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侧脑室出血的研究进展论文_吴志佳

外科治疗侧脑室出血的研究进展论文_吴志佳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湖南永州 422500

摘要:脑室出血主要指的是自发性脑室出血,受到非外伤因素作用下造成颅内血管破裂,血液破入脑室系统,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非常多见的并发症,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发病几率在42%到52%之间,脑室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50%到80%之间。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低体质量早产儿产生脑室出血的几率为15%到20%之间,死亡率为20%到50%之间,脑室出血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通过内科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最近几年以来大量临床专家学者不断探索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式。

关键词:侧脑室出血;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脑室出血可以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两种,原发性脑室出血指的是脉络丛血管与室管膜下1.5cm部位以内产生的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指的是脑实质内以及蛛网膜下腔产生出血,血液破入脑室系统,临床中继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常见的病因为患者脑室内脉络丛动脉或是室管膜下动脉产生破裂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瘤畸形、颅内动脉瘤以及烟雾病等,脑室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包括壳核,占总发病率的35%到50%之间,脑叶,占总发病率的30%,丘脑,占总发病率的10%到15%,脑桥,占总发病率的5%到12%,尾状核,占总发病率的7%,小脑,占总发病率的5%[1]。

1 关于脑室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脑室出血引发血肿吸收缓慢,同时会引发急性神经功能恶化,病理生理学基础比较复杂,当产生血肿堵塞室间孔,或是中脑导水管和脑室系统铸型期间,脑脊液循环通路遭到阻塞产生脑积水,急性脑积水以及脑室血肿压迫作用引发脑室扩大,产生颅内压升高以及室周血流缓慢现象,急性颅内压升高造成脑干受压变性引发患者昏迷与死亡,血液中凝血酶诱导引发神经毒素作用,作用到患者脑实质引发损伤,脑室出血之后血液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红细胞破裂分解释放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并且会出现大量自由基与酸性代谢物,造成脑组织缺氧以及脑血管痉挛现象,从而进一步损伤脑组织。相关文献显示,脑室扩张、颅内压升高以及脑室血肿体积大小可以成为判断脑室出血患者预后的有效指征,文献资料对于颅内动脉瘤引发的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认为脑室扩张程度和动脉瘤引发的脑室出血预后密切相关,脑室扩张属于脑室出血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2]。

2 脑室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

脑室出血血肿通常出现在发病6小时之内继续扩大,根据文献资料显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在出血300分钟之后血肿慢慢稳定,超早期手术,指的是在发病之后6小时到8小时,曾经得到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认可,由于超早期手术能够及早清除血肿,缓解脑水肿,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但是关于其具体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血24小时之内,血液凝固期间能够释放凝血酶,造成临近脑组织产生水肿,对于血脑屏障产生破坏,出现细胞毒作用,所以认为6小时到24小时属于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但是实际应用中,针对6小时之内病情比较危及,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产生脑疝患者需要马上开展手术治疗,大于24小时或是72小时之后,脑组织水肿比较严重,产生较多并发症患者,为其开展手术治疗依旧存在效果[3]。

3 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

针对脑室出血患者需要及早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快速清除脑室内部积血,缓解占位效应,分流脑脊液,改善脑脊液循环,使颅内压下降,缓解对患者脑神经功能所产生的损伤,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侧脑室穿刺引流手术,此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方法安全可靠,能够显著减少死亡率,临床中一般将其作为治疗脑室出血的急救措施,患者在局部麻醉之后接受单侧或是双侧脑室引流的优势为创伤小,及时清除脑室中或是脑实质内血肿,对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起到调节的作用,缓解脑积水,对于颅内压加以控制,能够避免由于早期为了下降颅内压与缓解脑水肿过多应用甘露醇引发的肾功能损害等相关不良反应,但是缺点包括血肿清除不彻底,持续脑室外引流非常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引发降颅压效果不理想,出现感染的风险升高[4]。

开颅血肿清除术,此种手术方式术野暴露较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快速清除血肿,另外,开颅清除血肿止血充分,能够缓解患者脑水肿,并且有效改善脑脊液循环通路,降压效果理想,此种治疗方式适应症为:CT显示血肿体积比较大,中线结构移位较为显著,脑池以及脑室受压显著,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表现为进行性加重,通过颅内压监测表明压力持续高于2.67kPa,同时存在进行性升高,存在局灶性脑损害体征,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4分;此种治疗方法的缺点为会引发神经损伤、脑损伤以及二次出血的几率高,治疗效果不佳[5]。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目前此种治疗方式存在极为广阔的前景,优势包括:手术之前给予患者CT扫描,能够准确判断颅内血肿部位与范围,评估出血量,手术所产生的创伤比较小,依照患者血肿位置实施多方向多路径穿刺,避免对神经与血管造成损伤,此种治疗方式比较适用于脑深部血肿清除和年老体弱无法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患者,能够加快患者的意识恢复。关于此种治疗方式的缺点包括血肿清除率比较低,凝固血块吸出难度大,无法避免抽吸雪中期间负压引发脑组织损伤,会引发二次出血,由于此种方法在非直视下操作,所以无法直接止血[6-7]。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此种治疗方式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创造了新途径,采取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优势包括:对患者脑组织产生的损伤比较小,能够在较短时间之内清除颅内血肿,能够冲洗血性脑脊液,一般用来治疗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通过直视下清除血肿,能够用于术中止血,缓解对血肿腔壁所造成的破坏,避免再次出血,但是采取内镜治疗期间,由于视野比较狭小,因此操作不方便,另外内镜的相关配件比较多,操作期间对于无菌条件的要求非常高,手术之后产生感染的几率高,现在神经内镜治疗在开展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

小结

脑室出血属于一类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提高了社会经济负担,虽然现在脑室出血外科治疗的基本框架已经明确,但是标准化治疗方法依旧欠缺,因此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王任直,王德江,王硕,袁葛,康帅,赵元立,季楠,叶迅. 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15,3(32):25-38.

[2]毛群,勾俊龙,邢复明,曾宪起,杨川,魏金祥,张毅,赵辉,刘宗惠. 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8(09):805-807.

[3]李刚,赵东刚,陈少军,闫俊,汤华,姜莱,管玉华,姚龙飞,韩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J]. 山东医药. 2017,58(04):447-451.

[4]董建平,罗志伟,顾伟红,杨永华,杨一江,王和平,董辉,张晖. 神经内镜与传统钻孔手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1,22(03):269-274.

[5]陆华,朱爱华,吴春富,吴卫江,房文峰,葛风,徐杰,陈革,周建宏,蒋云召,陆爻忠,王泳. 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0(08):73-82.

[6]卓开全,刘窗溪.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研究进展[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7(04):60.

[7]沈云龙,刘加令,漆松涛,李伟光,霍伟康,杨勇,王前.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11(12):858-859.

[8]王武盛,李爱民,陈军,颜士卫,吴海滨,陈震,周辉,江伟,李宁,李世安. 轻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6(05):443.

论文作者:吴志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外科治疗侧脑室出血的研究进展论文_吴志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