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_蔡琳

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_蔡琳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0)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改变固有的医学生培养方式,通过培养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重要性和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方法的研究,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医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素质;批判性思维;重要性;思维方法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成果不断涌现,在高等医学院校,对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成果的实践,比如对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虽然在医学院校内,对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对医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特质这一方面,医学院校具有相同的认。

1 培养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1.1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目标和教育创新的具体路径。医学院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部分,需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在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注入活力才能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借助批判性思维,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从而打破旧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创造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对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医学教育课堂中,加强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创新的平台。

1.2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路径

通过加强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能对任何已知的权威进行批判性反思,只相信实际所导出的结果,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医学人才的支持,医学理论与医学方法的创新也需要新型医学人才的支撑,因此需要重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可以加深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医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2]。并且,通过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医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适应了当前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1.3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医学事业的发展,包括医疗器械的设计、医疗系统的升级以及医疗方式的变革,都离不开“人”。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后备基础队伍,了解基本的医疗知识与技能是成为合格医疗工作者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医学生要具有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对出现的问题要懂得批判性的思考,并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当前,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医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与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全局观念,善于发现推动医学进步的因素,而要具备这些能力,据需要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具备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医学人才更善于保持乐观心态,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落实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措施

2.1 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

创新思维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方法、智力等思维素材。创新思维虽然注重“新”,但这种 “新”并非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基本知识之上,对其结构、理论、应用而产生的新的想法。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只能是一个“贫乏”、“空洞”的思维空间。而且有事实表明,知识的广博程度与创新的质量密切相关,积累的知识越多,创新的维度越广,创新的触发点就越多。医学是在大量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纵观医学发展史,在医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均具有高学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医学领域,只有具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创造新的高度。

2.2 以批判性思维为前提,平衡发展、发散思维及聚合思维

在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表现为“惟上惟书”式的盲从于权威,而这种情况在医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临床医学起初为经验性学科,医生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这种医学模式的引导下,极易出现“惟上惟书”式的盲从。而现在,医学模式已从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毫无疑问,在临床工作多年的专家临床经验特别丰富,但是在进行医疗决策时应遵循证据而非经验。身为医学生,要学会在对知识的记忆、接受、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要以求真为目标,勇于怀疑,不“惟上惟书”,敢于批判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己,提高自己。在临床实践中,以批判性的眼光看问题,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问题,就能打破条条框框的禁锢,挑战权威界定的标准,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思维的形成。

2.3 鼓励参加国际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

国际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学生的培养强调“专”,国际学术研究会议的发言人均为本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听取他们的研究报告,了解医学前沿进展,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为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同时还能够有机会与国内外学者面对面地探讨和交流学术问题,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另外,医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家独特的思维优势,还可以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其可以加强思维的训练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医学生来说,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方面可以开阔医学生的眼界、激发创新灵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大家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大家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学术风气。

2.4 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导,即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座位上奋笔疾书;而是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加以调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上课需要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制作幻灯片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2.5 培养团队意识

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其过程往往是曲折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领域去解决研究中的难题。

3 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3.1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需要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环境,需要协调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3]。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自身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对权威进行质疑,帮助学生养成怀疑精神,形成平等的教学互动[4]。以此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3.2建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要变革传统的以分数判断学生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作为衡量医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加大这些指标在学生能力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要加强对学生医学潜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感情、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关注学生的精神素养[5]。由于医生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避免因心理因素造成病人病情的恶化。因此,医学生需要加强精神品质、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建设,精神品质、社会情感应当纳入到教学评价机制中。

3.3教育模式创新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为主,而不是以学为主,创新教育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医学生在进行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时,心理与生理基本上都已经成熟,在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当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为:探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6]。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医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促进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通过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

3.4重视学生批判能力的隐形培养

在高等医学院校内,需要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医学生与教师以及医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升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的就是批判能力的隐形培养。在医学临床实践中,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对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贯彻到学生生活与课堂实践的方方面面,使医学生时时刻刻处于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环境当中,透过隐形批判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较高的创新素质,形成批判性思维]。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等医学院校,对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成果的实践,比如对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通过对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给医学事业不断注入活力,借助批判性思维,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从而打破旧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创造新的医学教育模式,这不但可以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对权威进行质疑,帮助学生养成怀疑精神,形成平等的教学互动;还要建立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素质、精神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纳入到医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当中;还需创新教育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培养;最后还要重视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能力的隐性培养,要贯彻到学生课堂与生活实践的点滴,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陈进,陈燕玲,郑会贤,李幼平,陈斌,万晓莉,蔺渊.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03:298-302.

[2]秦丹,闫鹏,李光仲,安郁宽,邢娟.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02:3332-3334.

作者简介:蔡琳,主任医师四级,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和研究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急危重症的工作。

论文作者:蔡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医学生创新素质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_蔡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