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逐步成为了发展的热门。本文重点探索性研究休闲农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如何发展的问题。伴随国家土地政策的不断收紧,“大棚房”等非农设施的拆除,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个生死攸关的处境。以往的休闲农业都是从城市到农村,本文反其道而行之,把休闲农业引入到城市中,用休闲农业的种植来装点城市居住区的绿地。让休闲农业的活动进入到城市,从而改变休闲农业从城市到农村的单项流动,让休闲农业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和农村形成一个新型的休闲模式体系。休闲农业进入城市,其示范作用必将带来休闲农业的新模式产生,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产业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休闲农业;城乡联动;微型农业园区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肩负着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本文重点研究乡村、城市联动的产业经营模式。沈阳建筑大学高校稻田的景观尝试,对笔者有着较大的启发,其经验为本文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1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我国在过去一直处于城乡二元经济时代,城市和乡村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二元结构,国家也多次出台相关措施,但更多是城市主动的去贴补乡村发展,乡村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的发展,国家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希望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乡村的内生式发展。
1.1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自2017年10月18日在当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后,各个地方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乡村规划。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重点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1.2乡村振兴在行动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2018年11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关于推进本市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19年1月14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用地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2019年2月1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2019年2月14日,湖北省政府举行《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闻发布会。
2乡村振兴中的休闲农业发展
2.1休闲农业发展
2.1.1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先是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壮大起来。20世纪9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迅速发展;进入到21世纪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16年,全国的农家乐约200万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美丽休闲乡村分别达到328个和37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了7400亿元,初步统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追求精神享受,回归自然,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2.1.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休闲农业主要分为:乡村自然休闲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休闲化发展两种模式。乡村自然休闲农业发展主要依托乡村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以乡村自然生态为卖点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产业休闲化发展主要以休闲农业产业(园区)为卖点,以突出的特色农产品,参与农业耕作、采摘,欣赏以农作物为主的大地景观,品尝特色农家饮食、体验渔民生活等为主体的休闲活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休闲农业,由于自然景观的唯一性直接影响了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休闲农业的运行主体为企业和农户,这就决定了在根本上其发展必将经历一个低谷期。经营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对自然景观进行使用,提升经营主体的延伸效益。由于个体经营的局限性及自然生态资源的公有化,直接影响了自然生态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持久性,造成自然生态资源效益的短期性。
以农业产业为主的休闲农业,主要受农业耕作时间、种植种类、水体结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园区经营主体为农业人员为主的企业,其管理技术水平和发展思路容易受其自身原因的限制,园区的创新力不足不同园区雷同性较大,缺乏自身的独特性,易形成同一区域的直接性竞争。如天津宁河七里海湿地一直以来都是天津重要休闲农业的特色区域,由于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休闲农业已被规范化清理。在其繁荣期间,在95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就有上百家的河蟹垂钓园,雷同性较大,竞争甚为惨烈。
2.2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应该何去何从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及创意农产品进行了延伸,特别是生产场所的延伸更是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2.1农业产品附加值的振兴
我国农业产品已经从全民吃饱向全民吃好进行了转变,健康饮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农业经济产出也从量上取胜转变为农产品质的取胜,农产品的综合价值逐步开始提高。
农业用地的经济产出不在依靠出产的数量来衡量,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逐步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点。虽然有机农业的单品价值得到了体现,但由于销售渠道和对其产品真实性的质疑,造成有机农产品销售量一直不高,影响了有机农业的高效发展。只有突破传统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销售模式,才能提高有机农产品的销售。
2.2.2休闲农业的二次振兴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2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休闲农业迎来第一阶段的振兴,但随着休闲农业的过度发展、国家控制农用地上的开发建设及国家财政补贴的压缩,休闲农业发展由井喷式发展逐步转变为平稳发展。
随着国家农业调控的收紧,休闲农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调整期。2018年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天津市农委配合国土部门开展了“大棚房”的专项清查整改工作,其中涉及56家休闲农业园区和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因拆除相关设施造成直接损失约为1.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调整期,部分园区和企业必将在这个时期内淘汰,存活的园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通过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旅游接待人数仍处于一个持续增加的态势,但休闲农业的接待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判定,更加规范的休闲农业二次振兴必将很快到来。
3城乡联动新模式
3.1城乡联动契合点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城市的发展,乡村从为城市提供基本的农副产品的保障逐步过渡到提供农副产品及身心愉悦体验多重功能。
3.1.1单向的城乡联动模式
以往的城乡联动主要为城市居民到乡村中体现农耕文化、农产品采摘、品尝农家饭等活动,都是单方面的联动,乡村处于一个被动的连接。乡村更多是被动按照城市需求提供产品,缺乏对市场的主动性或引导性,造成乡村农副产品、休闲服务的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3.1.2双向城乡联动模式
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城乡的双向有机互动,激发乡村产业的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产业的发展问题。双向互动的核心要义是:一方面,要让城市的居民更多的参与到乡村活动中来,体验乡村生产、生活的乐趣,满足其在城市无法获得的身心愉悦;另一方面,要让乡村的生产活动也融入到城市快节奏中去,实现城市功能的复合性,搭建起城乡沟通的桥梁,激发农业产业的内生动力。
3.2城乡联动经济新模式
城乡联动经济新模式是未来乡村产业深度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所提到的城乡联动经济新模式更多的乡村的被动模式的转变,融合互动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常态。乡村产业进城一直为城市发展所诟病,乡村产业的整体附加值相对较低,与城市的高地价无法匹配,这也是影响乡村产业无法进城的主要原因。如何寻求城市高地价与乡村产业低附加值之间的平衡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经过笔者多次对不同城市的调研,发现随着城市建设水平不断的提高,居住绿化逐步成为了居民活动的中心。居住区集中式绿地随着入住居民的增多和社区管理的不及时,绿化水平逐步降低,绿地维护成为了居住区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如何高效的利用居住区中心绿地,将成为城乡联动经济新模式的突破点,微型农业园区将成为这一新经济模式落地的支撑。
笔者选取了天津某小区作为研究对象,来尝试此新互动经济模式的验证。此小区占地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中心绿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容纳人口为5000人,居住人群为城市中端收入人群。人群休闲消费模式涵盖了周边带孩子采摘、蓟州区农家院休闲、国内长途旅游及国际旅游等,出行时间多为法定节假日及带薪假期期间,出行方式为自驾或乘坐火车、飞机交通工具。通过上述调研可以看出,休闲经济模式还是处于单向的。
微型农业园区进社区可以作为城乡联动经济新模式的引爆点,成为农业产品销售的新模式,让城市成为“新田园城市”。微型农业园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占地面积小(只需要200-500平方米),布置更加灵活;2)所需人力成本及种植成本较低;3)园区绿化可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绿化种植,景观效果更佳;4)更利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展现休闲农业的价值;5)农副产品可以作为样板产品进行销售,从而拓展农产品销售的渠道;6)借助于微型农业园区可以打造新的居家养老模式。
3.3“城、乡”人群互动
微型农业园区可以让更多的乡村人走入社区,了解社区的需求同时积极推销自己的特色产品,实现城乡的互动,让城市居民从到乡村休闲逐步转变为乡村的外休闲与城市的内休闲相结合的模式。微型农业园区即不妨碍城市居民的走出去,又需要乡村居民走进来,两者在休闲农业上实现交融,在微型农业园区上产生碰撞的火花,微型农业园区为城市和乡村居民的交流提供了物质空间的支撑。
4结论
4.1新模式的局限性
微型农业园区虽然可以成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重要的突破点,但由于土地权属及社区公众利益的原因,在推广上仍存在较大的困难。首先,要解决土地权属与公众利益在微型农业园区上的争议。社区集中绿地归属于全体社区业主,部分业主对绿地农业化开发存在分歧,如何协调这个矛盾成为微型农业园区入驻的先决条件;其次,微型农业园区在种植、收获时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协调,也直接影响园区的建设使用;再次,微型农业园区进入社区可能会与当地的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产生冲突,也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最后,微型农业园区冬季的养护也会对社区的景观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上几个方面问题都需要在这个新模式上进一步探讨解决,以实现微型农业园区的快速推广,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
4.2新模式的推广意义
上述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微型农业园区进社区必将成为城乡互动发展的典范。微型农业园区可以让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直接面对客户市场,让城市居民真正参与到农业振兴的每一个环节,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让乡村居民可以更好的走进城市,更好的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做到农业振兴的有的放矢,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注释:
1、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微型农业庄园:笔者指的浓缩在居住空间中的“都市小菜园”。
3、本文以下所描述的休闲农业不再包含渔业休闲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论文作者:魏学浩,刘月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乡村论文; 农业论文; 园区论文; 城市论文; 城乡论文; 产业论文; 新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