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派论文,能力论文,资源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战略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 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方面 ,特别是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研究上,这样就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开辟 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融合也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 展并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回顾近20年来竞争战略理论尤其是能力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演 化为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理论派别。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以下是对它们的具体 分析和比较。
一、能力理论的产生(注:“这部分参考见杨浩、戴明月著:《企业核心专长论—战略重塑的全新方法》,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P36-42.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编,李东
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P1~55。)
能力学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和1925年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Marshall )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倡的企业内部成长论。马歇尔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技 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同时他认为每个行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规模 、企业寿命、专业知识、组织结构、生产成本、市场份额都不同的异质企业组成的,单个企 业的成长、衰落是经常性的,但一个行业则可以经受长期的波动,甚至出现长期平稳向前发 展的态势。其后他的门人艾迪斯·彭罗斯(Edith Penrose)于1959年出版了《企业成长论》 ,在这本书中她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思想。她认为被新 古典 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企业不仅仅是一 个管理单位,而且是一个具有不同用途、且随着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 合体(杨浩、戴明月,2001)。企业的内部存在着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而且 这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节约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从而新的 管理者才能释放出可以用来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成长的能量。马歇尔的另一位传人乔治· 理查德森(George B.Richardson)则在20世纪60~70年代从企业与市场间的协调制度入手提 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企业知识基础论,进一步发展了企业成长论。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塞尔 兹尼克(Philip Selznick)在《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行为》一书中提出的通过“自我构造”、 “自我建立”而积累起来的“特殊能力”的这样一种“特殊的自我创造积累论”是当代企业 能力理论的另一支重要先驱。
此后对企业能力的研究不断深入,1982年纳尔逊(Richard Nelson)和温特(Sidney Winter) 在《经济变迁中的演化理论》中,借鉴企业的能力理论,以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对企业进行 分类。同年,里普曼(Stephen Lippman)和罗曼尔特(Richard Rumelt)在“不确定模仿力: 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一文中,他们推断,如果企业无法有效仿制或复制优 势企业产生核心能力的资源,那么企业间业已存在的效率差异将无法消除。
1984年随着沃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t)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企业资 源学说(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一文,企业能力理论开始分化为两个相对 独 立又互为补充的流派,这两个流派都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并为企业内在成长论的 深入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派是资源基础论,它以沃纳菲尔特及其发表的《企业资 源 学说》为起始标志,经过罗曼尔特、里普曼、温特、巴尼(Jay B.Barney)、申德尔(Dan E.S chendel)、库尔(Karel cool)、迪瑞克斯(Ingemar Dierickx)、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 、库勒(Kathleen R.Conner)、皮特瑞夫(Margaret A.Peteraf)、柯利斯(David J.Collis) 、蒙哥马利(Cynthia A.Montgomery)等人的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派则 延续能力理论对于企业能力的关注,提出了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学说,我们继续称之为能力 学派。这一派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5~6月号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 核心能力》一文为标志,经过斯多克、伊万斯、舒尔曼、提斯、匹萨诺(G.Pisano)、苏安(A .Shuen)、福斯(N.J.Foss)、兰格路易斯(R.N.Langlois)、贺尼(A.Heene)等人的发展,成为 另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整个演进见图1。
二、能力学派的演进和主要理论观点
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为克服波特战略思想的局限,同时在研究多元化公司选择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多元化战略以获得新的经营领域的竞争优势等问题的过程中,以普拉哈拉德(C.K.Pra halad)、哈默(Gary Hamel)、斯多克(George Stalk)、伊万斯(Philip Evans)、舒尔曼(Law rence E.Shulman)、提斯(David.J.Teece)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逐渐兴起,并取代定位学派而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同时也意味着对竞争战略 和 竞争优势的研究从企业外部的行业结构与定位观向企业内部的能力观转变。能力学派的演进 见表1。
1.能力学派的主要观点
能力学派是一种强调以企业生产经营、经营能力和过程中的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 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思想。该学派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 表的核心能力观。二是以斯多克、伊万斯、舒尔曼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注:叶克林:《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综论80年代以来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 《
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28—32。
George Stalk,Philip Evans,and Lawrence E.shulman: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Ha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 1992,p57-69.)
。普拉哈拉德 和哈默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的生产技能和 有机整合各种技术流”。因此这种“核心能力”是指蕴含于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 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组合;而后一种观点主要表现为组织成员的集体技能 和知识以及员工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序。换言之,两种“能力观”虽然都强调企业内部行 为和过程所体现的特有能力,但前者注重企业价值链中的个别关键优势,而后者则强调价值 链中的整体优势(叶克林,1998)。
能力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它是企业决策和创 新的源泉。
能力是分析企业的恰当切入点。就本质而言,企业是一个能力体系或能力的集合。
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也决定了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市场竞争是基于能力的竞争。企业战略的核心不在于产品、市场的结构,而在于行动 反应能力。战略的目标是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在顾客眼中,这种能力 是将一个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标志。
企业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积累、开发和运用能力以进行产品和服务 创新决定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 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能 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也是联结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的根本途径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大树的树根(核心能力)、树干和主树枝(核心产品)、树叶、花和果 实(最终产品)来形象比喻(见图2)。在核心能力层面上,企业的目标应是在产品性能的特殊 设计与开发方面建立起领导地位,以保证企业在产品制造、销售和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与 此相应,企业必须进一步使其在核心产品制造和销售方面所占份额最大化,否则核心能力的 提高和延伸将受到限制。
核心能力来自于组织内的集体学习,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组织成员的 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
企业能力呈现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状态。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企业目标的变化,能力 持 续不断地积累、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形成正反馈的 增强回路。
在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政策主张上,能力学派强调应该使企业成为一个以能力 为基础的竞争者。并建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特别是CEO应用大量时间围绕培育和增强核心能 力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1)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制定进攻性的战略目标;(2)围绕设定 的核心能力进行组织变革并确保每个员工都拥有达到战略目标所要求的专门技能和资源;(3 )监 测竞争战略实施效果,并将测评效果与员工报酬结合起来;(4)企业行政总裁(CEO)必须亲自 领导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让一线经理积极介入。
能力理论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是对传统计划方法和定位方法的替代。
表1 企业能力学派的演进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理论学说
1920、1925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企业内部差异与企
业间专业化分工
1957
塞尔兹尼克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行为
特殊的自我创造积
累论
1959 彭罗斯 企业成长论 企业内在成长论
1960 信息与投资
理查德森企业间的专门化企
业知识基础替代论
1972 产业组织
1982
纳尔逊、温特 经济变迁中的演化理论 用企业拥有的智力
资本对企业进行分类
1982 里普曼、罗曼尔特
不确定模仿力:竞争条
无法有效仿制或复
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
制的资源导致企业
异分析 间效率差异的存在
1984沃纳菲尔特
企业资源学说
企业保持长期竞争
优势的原因是企业
拥有的独特资源
1988 德姆塞茨企业理论的再思考 企业知识基础论
1990 普拉哈拉德、哈默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产生竞
争优势的源泉
1991 巴尼 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 拥有有价值的、异
质的、不可模仿、
不可替代的资源才
能给企业产生持续
竞争优势
兰格路易斯
交易成本经济学企业能力论
1992斯多克、伊万斯、舒 基于能力的竞争;公司 企业整体核心能力
尔曼战略新规则产生竞争优势
1993 福斯 企业理论:契约和能力观 企业核心能力论
1994
哈默、贺尼
核心能力概念:在能力基 企业能力基础竞争
础的竞争中 论
1997 提斯、匹萨诺、苏安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论
图2 企业核心能力、核心产品与最终产品树型图(注:见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1990,p81)
2.能力学派的战略管理思想
能力学派的战略管理思想可以归结为:内部环境分析——了解能力结构——制定竞争战略 ——实施战略——建立和保持核心能力——赢得竞争优势——获得业绩。
三、资源学派的演进与主要理论观点
资源学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长足发展,现已成为战 略管理理论中的另一支重要流派。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 《公司资源学说(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提出了公司内部资源对公司获 利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 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注:B.wernerfet,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1984,P171-180.)。他的观点对整个90年代的战略理论研究产生非 常重要的影响,他的研究以及后来的罗曼尔特、里普曼、温特、巴尼、申德尔、库尔、迪瑞 克斯、德姆塞茨、库勒、皮特瑞夫、柯利斯、蒙哥马利等人的研究共同形成了所谓的资源学 派。正因为这样,沃纳菲尔特于1993年获得了美国战略管理协会授予的年度奖,他的这篇论 文也被《战略管理杂志》评为“所刊出的最优秀的论文”。
1.资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及理论观点
资源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见表2。
表2 资源学派的代表人物、相关著作及主要理论观点
时间代表人物 相关著作主要理论观点
1984年 沃纳菲尔特 企业资源学说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
1989年 从关键资源到企业战略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
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1984年 罗曼尔特企业战略理论企业间存在效率差异,绩优企
1987年 战略、经济理论和企业家 业的超额利润源泉来自于企业
内的不确定的特殊资源以及由
此形成的一种“隔离机制”
1986年
巴尼
战略要素市场:期望、运 企业是异质的,企业资源具有
气和企业战略组织文化: 非完全流动性,在此前提下,
是一种持续竞争优势的来 只有当资源具备有价值、稀缺
1991年 源吗? 的、不可完全模仿和不可完全
替代这四个特征时才能创造持
续竞争优势。
2001年 战略理论和竞争的类型: 资源的不可完全模仿性存在三
一种整合框架企业资源个基本原因:企业发展的历史
和持续竞争优势 因素(路径依赖性)、资源与竞
资源观是战略管理研究争优势之间的因果模糊性、资
中一种有用的观点吗? 源本身的社会复杂性。资源观
是的是一种战略整合观
1987年 温特知识和能力作为战略资产 把知识和能力作为企业创造竞
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1988年 德姆塞茨
企业理论的再思考 企业知识基础论
1989年 迪瑞克斯
资产集合和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产生依赖
和库尔 于企业内各种资产的整合
1991年 库勒
资源学说与产业组织经济
资源学说既考虑企业外部的产
学内五大流派的历史比较
业环境分析又考虑内部的资源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企业
分析,是一种新的全面的企业
理论吗? 理论
1991年 罗曼尔特
战略管理和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对于战略管理突
申德尔、破新古典企业理论的限制(完
提斯全竞争的市场模型,企业是同
质的,企业间超额利润为零)
并建立一种资源观的企业理论
(企业是异质的,企业间存在
效率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1993年 皮特瑞夫 竞争优势的奠基石、一种竞争战略是静态战略资源的流
资源观量化形式。与战略资源的四种
特性相对应,存在四种竞争战
略:异质性战略、不完全流动
性战略、事前限制性战略、事
后限制性战略,这四种竞争战
略的组合才是获得持续竞争优
势的充要条件(注:有关参考见马昀:《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经济管理》2001年第12期,P23-2
1995年 柯利斯基于资源的竞争:90年代企业资源价值的评估不能局限
蒙哥马利 的战略于企业自身,而应放在产业环
境中并与竞争对手相比较才能
判断出其优劣。企业资源评估
在模仿性、持久性、可获得性
、替代性和竞争优势方面有五
项标准。
1997年
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公司及其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公 范围 司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及它在特
定的竞争环境中配置这些资源
的方式的基础之上的。
公司的边界由其面临的环境机
会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决定。
公司战略三角形是实施以资源
观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的基本框
架。它是一个完整的整合系统
。
1997年 福克纳、 竞争战略资源观导向的竞争战略和战略
鲍曼管理体系、分析模式。提出“
生产者矩阵”、“顾客矩阵”
分析工具
鲍曼 战略管理
2.资源学派的战略管理思想
资源学派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企业竞争战 略的基础。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展企业独特的战略资 源以及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独特能力,即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 累战略制订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企业不断地学习、超越和创新。只有核心能力达到一定水 平后,企业才能通过一系列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不易被模仿、替代和占有的战略资 源,才能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资源学派也承认产业分析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能 力只有在产业竞争环境中才能体现出重要性。因此资源学派的战略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产 业环境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析—制订竞争战略—实施战略—积累战略资源并建立与产业环 境相 匹配的核心能力—赢得竞争优势—获得绩效。
四、能力学派与资源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思想,它们源自一 个理论基础,即早期的企业能力理论,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因为研究侧重点不同而逐渐分化 为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两派。
1.能力学派与资源学派的共同点
第一,产生的理论基础相同,都是从企业能力理论演化而来。
第二,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两派都认为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由于每个企业拥有的 资源和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不相同;假设资源是粘质的(不能完全流动),有 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
第三,从企业内部和内在发展出发来分析企业和市场。持续竞争优势是两派的共同研究主 题 。
第四,企业间存在效率差异并且有的企业存在持续竞争优势。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所 拥有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在本质上存在差异。因此,有些企业可以依靠特殊的资源和能力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从而建立和维持公司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积累和利 用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资源和组织能力来开拓市场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第五,从本质上来说,公司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建立是一种动态性机制。公司竞争优势的形 成、巩固、创新、变革同公司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形成、积累、维持和淘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 系 。
第六,公司资源和组织能力最终决定公司的企业边界。也就是说,公司经营的纵深程度和 横向多角化程度是由公司的能力和资源来决定的。
第七,已经形成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新的战略管理分析、实施框架。
2.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不同点
第一,研究重点不同。在解释企业存在的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时能力学派侧重于对核心能 力的研究,目前虽然对于能力的认识不统一,但基本趋于一致;资源学派则侧重于对战略资 源的研究,但是目前该学派对资源的定义不够清晰,对资源所涵盖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比较模 糊,有的学者将任何对研究结果有支持作用的因素都纳入资源的范畴从而引起一些学者的质 疑(注:Richard L.Priem and John E.butler,ls the resource-based“view”a useful persp ective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an 2 001,p22-40.)。
第二,两派都试图打开企业这个“黑箱”,但在资源和能力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上二 者却有着不同的解释:资源学派强调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资 源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而能力学派则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是它们对 资源或能力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都需要进一步深入。
第三,资源学派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而能力学派则强调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能力是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第四,能力学派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和层面研究竞争优势问题,而且以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 为主;而资源学派则承认产业分析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能力只有在产业竞争环境中才能体现 出 重要性。所以比能力学派更充分地应用产业经济学尤其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有关知识并从产业 环境和企业内部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弥补了能力学派的一些不 足,因此可以将资源学派看作是对能力学派观点的一种综合,或者说是为企业架起了一座接 通结构(定位)观和能力观两种迥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之间的“桥梁”,完善了安德鲁斯早年建 立起来的SWOT理论框架。但是资源学派还存在其他一些不足,如由于研究思路的不同尚无统 一的理论分析范式(注:资源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以巴尼为代表,遵循战略管理的传统, 从企业的层面(企业之间)展开研究,这种思路受经济学的影响较小:另一种以皮特瑞夫代表 ,强调从市场的层面来展开研究,受经济学的影响较大。从范式的意义上来说,资源学派要 形成一个统一的范式,就只能接受一个思路和一个逻辑。但直到核心能力理论产生时为止资 源学派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内部统一的范式(马昀,2001)。)。
第五,在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上,能力学派强调使企业成为一个能力基础竞争者,而资源学 派则强调基于资源的竞争战略。
从企业能力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战略管理研究的焦点和核心从研究企业外部环境中的 行业结构对公司竞争行为和竞争战略的影响逐渐转移到研究组织内部的资源、能力对企业建 立和维持竞争优势的作用上来。这种转变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即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竞争优 势的创造和维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竞争优势的产生和 维持。以沃纳菲尔特、巴尼、柯利斯、蒙哥马利、普拉哈拉德、哈默和提斯等人为代表的资 源学派和能力学派在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探求上以一种比较深入透彻的思路从公司内部资 源和能力的角度对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和维持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为战略 管理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标签:核心能力论文; 资源基础理论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 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企业内部环境论文; 经济学派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 竞争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