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DN 的研究受到了医学界极大的重视。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措施和药物,从中医药学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则显示着极大的潜力。冯建华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该病虽然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还常常出现气阴两伤,阴虚湿热,脾肾虚衰,阴阳两虚、浊毒弥漫等病机改变,尤其是临床期患者往往表现为阴虚与湿热困阻并见,针对不同的病机改变,临床辨证分型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冯建华教授;经验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80-02
冯建华教授系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50 年出生于山东临沂,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医教研近40 年,学验俱丰,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曾编著《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中医治疗》(2001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我们有幸伺诊冯老,亲聆教诲,临床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糖尿病肾病是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表现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常见于病史超过10 年的患者,是1 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 型糖尿病,其严重性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代医学认为,严格代谢控制可防止或延缓临床肾病的发生,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对早期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均有利。抗高血压治疗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度,早期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除降低血压外,还可减轻微量白蛋白尿。
1.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文献的“虚劳”、“水肿”、“消渴”等疾病中。冯老师认为,其早期可参考中医“消渴”的诊断,疾病的中后期参考“虚劳”、“溺毒”、“关格”等疾病的诊断。病位肾、肝、脾,涉及肺、胃,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中期以阴虚夹湿热为主,中后期可有脾肾气阴两虚,兼夹痰瘀,晚期则气血阴阳俱虚,痰瘀湿热互结、浊毒泛滥。冯老师认为,本病多由消渴病治不得法,病情迁延而致。消渴患者,肝肾阴亏,肺脾气虚,肾气亏虚则肾不藏精,精微外泄,加之阴虚,血行艰涩,湿热、痰瘀等阻肾络,精气不能流畅而外溢,则尿蛋白顽固难消。久病阴虚及阳,气化无力,水液滞留,游溢肌肤,则尿浊、浮肿并现。病情发展,五脏皆衰,气血俱败,血脉瘀阻,浊毒泛滥,三焦阻滞,升降失常,气机逆乱,发为关格。该病病势缠绵,久病入络,血脉瘀阻,发为瘕结,是该病后期的基本病理特点,与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之肾小球硬化,以及周围神经、微血管病变等病理改变有相通之处。
2.辨证论治
冯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在临床实践中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既辨西医之病,又辨中医之证。首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理论、思维方法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以弥补中医学在诊断、疗效评判标准缺乏统一性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的辩证思维,做出分型,确定治则治法,组方遣药。冯老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应抓住病机关键,从标实和本虚两方面入手综合论治。临床辨证论治上常分为如下4 种主证和兼证:1)气阴两虚证,治法以补益肺胃,滋阴益气,方选生脉散和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2g,麦冬15g,五味子6g,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鬼箭羽20g,黄芪20g,茯苓12g,黄芩10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阴虚湿热证,治法以清热利湿兼顾气阴,方选清化益肾方:大黄10g,山栀子12g,蒲公英30g,茯苓10g,大腹皮20g,鬼箭羽30g、玄参15g,车前子24g,黄芪30g,白术12g(自拟方);3)脾肾虚衰证,治以健脾益肾,利水祛湿,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鬼箭羽30g,桂枝10g,茯苓12g,车前子15g,川牛膝20g;4)阴阳两虚,浊毒弥漫证,治以阴阳双补,通腑泄浊,方选肾气丸加生大黄等:制附子9g,肉桂6g,生大黄10g,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2g,泽泻10g;兼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药选鬼箭羽、桃仁、红花、当归、泽兰等。冯老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尽可能控制好血糖,尤其主张应用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认为以维持糖化血红蛋白在6-6.5%较为合适,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但对于老年患者血糖不可控制过低,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复杂,各期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时要抓住其主要关键病机,重点突破,才能取得疗效。冯老师认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在糖尿病肾病病理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引起足够重视。脾肾亏虚,固摄乏力,精气下泄;运化失常,湿浊内蕴,与下泄之精气互结,发为尿浊,即相当于西医之蛋白尿。西医认为,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降低尿蛋白对该病的病程进展至关重要。冯老师认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是蛋白尿的发生关键,所以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益气健脾、补肾固摄、祛湿泄浊应贯穿始终。冯教授常用黄芪、太子参健脾益气;山茱萸、石莲子益肾固摄;泽泻、茯苓利湿泄浊;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诸药合用,脾肾得补、湿浊得清、精微得以固涩,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漏出。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受此启发,冯老师将之归属于“瘀血”现象,故治疗时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临床常选用鬼箭羽、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等。根据冯老师个人经验,在蛋白尿出现之前,即DM 确诊之初,即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尤其在出现微量蛋白尿期,更应重视活血通络药物的应用,且效果更为明显。
3.典型病例
患者毛某某,女,61 岁,2010 年2 月28 日初诊,近3月来双下肢重度浮肿,伴有活动后胸闷、气促,饮食可,小便每日1300ml 左右,大便秘结,舌暗红,苔黄腻,舌中间有一裂痕,脉濡数。查体:血压180/100mmHg,眼睑浮肿,双肺底可闻及湿性落音,心率86 次/分,律齐,双下肢重度浮肿。化验:空腹血糖:6.9mmol/L,血红蛋白19g/L,胆固醇8.5mmol/L,甘油三脂2.2mmol/L,24 小时尿蛋白定量6.3g/L,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胸片:胸腔积液。既往有2 型糖尿病史10 余年,目前应用诺和灵30R 笔芯注射控制血糖。中医辨证属湿热伤阴型,治宜清热化湿利水,兼补气阴。方药:熟大黄12g,山栀子10g,蒲公英30g,白术15g,茯苓皮30g,猪苓30g,丹参30g,鬼箭羽30g,生地20g,车前子(包煎)3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1 0 剂,每日1 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加减服用3 周后,病人肢体浮肿症状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黄略腻,脉缓。血压160/85mmHg(服用拜新同30mg bid po),心率80 次/分,律整,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中度浮肿。化验:空腹血糖:6.2mmol/L,血红蛋白22g/L,胆固醇7.4mmol/L,甘油三脂2.0mmol/L,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2g/L。方药:熟大黄9g,蒲公英30g,黄芪30g,白术15g,麦冬30g,茯苓皮30g,枳实15g,川牛膝30g,车前子(包煎)30g,山栀子10g,鬼箭羽30g。10 剂,每日1 剂,水煎服。继续应用拜新同降压、诺和灵30R 控制血糖。
三诊:上方加减服用至2010 年6 月7 日,患者肢体浮肿症状基本缓解,无活动后胸闷心悸,舌淡红,苔薄黄,脉缓。血压145/90mmHg,眼睑无浮肿;心率83 次/分,律整,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浮肿。化验:空腹血糖:6.9mmol/L,血红蛋白31g/L,胆固醇7.1mmol/L,甘油三脂1.85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g/L。上方加减2 日服一剂,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临床显效。
4.体会
冯教授在多年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称道。我们体会到,冯老的处方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到之处:1)在疾病初期治疗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疾病中期治疗侧重清热利湿,养阴化瘀利水;疾病后期则以调整气血阴阳平衡为侧重,往往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重视验方和成药的同时还根据病情自创方药。例如,冯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认为阴虚燥热与水湿互结是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的基本病机,以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兼顾气阴为治疗原则,拟成清化益肾方。3)冯老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尽可能控制好血糖,尤其主张应用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认为以维持糖化血红蛋白在6-6.5%较为合适,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但对于老年患者血糖不可控制过低,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4)经方和时方联合应用。冯老常教导我们临床不应局限于经方和时方,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对症的处方。
作者简介:张晓斌,男,42 岁,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肾脏及内分泌疾病。
论文作者:张晓斌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糖尿病肾病论文; 血糖论文; 车前子论文; 茯苓论文; 湿热论文; 老师论文; 蛋白尿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