一贯的经营理念统率企业经营的短期目标。企业的经营是不断而持续地变化的,经营的具体业务总是短时间的。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变化,目标便成为下一次变化的火车头。对公司经营直接发生作用的总是短期目标,因而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很可能短期化,无数相互矛盾的短期化目标会弄得企业无所适从,混乱经营。因此,即使是短期目标,也必须统率于企业的长期目标。无论企业哪个部门、那项经营和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向着公司的长远目标进行革新、改善、发展,所作的努力才能有系统效率。只有统一的经营理念,才能使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致起来,使短期目标成为长期目标的基石,通过实现无数短期目标,不断逼近和实现长期目标。第三,以一贯的经营理念培育员工的目标意识。在今天,目标对于企业员工已变得如此重要,一个有明确长远目标的企业,在组织使命和价值观的支持之下,能使全体员工知道企业的未来之路,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能使员工感到骄傲、自豪,拥有长远的眼光,满怀期待,心中充满机会,能为自己制定雄心勃勃的工作计划。长远的目标不仅使企业和员工得到了一个愿景、一项组织使命宣言、一个哲学观和意志力支撑,而且清楚地表述了组织所渴望的将来,它调动员工的情感、智慧、行动和判断,使企业获得来自内部的合力推动。因此,以一贯经营理念培育员工的长远目标意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任务。第四,以一贯的经营理念统率员工的目标行为。目标是企业奋斗的方向、是动力、是准绳、是标准,集中所有员工的努力于企业的目标之上,并应用最适宜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取得实现目标的最佳结果,这是企业经营的要求。但是企业内存在着两个方面干扰员工目标行为的力量:一是来自员工个人的目标行为对集体目标的干扰,二是来自组织不当的行为对集体目标的干扰。为了排斥来自个人和组织对集体目标的干扰,有必要随时以统一的经营理念为指导,高举企业目标的旗帜,让员工始终看清企业目标。并用统一的经营理念规范员工目标行为;使每个人都一致地奋力攀登企业目标,不是每日重复昨日的工作,而是每天致力于革新、改善、提高。有集体目标行为的保证,企业必然处在不断进步之中。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产生,使企业管理获得一种新的哲学观点,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一种新的方法论视野,使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得到根本突破。

二、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企业文化管理应建构一套与其他管理不同的管理制度。这一套管理制度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意义符号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根本手段所进行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意义符号,只有分享这一文化的人才能识别。一种意义符号作用于同一文化群体,会使群体成员产生共同理解和阐释,获得共同指令和认同,产生与这一文化意义符号相一致的行为。因此,形成企业全员认同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并对这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是健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首要要求。

企业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包括:(1)文化精神意义符号系统。 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理念系统,包括企业口号、使命、宗旨、目标、成功思维、成功法则、成功精神等等。它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正规系统层次,是一套不可争辩的原则。(2)文化物质意义符号系统。 包括企业的标志、名称、旗帜、环境、设施、各种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特征的物质设计等等。(3)文化行为意义符号系统。包括企业与社会、政府、市场、 顾客;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与内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人员发生行为互动时,其意义所传达的文化指令;以及由典型人物的行为传达的文化指令等等。企业文化管理,首先就是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管理。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意义符号中,员工准确地得到意义指令,采取符合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要求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

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管理制度要求做到:第一,首先应形成企业的精神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即企业的经营理念系统。通过自觉地、长期地、系统地总结、提炼、提升和完善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逐渐形成核心经营理念系统的正式文本,以此作为整合全部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构架。第二,以企业精神文化意义符号系统为根本规范,系统整理、提炼、设计企业的物质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和行为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并把它们整合成一个体现企业集体个性性格的完整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做到协调、完整、统一、有机,使之对内实现全方位规范作用,对外实现全方位传达作用和控制作用。第三,制定对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进行管理的制度。包括阐释、传达、宣传、学习、培训、实践、维持、传递、变更、重构等方面的规定。使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长期地、隐形地、巩固地对企业经营管理发生指令作用。

二是企业文化沟通管理制度。文化要起到根本的管理作用,形成完备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但这只意味着文化管理才开始,有效的文化管理还有赖于文化沟通。沟通是对一组文化意义符号的共享,以及根据对一组文化意义符号共享,而对个人和组织的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或者继续,或者停止,或者改变)。只有沟通才能使文化发生根本管理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沟通管理制度。包括:第一,沟通态度管理。企业内部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切员工都应对文化沟通、文化传递、文化理解、文化执行持积极的、主动的、快速反应的态度。从文化沟通中习得和内化本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缺乏积构沟通的态度,企业文化要内化到员工一切集体行为中,要发生文化管理的强大作用不可想象。第二,沟通类型管理。流畅的文化指令传递,依赖于企业内形成立体网络式的沟通渠道。上下沟通、左右沟通、内外沟通、专家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只有拥有健全的、发达的沟通类型,使各种类型的沟通形式各自发挥沟通的作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企业文化指令得以通过多种形式而传递,员工及时共享文化,才能有效执行文化指令。第三,沟通渠道管理,渠道是文化指令通过的通道。渠道的功能、容量、速度、长度质量等,直接影响文化指令能否顺畅、及时、有效地传递,对企业文化能否发生管理作用影响极大。渠道管理要求注意沟通渠道建设、质量保证、障碍克服,使渠道处在高效运作之中。第四,沟通媒体管理。借助于不同形式的媒体,或大众传播媒体或人际传播媒体,使文化指令以各种媒体为载体,通过多种渠道,顺畅传递。企业使用媒体不是任意的,必须根据经营理念进行选择,使之具有个性,体现企业理念要求。在媒体上的码编所形成的意义符号,也要与经营理念一致,以保证正确传达企业一贯的文化指令。总之,完善的文化沟通管理制度,将有助于企业文化管理高效发挥作用。

三是文化氛围管理制度。达到塑造企业集体性格的目的,就要把企业的客体文化转化为员工主体文化。实现这个转化的中介就是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以职场氛围的形式存在。所谓职场氛围是指由企业特定文化形成的、无时不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指令、薰陶、感染、调适、规范、塑造作用的、笼罩或充斥于企业内部环境中的气氛或情调。它是企业恒定的文化力场,它包围着员工,员工在职场氛围下被文化力作用,被文化指令暗示,产生模仿、顺从、认同、内化,最终把客体文化转移到员工主体身上,实现文化对主体的塑造作用。具有优良文化的企业,总是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总是通过与之一致的文化氛围而发生管理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包括了企业文化氛围管理。主要内容有:第一,企业文化氛围的统合管理。职场文化氛围是一个有机体,它由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为结构,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统合而成。这三个层面相互配合。有力地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使员工无所在地被文化包围,使经营理念达到全方位作用于员工的目的。文化氛围三个层面的支离破碎,必然抵销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使企业文化管理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必须对职场文化氛围进行有机统合,凡是不能传达经营理念的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东西应统统消除;凡是与经营理念不一致的物质和行为层面的东西,应予以矫正和调整。文化氛围的有机统合应给予精心管理。第二,企业文化氛围的强度管理。企业文化要强有力地发生管理作用,必须强化文化场的力度,形成强力文化氛围。只有浓烈的、鲜明的、不可抗拒的强文化氛围的存在,具有与之不相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的员工,在这种强文化场中,才会被改造、被塑造,才会一致地形成集体性格。企业文化氛围不仅应当被统合,而且应当被强化。企业管理者应当自觉地意认到这一点。第三,企业文化氛围的维持管理。文化氛围的统合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文化氛围的维持需要更长的时间。没有文化氛围的长期维持,企业文化要发生软管理作用、塑造作用,则完全不可能。而长期维持,并在维持中强化和革新则是最难的事情。它是企业的一种经营价值理念,能否内化为企业集体信仰的试金石;是企业领导者能否发自内心要维护一种集体价值观的坚定立场的检验;是企业文化管理超越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转而落实为实践主义的必要措施。日本职场管理专家今井正明认为,职场氛围管理的“氛围维持、消除缺陷、标准化”三要素中,氛围维持是首要的、根本的要素。他说:“环境维持,是良好管理不可缺少的成分。借由环境维持,员工学习和实践到自律。”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而系统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的管理制度。

四是企业文化的遗传管理制度。生物的遗传靠基因,社会的遗传靠文化。企业的遗传靠核心价值理念代代相传。美国文化社会学家希尔斯认为,能够传三代的东西就能成为传统。一旦成为传统,就积淀为集体无意识。无意识在深层次上支配人的行动,使人的行为不假思索立即决定,立即发生。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传统,就使员工的集体行为自觉自动,理所当然,达到不教而教,不管而管,成为企业百年不败的机制。因此,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遗传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企业文化遗传制度的管理包括:第一,企业文化核心理念遗传管理。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意义层面上的理解的结晶。是企业对经营最一般规律的个性把握的结晶,就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理念是不变的,只要这个企业在,就必须坚持它。但是由核心理念所支配的其他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则是变化的,是随时代、随生活、随人们的需求而变化的。它们从变中表现不变,以变维护不变,在变中使不变的东西代代相传。如海尔的核心理念是“海尔——真诚到永远”,这是永久不变的。但什么叫真诚,如何依时代变化体现真诚,则是变化的。核心理念管理,就是在坚持核心理念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变革一般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使核心理念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得到更好体现。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是核心理念管理的中心内容。第二,行为习惯遗传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使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形成行为习惯,为全体员工所接受。习惯是一种惯性,它使行为保持一惯性、认同性。只有一惯的行为,才能把一种理念固定下来、凝固下来。对行为习惯进行管理是企业文化遗传管理的必要环节。传统是由习惯转化而来的。习惯是传统的前奏,是传统的载体。代代相传的习惯,就形成了传统。对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管理要求:要形成反映经营理念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良好行为习惯要提倡,要强调,要进行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当做形成集体性格来抓;用集体习惯矫正个人与之不符合的工作习惯,使集体习惯通过个人而表现,如此等等。第三,超文化积累的管理。一种文化要变成习惯,又要由习惯而转化为传统,需要经过超文化积累。就是用提倡、宣传、阐释、学习、培训、贯输、实践、检查、奖惩等方式,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无所不在地、大力度地推进,使推进办法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有专门机构对企业文化的超文化积累进行管理;要以企业的老职工为超文化积累的主力,带动全体员工加速对文化的认同和内化,使超文化积累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的重要内容。第四,文化传统管理。文化传统具有主客二元性。经营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转化为行为习惯,行为习惯被超文化积累所强化转化为文化传统,于是以传统形式存在的集体无意识形成。这种集体无意识对每个人而言是客观存在,是不可抗拒的。在这种集体无意识中的个人被包围、被渗透、被约束、被控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被改造。另一方面,集体无意识又存在于集体中的每个人的无意识中,成为个人无意识的重要组成,对个人行为自动发生支配作用,所以它又是主观的。传统只有由客观到主观,才能发挥传承和规范的作用。对传统进行管理,有一个使传统有效发挥作用并得到继承的问题,这就必须坚持传统教育,长期讲传统,实行传帮带。把传统移置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另一方面,有一个改造传统的问题,这就必须结合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吸收时代精神,使传统获得新的表现形式,并扬弃部分不适合时代的内容,从而使传统能有效发挥规范作用,并能继续传下去。

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是灵魂管理制度,也是隐性管理制度和信仰管理制度。它不是以物质强制力作后盾的硬管理制度,而是以文化的支配力作后盾的一套软管理制度。企业建立了这套管理制度,文化为每个人所建立的共同信仰,将使人们的行为变得自觉自动,和谐统一,企业会表现出极大的整合力,凭借了它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

三、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

企业文化管理既然是以人为中心的灵魂管理,这就决定它的管理方法必然有异于一般制度管理的方法。企业文化管理方法要能有效实现文化管理,必须把文化管理转化为手段。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人性管理的方法。它不排斥科学管理的方法,但强调科学管理的方法也要符合人性,有助于人性的发展。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扭曲人性、排斥人性、压抑人性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除了科学的方法外,还要大量采取人性的方法。人性的方法包括:

重视人的存在的方法。忽视员工的存在,必然带来人性的失落、焦虑、无望,对群体的冷漠和疏远,以及工作情绪的低落和目标的丧失。一些企业经营者忙于应酬、勾兑,忙于抓大事,车来车去,闭门运筹,脑子里只有利润,没有员工。对员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员工的存在被严重忽视。这种企业要做出什么可大可久的事业是不可能的。重视人的存在的方法,其实质就是把员工看做是高于利润的重要存在。从重视员工的存在为中心,去做好企业一切事情。员工只有不断被证明是存在的,才会产生接受组织目标和理念的义务感。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许多操作方法就可以产生出来。

重视人的参与的方法。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必须依赖于组织而获得力量。参与到组织中去,在组织中被认同是人性的要求,也是接受组织目标和理念的前提。实践证明,员工对组织参与越深,与组织目标和理念认同就会越强,越能和组织采取一致行动,越能无私地放弃个人目标而接受组织目标。重视员工参与的方法,要求赋予员工沟通权、知晓权、活动权、议事权、建议权、监督权、批评权和参与决策权等。愈是重视员工参与,员工的归宿感愈强,组织的凝聚力也就越强,文化的管理作用也愈大。

重视人的角色的方法。每个人参与到组织中去,都希望受到组织的重视,扮演恰当的角色。而且能够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人性的要求。企业为员工扮演恰当的角色提供训练、提供场所、提供舞台,员工对组织的目标和理念就会高度认同,这同时是组织目标和理念的题中应有意义。员工判断是否能与企业共命运,并不纯粹是物质标准。还有角色标准,给他一个恰当的角色,他就会尽力在剧中作出色演出。他就会按组织的理念,推进组织的目标。重视人的角色的方法要求,给人以培训学习锻炼成长的机会,给人以自主行动的机会,给人以接受挑战的机会;给人以升迁重用的机会,给人以追求和实现新目标的机会,以及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的机会等。

重视人的情感的方法。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的纽带是组织最牢固的纽带。只有具有共同情感体验的人,才能以共同情感为基础,一致实现组织目标和理念。组织的分裂,必然体现为共同目标和理念的分裂,同时就是共同情感的分裂。强化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使每个员工得到情感关怀、情感重视、情感满足、情感发展和深化,必然带来企业内组织氛围优化、理念认同、行动一致、人际关系密切。员工互相支持体谅,组织内聚力强大,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洋溢,组织会处在锐进状态。为此企业必须研究、设计和应用一系列强化组织情感的方法。

重视人的学习的方法。学习也是人性的要求。学习使人获得外部信息、调整和改进人的适应的行为。它使员工能判断自己和组织的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使自己与组织和环境保持一致和认同。当今社会变化加速,企业环境变化加速,顾客需求变化加速,不确定性、随机性、偶发性大大增加。强化企业根本经营理念,研究环境变化的应对之道,已成为当务之急。组织学习、员工学习、系统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组织和员工的迫切要求。企业要把学习作为对员工的最高奖赏、最大福利、最大信任,予以有效实施。重视学习的方法会为人的培养、理念的培养、竞争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的推动。

重视人生意义的方法。人之生而为人,不仅有生存的追求、发展的追求,而且有意义的追求。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上升到意义的层面才能永久,人生的追求也必须上升到意义的层面才会有根本目标。企业文化管理要求把企业经营理念的意义与员工人生追求的意义一致起来。通过人生意义追求,实现企业经营理念的意义追求。重视人生意义的管理方法要求:加强企业理念意义的阐释;加强人生观、社会观、经营观的教育;对企业重大经营举措和事件进行意义层面的阐释;把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精神升华的追求结合;一切管理措施的考虑都必须是系统的,防止今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明天更大问题的根源所在。

企业文化管理的第二种方法是文化渗透的方法。企业文化管理,不可能采取立竿见影的方法。文化只能通过长时间的作用,才能实现对人的规范作用和支配作用。短时间突击的办法,搞运动的办法,硬性推广的办法,只能适得其反。渗透的办法包括:

时间渗透的办法。长期地、坚持不懈地、不间断地对企业经营理念进行超文化的积累。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把企业的经营理念渗透到员工的心灵中去。企业文化管理要做到春风常吹,润物细无声。就像白天与黑夜永远连续交潜作用一样,时间会使企业文化理念最终成为员工的信仰,陶治出集体的性格。

空间渗透的办法。无所不在地、事事处处地把企业的文化渗透到企业活动的一切场所、一切事件中。使企业的文化处处存在、处处体现、处处作用于员工。员工无处不接受企业文化的指令,在企业活动的范围内,无处不感染企业文化的氛围。文化在空间上的连续与在时间上的连续相统一,可以造成强大的文化场和文化力,使员工受到强大的文化渗透作用和改造作用,使客体文化全方位向主体文化转化。

精神渗透的方法。文化理念的精神渗透是最强大、效果最佳的渗透。只有精神渗透才能建立信仰,只有信仰才能产生坚定不移、甚至舍生忘死的行动。实现精神渗透,首先企业经营理念必须具有为人类的性质和符合客观规律的性质,才能最终为员工所接受。其次必须以细致入微的方法,结合每一经营事件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再次经营理念渗透必须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以利益的落实和扩大为载体,经营理念渗透才具有实在性。最后,精神渗透必须以企业经营者的坚定信仰为楷模,以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为确证,以经营者人格对经营理念的一贯忠诚为示范,才能保证经营理念精神渗透的有效性。

行为渗透的方法。把行为和理念密切结合,使行为成为经营的传达形式。用经营理念统率经营行为,使经营行为规范化、模式化。把规范化、模式化的经营行为长期坚持下去,推广到企业一切员工中去。对行为模式进行训练,用训练的方式予以巩固。按规范化、模式化的标准坚持不懈地矫正员工的集体行为。对采用规范化、模式化行为的理由,进行阐释宣传,使人人懂得企业的成长与进步和它们密切联系。以领导和骨干员工、老员工的模范行为做好示范,使行为模式由简单的模仿到顺从、到认同、到内化。

企业文化管理第三种方法是文化整合的方法。整合是有机体存在的根本形式,它表明事物是有机的、整体性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表现的是整体的功能;整体是部分的整体,表现着部分的统一性。有机体靠生命力整合,社会靠文化整合,企业靠根本经营理念整合。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在管理中用整合的方法,使企业经营理念成为支配企业经营的统一的灵魂。企业文化管理整合的方法包括:

第一,管理制度的整合方法。以经营理念为根本纲领,整合企业一切管理制度。许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不首先考虑自己的经营理念,常常采用如下办法:借鉴其他企业管理制度,作简单的移置;请咨询公司按照一套所谓先进的管理制度制作;从企业经营某一方面的具体要求出发,不断制定制度,等等。这样制定的制度,不符企业整体实际,不能体现企业根本经营理念,制度与制度之间互相矛盾、排斥、抵销。这样制定的制度不能给人以坚定的信心,或流于形式,或流于失败。企业制度必须以根本经营理念为指导,实施6步法:第一步对企业进行诊断, 确定存在问题所在。第二步学习理念,吃透理念精神,确立制度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三步讨论经营理念如何转化为制度规范,使制度落实经营理念。第四步使制度规范化、文本化,成为可审查的对象。第五步以经营理念为根本指导,整合各方面的制度,使它们有统一的灵魂,互相协调,一以贯之。第六步在实践中验证制度,完善制度,使之从表到里,从文本到实践达到高度统一。经过经营理念整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生命力强、作用大,给人以信心和鼓舞,制度能够内化为员工信念。

第二,组织结构的整合方法。企业采用什么组织结构,部门如何设置,权力如何分配,责任如何落实,部门关系如何确定,内部如何控制,对环境如何作出有效反应,如此等等,都必须实现整合必须使企业组织具统一性、整体性,才有整体竞争力。用根本经营理念结合环境要求,整合企业组织,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的有机性,整体性形成。组织结构整合方法要求:以经营理念和环境要求为根本指导,把企业的目标子系统、结构子系统、人员子系统、技术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心理子系统等,有机地协调起来。各个子系统都必须以根本经营理念的价值观为关联,以根本经营理念的价值观为灵魂、为行动标准,组织的有机体和适应性就得以实现。

第三,经营战略的整合方法。经营战略涉及企业的现在的长远生存。战略是企业长远追求的规划,是对现在如何做的强有力的控制。只有长远战略才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尽管环境变化迅速、动荡不定,但没有战略企业必然迷失方向。制定战略必然以经营理念为核心,围绕根本经营理念,形成企业的远景即对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才能进一步规定实现战略的阶段目标,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程序计划、预算计划、策略计划、政策计划、行为标准计划及应变计划。才能在变中把握不变,在短期中把握长期,在现实中把握将来。企业根本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战略、核心战略,是贯穿于全部战略的始终不变东西。许多企业制定战略,或仅仅从环境变化出发,或仅仅从行业发展出发,或者仅仅从资源出发,不能把根本经营理念和它们结合起来,以经营理念为整合环境、资源、优势的根本依据,其战略往往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值得注意的。

第四,组织行为的整合方法。企业为处理内外关系而存在,企业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企业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来自于经营理念与内外环境的整合,在整合中会产生企业独特的行为模式。这种独特的行为模式系统,显示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殊性和生命力。相同的价值观念因环境的复杂因素不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企业必须依据自己的根本价值理念,结合自己的特殊性,整合出一套有个性的行为模式。以此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塑造企业个性形象和员工集体个性,增强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造成企业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

总之,文化整合的方法,克服了企业管理的事务主义、形式主义、支离破碎,各自为阵,内部消耗,实现了培育企业有机体的目标。

企业文化管理的第四种方法注重精神修炼的方法。企业文化既然是一种灵魂管理,它就必须使企业的灵魂与企业的根本经营理念同一,这只有在企业的精神修炼中才能形成。因此,注重精神修炼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方法。精神修炼的方法包括:

一是企业家精神修炼的方法。企业经营理念首先必须由企业家对其形成坚定的信仰,并深刻理解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因而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理念的修炼十分重要。日本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组织成立“稻盛塾”,吸纳3000余名日本中小企业家进行集体精神修炼,每年进行两周集体讲学。松下、索尼、三和建筑等许多企业,也有企业家精神修炼制度。企业家如果不能对经营理念形成坚定信仰,并不断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和理解,企业经营理念不可能被世代相传。

二是员工精神修炼的方法。经营理念是企业集体灵魂,必须深入到员工个人灵魂中,为员工认同并成为坚定不移的信仰,才能在集体经营中统一发挥作用。所以员工个人对经营理念的精神修炼也十分重要。日本各大企业、中小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个人精神修炼。如新员工的精神修炼,岗位日常精神修炼,定期精神修炼,多种形式精神修炼等。他们把精神修炼和践履笃行结合,要求实践理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使精神修炼收到实效。

三是集体精神修研的方法。就是采用学习班、研讨会、讲演会、交流会等形式,结合企业经营加深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研讨。三和建筑每半月举行董事例会,在例会上,由董事长结合公司实际,对一条经营理念进行深入宣讲。员工以班组,车间为单位每周结合工作实际,对一条经营理念深入谈自己的体会,互相切磋,互相启发、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制度和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经济条件下管理的新思维、新哲学方法论,其意义深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标签:;  ;  ;  ;  ;  ;  ;  ;  ;  ;  ;  

企业文化管理初探_经营理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