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经验,面向现代社会学习地理的策略与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社会论文,地理论文,策略论文,经验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改把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地理课程在“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时,要从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等角度,拓展学生生活的视野。学生生活视野的拓展,不仅要从衣食住行出发。更应放眼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通过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理解生活意义,以致力于更加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创造。由鉴于此,本文就“运用生活经验,面向现代社会学习地理的策略与方法”作初步论述。
一、生活经验与地理科学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各有其特殊规定的两个不同世界,前者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后者则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内在地、历史地统一的。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而科学世界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来,是为了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因此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历史地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生活世界中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同样,生活与地理是统一的,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就慢慢产生了一门认识生存环境的地理学。生活是地理学之源,没有生活就没有地理学。地理学是生活之梯,有了它我们可以提高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并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
认知活动之所以必须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能够从事真正的“理论生活”之前,充分的交往、观察和实际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经验积累越丰富,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思考力、批判力、语言表达力越能增强。地理学习也需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只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才能使学生形成比较丰富的地理表象,从而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例如,内陆地区的学生对海岸地貌的形成不甚理解,沿海地区的学生对风沙侵蚀的影响难以想像,都是和他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有关。
二、地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面临生活。如何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广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一课,而地理课在这方面是义不容辞的。地理课程在“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时,首先应该建立地理与学生的联系,提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除了关注贴近学生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的地理,还应关注其他地区的地理,通过提供图片、录像等情境与环境材料,让学生联系与分析。例如,观察民居的图片,分析地理背景与成因。先观测: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民居有何特点?大多为平顶,墙体厚,窗户小;我国东南地区传统民居有何特点?坡顶,四面透风,房体高架。再请学生分析成因:西北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多,虽平顶但不必担心降水,还利于晾晒农果产品,墙体厚窗户小可使屋内冬暖夏凉;南方地区降水多、湿度大,坡顶有利于排水。
可见,在学校各科学习中,地理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重要窗口。学生通过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就能理解日常生活生产中各种现象的地理原因和地理背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选择和评价生活,提高生活能力;就能充分感受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和评价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中的独特作用,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离不开的地理,突出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魅力。
三、联系生活经验学习地理的方法与策略
1.直观法
运用图像、录像等直观性教学手段,是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地理认知的重要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播放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录像后,请学生回答在周边地区观察到过哪些环境污染实例,学生会纷纷发言说出,某些工厂的黑烟和难闻的气体,汽车的尾气,马路摊点烧烤羊肉串的油烟味,强烈的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河面上漂浮着塑料瓶与白泡沫简直成了水上垃圾箱;建筑工地的施工噪音、大排档的叫卖声、各种商店招揽顾客的音响声,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
2.举例法
运用举例法联系生活经验学习地理的方面很多:
一是列举平时衣食住行的例子,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例如购房中的房屋朝向,楼距大小,采光怎样,让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看房最好选择在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的冬季。也可以出示几处商品房的广告册,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估。
二是列举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认识自然地理现象。例如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关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冬季、夏季日出和日落的早晚与方向,请学生感受上学与放学时的太阳光照感受;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季节变化,一让学生联系冬季与夏季正午抬头仰望太阳的位置高低的差异,二让学生联系朝南房间和朝南教室的体会,冬季阳光照进教室内的面积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因太阳高度角大,故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小。
三是列举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领略人文地理景观。例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谈谈不同民宅、服饰、菜系的特点,分析其地理原因。
四是列举一些耳闻目睹的标志物,以小见大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魅力。例如汽车的车标、各地电视台的台标等和地理的联系。
五是揭示身边的地理问题,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沙尘暴” “水土流失”等问题,运用生活经验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提出防治建议,进行交流讨论。
3.借喻法
借喻法是指借助学生熟知的表象,进行迁移比较来理解和说明较抽象的地理事象的方法,使其变得生动易掌握。如某地理书中“近半个世纪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就可借助学生生活的所在省区或区县的面积范围与全国沙漠化新增面积作比较,使学生产生与之相应的新形象,仿佛看到了广阔的耕地牧场变成了不毛之地。反之也可运用,如面积很小的上海市创造了很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可用对比数字借喻:上海面积仅占全国的0.06%,人口仅占全国的1%,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港口吞吐量占全国1/10,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4。由此学生很快明白上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高。
4.讨论法
正确地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对地理原理的理解需要一个讨论的过程。各位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开展讨论是必要的,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讨论可注意两个侧面,一是充分运用学生生活经验,如让学生谈游泳前后温度感觉来体会海陆热力差异;二是防止唯经验论,如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学生容易误认为凡沿海地区都湿润多雨,其实许多热带沙漠一直到达西海岸。所以联系生活经验学习地理,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又要通过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学习,找到正确和错误的原因。
5.实验法
通过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地形坡度的关系,让学生做以下实验,长得茂密与稀疏的草皮各一块,放在木板上,在坡度10°时,用喷水桶浇同样强度的水,看哪块水土流失多;在坡度25。时,再用喷水桶浇同样强度的水,与刚才坡度小时进行比较,哪一次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实验比较,学生很容易了解植被覆盖差,地表坡度大则水土流失严重。从而进一步理解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和平整土地的重要意义。
四、面向现代社会拓展生活视角学习地理的策略与方法
关注贴近生活的地理,学生生活视野的拓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衣食住行,而重点应当放眼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致力于更加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创造。因此,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拓展学生生活的视角,是地理课改的重要内容。其中“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地域文化差异”、“区域开发与整治”、“旅游资源”等新增内容,对学生拓展生活视角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关注。那么,怎样面向现代社会拓展学生生活的视角呢?
其拓展与学习的方法很多,如:注重地理知识的来源、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生活地理、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注重地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为生活准备的探究式学习等等,现择其一二作说明。
例如:为生活准备的探究式学习。日常生活事物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对此有不少体会与感想。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活地理,学生在分析资料、作出判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取知识。通过多种探究式学习活动,如讨论、调查、角色扮演、报告活动等,给予学生各种机会,可以培养多种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交生活的技能。如,不少原来居住在上海市中心居民迁往郊区,为什么?你会这么做吗?这类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认识直面现实,当他们的言行与现实碰撞时,他们必然会作出价值判断,也会反思自己的认识、行为及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学生日后生活和从事社会工作所必需的。
又如:注重地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地理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的区位选择,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对策,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的规划等等,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地理教学应该贯彻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加强地理科学知识和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例如讲湖泊应是重点讲湖泊中蕴藏的资源,湖泊具有的防洪、灌溉、航运、发电、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功能;讲地貌时要重点分析其对工程建设、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的影响;讲地图时应联系其在产业布局、旅游中的作用;讲GPS(全球定位系统)时应介绍其在资源管理、森林调查、外出活动中的应用等等。地理教学注重地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生活生产的巨大作用,是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让地理认知活动指向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使地理教学活动与师生经验的生活建立更为亲和的关系,有效的促进地理知识的内化,这样的地理课堂就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