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建工程作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影响到变电站的稳定运行与管理。变电站的土建工程关系到变电站的整体运行状态,而设计阶段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节省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在变电站土建设计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对其进行考虑,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方案,为土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基础处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处理策略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而变电站建设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电力建设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在国家电网升级改造发展推动下,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变电站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对电力建设与电网工程改造的影响日益显著。另一方面,基础处理作为变电站土建工程的重要施工内容,对其施工建设的质量及效果都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结合变电站土建施工特点,对其基础处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1变电站土建工程概述
1.1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模式
通常而言,变电站的建设时序和立项应当按照电网规划有关内容来进行,进而要综合考虑城市进出线走廊、征地以及规划建设等外部因素,按照实际情况做出一些适当调整;最后,应当提前判断变电站建设完成后是否会出现轻载等相应技术性问题。现阶段,变电站主要有两种土建工程建设模式:①同期建设土建和电气,即根据变电站规划规模,电气和土建部分均同期全部上齐;②电气部分远期建设和土建首期建设,即首期不建设电气部分,先按照变电站规模规划将首期全部上齐土建部分,后期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电气部分建设。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居民小区配套变电站和部分房地产等变电站项目经常出现建站地区配网系统轻载和远期征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种情况下,一般采取先上高压室和土建的分期建设模式。
1.2变电站土建工程特点
变电站土建工程涵盖围墙、道路、排水管道、电缆沟、构架支架基础、消防水池以及配电室、控制室等设备用房等,出于检修和值班需要,另设门卫用房和值班用房。变电站内各类建筑物结构互相独立、功能各不相同,但又通过管线和输电设备连接在一起。另外从结构上而言,变电站土建工程相互关联且结构独立,站内有种类各异的建筑物,占地面积也大小不一。按照变电站设备布置方式、出线规模、电压等级的差别以及不同的占地面积,如表1,表明常规变电站占地情况。
2变电站不良地基分析
由于需要在系统的控制之下选取变电站站址,因而难以保证每一个站址都地基良好,会出现几种不良地基:①回填土、墓穴、沟涧以及孔洞等难以判断的地址,都会容易导致不良地基的形成;②由于受到地形地势的制约,部分站址可能会搭在水塘、水田中,而田中淤泥则是不良的软弱地基;③若是地形差度过大,在一系列的挖土填平后,填土部分不规则且面积过大过深,即使在平衡过程中表面碾压良好,但是因为施工工期较短,是难以判断的,会出现预沉降或者并未压实完整等情况;最后,若是将坡底的冲积平地作为变电站选址,此地表面较为平整,然而实际由于形成年限过短,加上外力侵蚀,极易造成软弱地基。
3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基础处理策略
3.1基础施工前地基处理
变电站筏板基础和大型设备基础较多,在地基基层方面有相对较高的要求,针对部分软弱地基,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举措。按实际情况来说,在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首先就要实地勘察好施工现场,并根据实际工程建设情况,采取灰土垫层施工技术、素土垫层施工技术以及强夯施工技术等,如此不但可以有效增强基地牢固性,而且还可将变电站土建基础处理成本最大程度降低。
3.2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协调处理
设备安装服务是变电站土建的主要内容,其在设备预埋铁件精度方面的标准甚至比房屋建筑埋设标准还要高,因而埋设工程量相当大。从而,在电气安装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土建工程各项目,提前做好预留工作,并按照工程设计标准,提前预留出孔洞的标高、数量、位置以及尺寸等控制参数,如此才可为推动后期的顺利施工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钢筋制土建设备设置了防涡流操作,钢筋间务必要做好绝缘处理,不可出现环形闭合回路,一旦出现任何涡流,钢筋涡流在混凝土内发热容易造成混凝土热崩。为确保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转,应当重视在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内相应的放电安全间距,因其有较高的基础定位要求。在安装室内设备过程中,应当注意室内设备在建筑物方面的要求更高些,比如讲究耐用性和防水性,如果一旦出现渗漏则会造成设备受损,进而要停电检修,对工程影响很大,因而在设备投运之前应当严格检验蓄水、淋水等情况,力求无渗漏情况出现。
3.3设备基础处理
①就墙壁和控制室屋面渗漏水情况而言,在控制室修建时应当采用那些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以此防止出现渗漏水情况,并且,在控制室修建竣工后应当将部分防渗漏材料涂抹在墙面上,如此便可有效解决渗漏水现象;②科学管理设备。由于变电站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各种设备也不一样,从而在日常作业中,应当协调管理施工现场,要将施工材料存储到干燥、安全的条件下。针对施工设备,应当加大维护管理力度;③在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当将设备种类综合考虑进来,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比如机械通风方式一般适用于主控室,通过通风面积增加、基础标高抬高等方式达到目的。除此之外,针对另外配电室装置,应当尽可能利用自然风通风方式,有条件的话还可采用电动排风设备,同时在外墙增加隔声屏障已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3.4房屋基础处理
针对房屋基础处理工作,有以下几项处理措施;①对于回填土沉降现象,在做好回填土操作后,应当适当压覆,让回填土更为密实,再进行压覆实验,直到确定回填土一定不会沉降为止;②因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比较多,加上很多都是浇筑时间大于30h的连续浇筑,因而在设计时,应当将施工现场劳动力组织、石、砂、用电、预拌混凝土站以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尤其是在进行重要基础设计时,应当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将提前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将更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出来;③为有效处理变电站基础浮浆厚度过大现象,应当在表面混凝土初凝0.5h后,撒一些碎石骨料,以此增强表面强度。另外,为防止发生裂缝,在模板拆除后应利用毛毡做好养护工作;④在对基础侧模板进行施工时,可利用螺栓对拉施工方法,让支撑系统达到对模板的稳定作用,让拉螺栓来承受侧压力。对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更好地结合工程建设要求,将拉螺栓直径和彼此间距确定好。若是钢筋材料出现在变电站基础表表面,那么在对钢筋焊接进行施工时,可在表层进行筋端头搭焊施工方法,为此应当注意合理采用现结构配筋,拉杆筋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
结语
总之,变电站的建设,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来设计能够互相有良好配的工程,以此来提高变电站的质量,在处理变电站基础施工时,应当及时的用正确方法分析、处理,确保各项要求能够满足设计所需,才可以开始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艳芬.有关变电站土建基础设计及处理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
[2]吕军在,张健,金国.变电站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探索[J].安徽建筑,2016,23(6):85-87.
[3]张玉静.关于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处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4):158-158.
[4]韦胜龙.浅谈变电站土建基础的处理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18(6):90-91.
[5]吴家攀,何华台.变电站土建基础设计及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4):96-97.
[6]王丽,李钧超.浅谈变电站土建基础设计及处理技术[J].河南科技,2013(14):120-120.
[7]章祖文.变电站土建基础的处理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3:00273-00273.
论文作者:常鑫,代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变电站论文; 土建论文; 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