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基本特征论文,当代论文,少年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奥利弗·奥普蒂克(Oliver Optic)和路易萨·奥尔科特(Louisa Alcott)就为少年读者写出了颇有影响的作品。奥普蒂克的长于说教的系列丛书现已鲜为人知,但奥尔科特的自传体小说《小妇人》却流传至今,魅力不减当年。这两位作家虽然在上个世纪就已闻名遐迩,然而美国少年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别则始于本世纪20年代,作为一种独立的图书类型大量出版发行则始于30年代。随着美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1〕, 随着人们对少年问题的日益关注,近30年来美国少年文学更在创作、普及和规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美国少年文学作品同美国流行歌曲一样,有各种“排行榜”。美国少年图书机构每年都推出少年文学佳作。《波士顿环球号角图书奖》、《号角图书展》、《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时代杂志》等等都提供大量少年文学发展信息。美国年平均出版2000种左右少年儿童读物,其中大约500种专供少年读者。 综观当代美国少年文学优秀作品的总体面貌,我们从中整理出几个共同特征。
一、创作以少年为出发点
美国学者对少年文学读者的年龄界定说法不尽相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少年读者的年龄段是12到20岁左右,大致相当于美国小学六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学生年龄。与少年文学(young adult literature)相关的另一概念是儿童文学(children's literature),其读者是5 到11岁左右的孩子。为真实地再现少年生活以吸引少年读者,美国作家总是通过少年的眼睛观察世界,并以少年为出发点结构作品。
首先,少年文学作品的小主人公的年龄大都是12至20之间。虽有几部作品描写了20多岁的青年,但很可能最初是针对成年人的,后来被比较成熟的少年读者认同,因为书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们面临并感兴趣的问题。如乔安妮·格林伯格的小说《差别这么小》(本文涉及的当代作家与作品英文索引附后)就是这类作品。书中的男主人公约翰25岁,是盲人;女主人公、约翰的情侣丽达,年龄与他相当,是身体正常、小有成就的演员,第二代佩花嬉皮士〔2〕。 这对恋人正在设法解决许多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独立生活、寻找恋人、求职谋生、处理金钱和艺术的关系等等。
其次,美国少年文学作品很少以父母为中心人物。在以成年人为主要人物的作品中,作家也总是设法以少年形象为视点展开叙述。罗伯特·科米尔的《消逝》讲的就是成年人保罗的故事。该书的前一半是自传性的,由保罗本人讲述自己在本世纪30年代的成长过程;书的后一半描写保罗长大成人以至当了作家的经历,这时故事的叙述者已不是成年人的保罗,而是他的表妹,一个也想当作家的女孩。作家科米尔始终坚持通过少年的眼睛审视世界。
最后,少年文学作家笔下的小主人公,似乎易于同祖父祖母一辈的老年人相处,与父母辈的中年人则不大协调。玛格丽特·麦希的《记忆》写的是19岁的乔纳和80多岁、患阿尔茨海默氏病〔3〕的苏菲, 这老少两人与时间和记忆进行搏斗的故事。伯丽·多尔蒂的小说《雪峰农场》是以小女孩讲奶奶的故事开头的:“奶奶过去固执又任性,但现在她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她把妈妈也带成了像她一样的人。爸爸说奶奶比别人高明。”休·埃伦·布里奇斯的《另一种生活的记实》写了两个孩子因为父亲进了疯人院,母亲离家出走另谋生路,他们与和蔼可亲的祖父祖母相依为命的故事。描写少年与老人关系的作品还有弗朗赛斯卡·布洛克的《威蒂·巴特》和诺玛·梅泽的《雨后》。总之,由于美国少年文学作家自觉地针对少年读者进行创作,因而很少从成人角度出发。
二、实现小主人公的自强自立精神
美国少年文学中的小主人公大多为摆脱父母、独立作为而感到光荣。美国少年文学作品中有一句常见的话——“妈妈,我要自己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下列作品都表现了小主人公的自我成就感,他们的所作所为均无父母参与:艾维的《夏洛特·多伊尔的忠诚忏悔》、弗朗赛斯卡·布洛克的《威蒂·巴特》、巴巴拉·霍尔的《南方风暴》、朱利安·汤普森的《一群天使》、诺玛·梅泽的《闹市》以及包括《局外人》在内的S.E.欣顿的全部作品。
有些作品中的小主人公比他们的父母更精明强干,这是上述特点的另一体现。辛西娅·赖兰特的《一件好事》描写15岁的男孩奇普和单身母亲安妮一起生活,书中写到:
奇普比他妈妈聪明。他头脑敏捷,逻辑性强……他是计算机能手……一句话,心灵手巧。小时候他就能制作自己的圣诞节玩具,读懂字体很小的长篇说明书,而他妈妈面对塑料袋上的彩色大字却只好瞪着眼睛无能为力。11岁时他能修理吸尘器,13岁时能替安妮填写所得税申报单。最近这两年,每周日晚上他都细心比较食品价格,并同安妮商量好,他买什么她就做什么,这样他每周可以为她节省20美元的开销。结果还真管用。有一天,娘儿俩发生了冲突。安妮告诉奇普她怀孕了,但是拒绝说出谁是父亲。在这个重大生活问题上,奇普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心情十分不快。过了一段痛苦的日子,最后还是奇普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直言不讳的精神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描写小主人公自强自立的作品丰富多彩,有些作品也赞誉小主人公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一贯正确。例如,布鲁斯·布鲁克写的《不骗你》,书中的小主人公萨姆很像奇普。8岁时他能平衡支票簿,9岁时能采买食品杂货,10岁时能主持家长教师座谈会。现在他14岁了,他以为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为酗酒的母亲和年幼的小弟弟处理重大问题。萨姆的弟弟奥利已由别人收养,但萨姆竟然要作其养父和养母的监督人,这令他们吃惊甚至恼怒。故事结尾时萨姆认识到,有些事情他不能其实也不必承担责任。萨姆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他的生活实践,这种认识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作为。
美国少年文学作家还注意引导小读者正确对待自己,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同父母的关系。不少作品表现父母大力支持孩子有所作为,这样的作品有:伯丽·多尔蒂的《雪峰农场》、简·赫德森的《香草》、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大概还是尼克·斯旺森》、布鲁斯·布鲁克的《行动造就人》、莫莉·亨特的《她自己就是猫》、艾丽斯·察里德莱斯的《英雄不过是三明治》和凯思琳·拉斯基的《在分界线的那边》。罗伯特·佩克的《猪不会死的日子》描写一个小男孩热爱自己的父亲。在博比·梅森的《在乡间》、布鲁斯·布鲁克的《夜半喝彩声》和弗吉尼亚·汉密尔顿的《可爱的小家伙》中,小主人公都非常重视了解自己的继父或继母。在各种类型的少年小说中,少年主人公的聪明才智、首创精神和美好心灵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这表明了美国少年文学家们特定的少年观。
三、摒弃冗长乏味的叙述
当代美国少年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迅速,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像MTV(音乐电视)一样,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一个个生活场景剪辑合成而呈现给读者。后工业化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美国少年读者期望小说有同样的节奏。滔滔不绝的叙述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也有悖于少年的心理特征。
弗朗赛斯卡·布洛克的《威蒂·巴特》就是一本只有88页的MTV 式小说。该书对美国电影和现实生活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女主人公威蒂和同性恋者德克厮混,所有的女孩都喜欢德克。德克愿意和威蒂在一起,不是因为她“带着鲜艳的桃红色太阳镜,搽着草莓色口红,抹着霜白色眼皮膏,垂着耳环,悬着胸坠儿,她很漂亮”,而是因为她与众不同。他们相遇那天,她带着印第安式羽毛头饰,穿着印第安式无跟软胎儿鹿皮鞋和粉色毛边儿超短裙。“我对印第安人感兴趣,”她解释说。“他们早就在这儿,从前我们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少年小说都像MTV一样充满着不连贯的镜头, 也不意味着MTV一种形式就能满足美国少年的欣赏要求。 但是我们应当承认,美国少年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互相影响互相竞争,共同吸引着少年读者和观众;面对强大的美国影视传播媒介,作家与之竞争深感压力不小。
优秀的美国少年文学作品,既没有冗长乏味的叙述,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总是力求运用青少年日常谈话时惯用的自然流畅的语言。一部作品的人物与事件也为数有限,篇幅一般不长,总体上倾向于简短中肯,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这类作品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简捷切题的描写和激动人心的人物容易从书中的文字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也是因为少年读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短于成年人。
少年读者的阅读能力差别也很大。随着思想逐渐成熟和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少数少年读者也喜欢比较长比较复杂的作品。所以,在美国少年文学作品中也有几部是长达300多页的,阅读时需要用心思索。 罗伯特·科米尔的作品蕴涵丰富,不那么直截了当。加里·波尔森的《狗之歌》把过去、现在和将来混在一起,造成了时空交错。欧内斯特·盖恩斯的《老人的聚会》和威廉·沃顿的《小孩》读起来并不容易,读者需要把交错的观点和年代归拢起来再加以区分。总的来看,少年文学简洁明快的叙述和难易相辅的配合,为少年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选择。
四、多样化的体裁和题材
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除小说外,知识性非小说作品广涉许多领域:运动、游戏、健康、卫生、生活琐事以及各种手艺、爱好的入门知识等等,无所不包。自述性非小说作品也颇令人瞩目:加里·波尔森的《林之歌》讲他如何参加横跨阿拉斯加的狗拉雪撬竞赛;吉恩·菲尔茨的《想家》写她如何在中国度过了童年。此外还有马雅·奥吉洛的自传体作品《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唱》和《上帝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旅行鞋》。
在历史题材方面,米尔顿·梅尔策的作品享有盛誉,如《哥伦布和他周围的世界》与《千万不要忘记:被屠杀的犹太人》。以历史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还有奥利夫·伯恩斯的传奇故事《冷酷的毒树》、凯思琳·拉斯基的拓荒纪实《在分界线那边》和以公元600 年的英格兰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杰出的伙伴》,其作者是罗斯玛丽·萨特克利夫。
短篇小说集则有加里·索托的《四月的棒球赛》、彼得·西鲁塔的《心脏跳动》、诺玛·梅的《亲爱的比尔,还记得我吗?》以及唐纳德·加洛编选的《优秀少年文学作家短篇小说十六篇》。
在诗歌创作方面,至少有两部故事诗值得注意:乔·卡森的《我没对别人讲过的故事》和梅尔·格伦的《下课了!》。
此外还有富于梦幻或科幻色彩的作品。罗宾·麦金利的《美人与野兽》犹如古老的民间故事;威廉·斯里特的《太空猪》内容十分新颖如同一场核战争;安妮特·克劳斯的《银色的吻》富于浪漫情调;罗伯特·科米尔的《大黄蜂乱飞》表现了运用高科技的阴谋活动。
在近30年来的美国少年文学作品中,大约有一半属于现实主义小说,这些作品同样各具特色。朱利安·汤普森的《一群天使》和玛格丽特·马希的《骗子》情节紧张,布满悬念;特丽莎·纳尔逊的《一人为大家》和波拉·福克斯的《独眼猫》描写严肃的自我反思;威廉·沃顿的《小孩》和埃尔德里奇·克里瓦的《被监护者》反映人的感情疏远和孤独寂寞;罗伯特·佩克的《猪不会死的日子》和格兰顿·斯瓦特豪特的《保佑牲畜和儿童》刻画英雄模范人物;威廉·斯里特的《带楼梯的房子》和《太空猪》对美国社会现存秩序提出了挑战。
多样化的体裁和题材无疑是美国少年文学繁荣的标志之一,它既满足了少年读者的不同爱好,也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五、多元化的人物形象
30年前,美国少年文学描写的几乎都是白人形象和尖桩篱笆围着的富裕居民区,宣扬的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迪克与珍妮》系列读物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到了60年代中期,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往禁忌的题材相继出现,例如渎神、离婚、性欲、怀孕、堕胎、酗酒、吸毒、种族骚乱等等。作家可以自由地刻画前人没有写过的人物,故事背景当然也超越了“尖桩篱笆围着的富裕居民区”。随着创作自由的扩大,创作领域明显拓宽,创作倾向也由浪漫转向写实,美国少年文学开始走向成熟。
鉴于以往作品中缺乏非中产阶级特别是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因而到了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美国作家开始注意塑造非中产阶级和少数民族少年形象,包括S.E.欣顿称之为“局外人”的孩子形象。80年代以后出版的作品中有14本描写的是少数民族小主人公。这些作品都属上乘之作,对美国不同种族的少年读者都有很大吸引力。
描写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作品和反映世界各地风情的作品,有助于少年扩大眼界,克服狭隘意识,因此美国的图书馆和学校都注意收藏这类作品。苏珊妮·斯坦波尔斯的《莎巴努:风的女儿》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是合众国际社的记者,该书以今天的巴基斯坦为背景,通过一个年轻女子的婚事,向美国读者介绍了一种全然不同的东方文化;莫莉·亨特的《她自己就是猫》是关于苏格兰吉普赛人的传奇故事;玛格丽特·马希的《记忆》和《骗子》都以新西兰为背景;加里·波尔森的《狗之歌》描写一位爱斯基摩少女;琳达·克鲁的《河流的孩子》写一个柬埔寨女孩;斯科特·奥德尔的《唱掉月亮》反映了印第安那伐鹤人的生活;珍妮·豪斯顿和詹姆斯·豪斯顿合写的《永别了,曼扎纳》叙述了一个美籍日本家庭的不幸遭遇;梅隆·利弗伊的《阿伦与内奥米》是关于两个犹太少年的战争屠杀小说。
总之,多元现象和开放姿态是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最显著特征,它体现了美国少年文学正在发生的变革运动。
六、乐观的基调和变化成长的人物
在现实主义作品开始流行的60年代,美国作家真实地反映年轻人面临的严酷现实,其作品常常令人感到沮丧,评论家们也感到美国少年文学似乎太愤世嫉俗了。然而,即便是这些作品,其基调也是乐观的,鼓舞人向上的。书中少年主人公面对严酷挑战表现出的能力、毅力和勇敢姿态赢得了小读者的敬佩。
美国少年文学有别于儿童文学的特质之一便是主人公们敢于面对现实,经受磨练并有所长进。我们不妨比较一下E.B.怀特的《夏洛特的网》和罗伯特·佩克的《猪不会死的日子》。前者是美国儿童文学佳作,讲一头可爱的小猪在县集市的农牧产品展评会上获胜,赢得一条勋带并获准永远舒适地活下去。后者是一部优秀少年小说,书中也讲一头可爱的小猪赢得一条勋带,但是它却无论如何必须死掉。同书中的小主人公一样,美国小读者没有被猪的死亡所压倒,他们赞许书中的男孩,并为他有能力完成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而感到骄傲。小主人公在从童年走向成年的道路上,摆脱幼稚走向成熟,这是美国少年文学的一个常见主题——变化与成长的主题。
在表现这一主题的小说中,探索小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艾维的《夏洛特·多伊尔的真诚忏悔》便是典型的探索小说。勇敢的主人公在开篇处说到:
在我开始讲述发生的事情之前,你们应该对我在1832年的情况有所了解,事情就发生在那年。我当时名叫夏洛特·多伊尔。虽然我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但是现在我已经不是当年的夏洛特·多伊尔了,原因你很快就会发现。小说一开头就道出了探索小说的基本特征——主人公的变化与成长。加里·波尔森的《林之歌》也表现了这种变化,书中说:“直到很晚我才对树林有所了解。说来也怪,我当时的无知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其它现实主义探索小说包括巴巴拉·霍尔的《南方风暴》、特丽莎·纳尔逊的《一人为大家》、辛西娅·沃伊格特的《伊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布洛克·科尔的《山羊》、布鲁斯·布鲁克的《夜半喝彩声》和博比·梅森的《在乡间》。带有幻想色彩的探索小说有彼得·迪肯森的《伊娃》、安妮特·克劳斯的《银色的吻》、加里·波尔森的《狗之歌》、罗宾·莫肯利的《蓝剑》和莫莉·亨特的《她自己就是猫》。这些作品把少年读者从童话世界引出来,帮助他们面对生活,经受考验,健康成长。
七、市场规律和影视节目的影响
在美国,中小学教师、图书馆员和书评作者曾一度控制少年儿童读物,因为学校和图书馆有足够的经费大量购书。到了80年代,学校和图书馆的经费减少,图书发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书店、药店、食品杂货店、〔4〕图书俱乐部或杂志广告、直邮广告, 出版商向读者直接售书,致使图书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影响。当然,美国出版商出书的目的历来都为赚钱,但现在的情况已不同以往。今天的出版商可以摆脱教育工作者的干预,也不必借助他们的支持,直接从小读者身上赚钱,所以美国评论界也担忧少年读物的教育质量会屈居经济效益之后。
近年来美国少年文学作品在版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大量采用平装;以新颖封面激发购买冲动;与影视像带搭配售书,并以影视明星的剧照作封面招徕读者;发行短期应时平装书,数月后将剩货退回销毁,销路好的过几年更换封面甚至更名再版等等。
在出版方式上,出现了更多的系列丛书。每册书的封面皆印有醒目的标识语以利读者了解其内容。除常见的自传丛书和地理丛书外,这些丛书还包括诺波夫出版公司出版的非小说类的《见证人》丛书和《90年代问题》丛书。安·马丁的《临时保姆俱乐部》丛书深受美国初中女学生欢迎,平装本出版后又为图书馆出版了精装本。其他颇受欢迎的平装丛书还有R.L.斯泰恩的侦探丛书《恐怖街》以及巴巴拉·西格尔与斯科特·西格尔合写的科幻丛书《家衣鱼》。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写成的系列小说也显示出一种创作新倾向,如M.E.克尔出版了《费尔》之后,接着又出版了《费尔回来了》和《费尔倒下了》。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美国少年文学在题材和风格两方面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当代题材,如堕胎、约会强奸、爱滋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安乐死以及无家可归现象等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传统的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早在60年代就很流行,所以很多少年小说都程度不同地含有恋爱情节。目前,由于超自然小说走俏,不少优秀作家转向了这一文学样式的创作。安妮特·克劳斯的《银色的吻》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小说,作者把一个300 年前的哥特式恐怖故事同主人公佐伊望着母亲同癌症搏斗时所产生的痛苦与孤独感融为一体。
最后,美国少年文学作品还与影视节目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最初有些美国人担心,年轻人看过小说改编的影片后就没有兴趣再看原著了,但事实恰好相反。许多以前出版的作品至今畅销不衰,正是因为根据它们改编的电影在不断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据美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反映,每当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重新放映时,读者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就会重新产生。这样的作品有《博·乔·琼斯先生和夫人》、《珍妮·皮特曼小姐的自传》、《小孩》、《被选中的人》、《早晨的红霞》、《英雄不过是三明治》、《局外人》和《特克斯》等等。当代美国少年文学创作与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通俗文化及图书出版业互相依存而发展,虽然含有文学商品化的弊病,但基本上仍有助于文化的繁荣。
以上几个方面粗略地概括了近三十年来美国少年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其中少年文学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多种族多文化现象最具美国特色。这固然与美国的民族结构、6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文化政策不无关系,但从宏观上看,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的文化格局转变以及美国文化本身的深刻转折所发生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美国少年文学的多元现象发生在世界文化向多元化改组的大趋势中,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索引
此英文索引仅限于本文涉及的当代美国少年文学作家与作品,并以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括号内的两个数字系该书的页数和出版年代:
Of Such Small Differences by Joane Greenberg(262,1988),Fade by Robert Cormier (320,1988),Memory by Margaret Mahy (240,1988),White Peak Farm by Berlie Doherty(86,1990),Notes of Another Life by Sue Ellen Bridgers (252,1981),Weetzie Bat by Fancesca Block (88,1989),After the Rain by Norma Fox Mazer (290,1987),The True Confessions of Charlotte Doyle by Avi (215,1990),Dixie Storms by Barbara Hall(197,1990),A Band of Angels by Julian Thompson (294,1986),Downtown by Norma Fox Mazer ( 216,1984),The Outsiders by S.E.Hinton (156,1967),A Kindness by Cynthia Rylant (117,1988),No Kidding by Bruce Brook ( 207,1989),Sweetgrass by Jan Hudson (159,1989),Probably Still Nick Swanson by Virginia Euver Wolff (144,1988),The Moves Make the Man by Bruce Brook (216,1984),Cat,Herself by Mollie Hunter (279,1986),A Hero Ain't Nothin' But a Sandwich by Alice Childress (126,1973),Beyond the Divine by Kathryn Lasky(254,1983),Die A Day No Pigs Would Die by Robeert Newton Peck(159.1973),In Country by Bobbie Ann Mason (247,1985),Midnight Hour Encores by Bruce Brook(288,1986),A Little Love by Virginia Hamilton(207,1984),Dogsong by Gary Paulsen(177,1985),A Gathering of Old Men by Ernest J.Gains (214,1983),Birdy by William Wharton (310,1980),Woodsong by Gary Paulsen(132,1990),Homesick by Jean Fritz(163,1982),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by Maya Angelou (281,1970),All God's Children Need Traveling Shoes by Maya Angelou (210,1986),Columbus and the World Around Him by Milton Meltzer(192,1990),Never to Forget:The Jews of the Holocaust by Milton Meltzer(217,1976),Cold Sassy Tree by Olive Ann Burns (391,1984),Baseball in April and Other Stories by Gary Soto(111,1990),Heartbeats and Other Stories by Peter D.Sieruta(216,1989),Sixteen:Short Stories by Outstanding Writers for Young Adults ed.by Donald R.Gallo (179,1984) ,Dear Bill,Remember Me?by Norma Fox Mazer (195,1976), Stories I Ain't Told Nobody Yet by Jo Carson (84,1989),Class Dismissed! High School Poems by Mel Glenn (96,1982),Beauty and the Beast by Robin McKinley (247,1978),Interstellar Pig by William Sleator (197,1984),The Silver Kiss by Annette Curtis Claus (198,1990),The Bumblebee Flies Anyway by Robert Cormier(211,1983),The Tricksters by Margaret Mahy (266,1987),And One for All by Theresa Nelson (182,1989),One—Eyed Cat by Paul Fox ( 216,1984),Soul on Ice by Eldridge Cleaver (210,1969),Bless the Beasts and Children by Glendon Swarthout (205,1970),House of Stairs by William Sleator (166,1974),Shabanu:Daughter of the Wind by Suzanne Fisher Staples(240,1989),Children of the River by Linda Crew (213,1989),Sing Down the Moon by Scott O' Dell(137,1970),Farewell to Manzanar by Jeanne and James Houston ( 145,1973),Alan and Naomi by Myron Levoy(176,1977),Izzy,Willy—Nilly by Cynthia Voigt(288,1986),The Goats by Brook Cole ( 184,1987),Eva by Peter Dickenson (219,1989),The Blue Sword by Robin Mckinley(272,1982),Mr.and Mrs.Bo Jo Jones by Ann Head ( 253,1967),The Chosen by Chain Potok(284,1967),Red Sky at Morning by Richard Bradford (256,1969),Tex by S.E.Hinton (194,1979).
注释:
〔1〕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指经济基础已由重工业转化为服务业和高科技等领域的社会。
〔2〕佩花嬉皮士(flower child)主张“爱情、和平与美好”, 佩花以象征其主张,故名,亦称“花孩”。
〔3〕一种早老性痴呆症,根据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的姓氏命名。
〔4〕美国的药店和食品杂货店通常也兼售杂志和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