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吴静

【摘 要】 目的:研究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样本均样本来源为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n=30例),实验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n=30例),比较且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对应数值,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纳入到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中的效果相对显著,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应用

与其他科室比较,心血管呼吸内科的具有一定特殊性,十分容易出现不良风险事件,严重影响顺利实施医疗工作和医护人员自身安全[1],所以,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风险管理是近年来降低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关键方法。本次将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作为实验目标,评估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实验收入且诊治的60例样本数据来源均为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一组收入30例,参照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在50~80岁,中位年龄(65.21±5.33)岁;实验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在51~81岁,中位年龄(64.87±5.01)岁。统计比较两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不存在分析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

(1)人人参与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为护理人员建立正确执业价值观,科室定期开展护理礼仪、法律法规、沟通技巧等相关培训,分析个别的护理纠纷案例,总结和归纳护理经验,及时消灭护理风险。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予以患者更多人性化关怀,定期举行读书活动,注重医护人员的人文教育,全面培养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感。

(2)培训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新药物、新设备的使用进行学习,不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可以准确识别;对于护理人员的不同临床能力应该开展个体化培训计划,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急救方案,规范操作技术。

(3)细节管理:将不同的提示牌挂在不同的输液架上,例如膀胱冲洗、输液等,防止护理人员匆忙中出错;如老年患者行动不便需要设置护床档,尽可能远离锐器或者暖瓶等危险物品,防止发生烫伤或者坠床事件,并且维持卫生间、开水房等公共区域地面的整洁干燥,在潮湿位置合理放置一些防滑警示标志;夜间增设用药醒目提示标志,对定时器进行预先设定,确保护理人员顺利完成工作。

(4)人员管理:依据采取弹性排班原则和新老搭配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通过APN排班制度,达到夜间双人值班的目的。并且工作忙、患者多的时候需要增加夜间帮班制度,对繁忙时护理工作进行负责;科室适当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做到一带一教学,确保新护士能够完成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的相关培训;选取能吃苦耐劳且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情敌进修和学习,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自豪感,减少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

(5)持续质量控制管理:依据不安全的护理时段、人群以及环节设置不同的防范措施,例如建立管道风险管理小组、压疮风险管理小组,在夜间、节假日或者交接班时间设置机动班,并且建立病区间以及病区内交接登记本,避免发生安全隐患;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包括高年资护士、主管护师、护士长等,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风险时间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合理的风险事件干预方法,每天坚持五查房,以便于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降低发生风险事件概率。

1.3 方法观察指标

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验证的60例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所有涉及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 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 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见表1。

表1 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

2.2 分析且比较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经护理后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不良事件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0.00%,经护理后参照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中1例跌倒事故、1例碰伤事故、1例输液外渗事故、1例发错药事故,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P=0.0384<0.05,χ2=4.2857,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

3 讨论

目前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年龄一般都比较大,患者存在较差的自我护理能力,且因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2],主要治疗方法为治疗药物,输液速度如果过快会可能进一步增加护理操作难度,此外,因护理中故事管理,进而导致发生风险,如缺少临床经验、护理人员错误操作,因此,住院中患者十分容易发生意外风险事故[3-5]。此时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护理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实际上属于一种管理程序,是识别、评价以及处理现有或者潜在的风险,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护理风险是护理中医院内对患者产生的不安全事件。

此次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对应数值比较,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纳入到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中相比较常规护理的作用更突出,值得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丽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260-261.

[2] 刘玲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1-232.

[3] 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4] 李丹,卢俊霖.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2):64-64.

[5] 袁银燕.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6(48):163.

论文作者:吴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吴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