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市中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目的 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从而为医疗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06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研究,为确保研究的直观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分别为护理1组和护理2组,每组患者均为53人。对护理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2组患者在护理1组基础上加入应急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护理2组患者血气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护理1组的患者。同时护理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高。两组患者间的各项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应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指标并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提供保障。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呼吸内科患者人数逐年呈增长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现象出现[1],从而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演变成为呼吸内科重症疾病。因此优质且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急护理干预措施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护理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选择近期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患者资料与护理模式
1.1患者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06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开展前已对不符合重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排查,并确保所有患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分别为护理1组和护理2组,每组患者均为53人。在护理1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23人,年龄均在45-79岁,平均年龄(65.71±4.79)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人,休克性肺炎15人,支气管哮喘10人,结核病患者8人。在护理2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24人,年龄均在(44-81)岁。平均年龄(66.19±4.5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2人,休克性肺炎17人,支气管哮喘8人,结核病患者8人。综上在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为发现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模式
对护理1组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基本的药物指导和生活护理。护理2 组在护理1组的基础上加入应急护干预,主要干预措施如下: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检测。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且可能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出现,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及时进行抢救[2]。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密切关注以防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其次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每日的排痰量进行观察并记录,从而有效的预防患者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再次,医护人员应对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如若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注意观察仪器参数的变化[3],以便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2.不断完善和优化日常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有效的护理,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同时面对痰液较多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排痰工作,从而有效的预防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发生。对行动不便或丧失自理能力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经常帮助其翻身,并引导患者逐渐改变体位从而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次,护理人员应对病房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并定期开窗进行通风,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同时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再次,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进行吸氧并使用气雾剂。同时应有效对患者实施通气护理,在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的与患者讲解通气的步骤与方法,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在对神志不清患者实施治疗之前,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通气操作。3.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疏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疾病的困扰,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甚至抵触的心理。患者心理负担过大则会引起对治疗的不信任以及对治疗过程的不配合。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战胜疾病。同时医护人员也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奠定基础。其次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适度的进行有氧运动,从而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1.3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其中患者的治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指患者及时抢救成功且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脉搏情况等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有效指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恢复较好,且伴有极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无效指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较差甚至出现死亡情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有百分比表示。血气指标间的比较用t进行检验[4],在检验过程中若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性显著,且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评分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护理2组患者的氢离子浓度指数、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评分均优于护理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3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传统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也无法适应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对患者采用应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发现,应急护理干预在治疗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此种护理模式能够在患者的生活、心理、饮食以及预后辅助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5],能够提升患者的健康指数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此种护理模式值得在医疗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常春光.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5(16):124-125
[2]王红梅,曹丽.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7(04):264-265
[3]程春梅.试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环球中医药,2015,20(S1):178-179
[4]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3,2(10):90-91
[5]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6(15):15-17
论文作者:李美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血气论文; 两组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