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国际市场论文

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国际市场论文

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当前我国论文,外贸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8780(2001)01-0032-03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都面临着日益严厉的外部挑战。而且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国有外贸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体制性的内在缺陷。如何正确分析判断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外部挑战及内在缺陷,以及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对此加以解决,以促进国有外贸企业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便成为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逐步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国有外贸企业享受独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能享有的。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依然享有这一优惠。然而,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市场经济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平等竞争,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享有垄断特权。这样,国有外贸企业配额和许可证垄断的逐步取消便势在必行。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取消是其中重要条件之一。因为世贸组织要求其成员不应由于所有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否则就构成了歧视。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所享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的逐步取消便在所难免,因而将面临着更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二)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使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当前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正在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进出口企业正在经历着从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允许有能力经营外贸业务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开展这项业务。不仅如此,我国已允许国外企业在我国开展进出口业务。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其中还有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可以想见,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在新世纪将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其生存环境是越来越困难了。

(三)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并无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买断制”和“收购制”的经营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其他所有制的外贸经营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的不断涌现,国有外贸企业的货物来源便日益成为一个问题,国有外贸企业“买断制”和“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出现了危机。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未来能否生存都成为问题。

(四)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过剩。世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过剩给意欲拓展国际市场的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无疑增加了难度。而且,在有限的世界工业品销售市场上,各国各地又都千方百计地进行争夺。这一争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而更加激烈。世界范围内的货币金融动荡尚未彻底消除,许多国家的币值仍然低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势必给国有外贸企业拓展出口市场造成更大的压力。我以为,这种局面迄今为止并未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尽管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已出现了反弹,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因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是巨大的。

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固有缺陷

(一)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实力不强。与国际上巨型跨国公司和综合商社相比,我国国有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出口贸易名列全国第5位的福建为例,年出口超过8000万美元的外贸企业只占十几家。按我国标准年出口超8000万美元的外贸企业可算大企业,但按国际标准却只能算是中小企业。虽然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不完全取决于规模,但规模也是构成竞争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规模偏小使得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力明显不足,难以做到船大抗风浪。

(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人浮于事、冗员偏多情况更为严重。人浮于事、冗员偏多是我国国有企业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通病。而这一通病由于国有外贸企业自身的特点而更加严重。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由于享有垄断经营权而获益甚高,外贸公司员工收入相对于其他行业普遍较为丰厚,而且还有出国出境机会。因此,许多有后台有背景有关系的人纷纷往国有外贸公司里挤,造成国有外贸企业人员严重过剩。严重的人员过剩是国有外贸企业难以承受的负担,在向讲究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人员过剩问题使得国有外贸企业负重前行,难以轻快向前发展。

(三)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固有弊病是过分捆住国有企业的手脚,而思想观念的落后更使得国有外贸企业不能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出国洽谈生意要办很多手续,花费很多时间,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贻误商机,失去了做成生意的机会。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这一弊病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也制约了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能力的充分发挥。这一情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那么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将更难以在经济全球化下生存和发展。

(四)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既缺乏高素质人才,又缺乏留住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这一体制下有不少是按行政途径调入的,并不十分了解外贸业务,许多经营管理人员甚至不懂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与国外同行交流、谈判。现有国有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大多数是从大学国贸系毕业后进入的,虽懂英语和国际贸易业务,但不懂得相关的生产技术。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既懂外语、又懂业务、还懂技术的“三合一”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无形中增大,因为外贸业务人员不能独当一面、独闯天下,只能几人同行。这就削弱了其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国有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加上离退休人员多、原有的负担过于沉重,致使一些贡献较大的业务人员的正当报酬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出现了一些拿到大批国外订单的业务人员离开原有国有外贸企业、带走订单、自行创办外贸公司的现象,造成了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损害了国有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五)国有外贸企业风险意识不强、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国际贸易是风险极高的行业,如果经营管理不当,损失将极为惨重。由于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出口收费风险与有关人员及个人经济利益及其发展前途无法紧密结合起来,因而货物出口后外汇收不回来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的纯粹是为外方所诈骗。据不完全统计,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由于出口收费风险而遭受的损失就已达100亿美元以上。由于一笔出口收费遭遇风险而导致一家国有外贸企业濒临破产边缘的情况在全国发生过多起。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一严重问题的高度重视。

(六)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缺乏自有的名牌商品。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买断制”和“收购制”经营模式决定了其不可能拥有自己名牌的商品。在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发生动摇、新型的外贸代理关系尚未确立起来的情况下,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很难真正实施以名牌商品拓展国际市场的以质取胜战略。这样,面对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这一固有的弱点更是使得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必须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市场上生存和发展下去,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首先必须在同一个地区内加快资产重组步伐,把相同类型的国有外贸企业组建成规模更大的集团公司,这样既可消除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之间竞争过于激烈、出口价格下降后肥水流入境外国外贸易竞争对手手中的不利局面,同时也可以集团公司更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为合理的高效的内部资源配置来增强国有外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应建立在条件具备、可行性论证充分的基础上,切不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拉郎配”,以避免产生消极的后果。

我国有条件的国有外贸企业还必须争取上市,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增加自身实力、扩大规模。看来,今后我国纯国有的外贸企业将越来越少,更多的将以国有控股的企业形式出现。而国有控股的外贸企业将有利于实行财务公开、有利于原有的不适应进一步发展的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原来纯国有的外贸企业在新世纪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必须实行减员增效。无论国有外贸企业是保留纯国有形式还是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企业形式,都要卸下原来冗员过多的包袱,轻装前进。对于不能为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要促使其离开,另觅新职。因为国有外贸企业作为经营性机构,必须讲究经济效益,绝不可继续在企业内养毫无用处的闲人。当然,国有外贸企业减员增效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是社会保障体制要完备。如果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备而贸然实行减员增效,不仅国有外贸企业不能减员增效,而且还可能会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消极后果。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步伐是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顺利实行减员增效的重要外部条件,我国应加快这项工作的步伐。

(三)必须改变传统的不利于发展的体制,为国有外贸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及时做出反应创造条件。为此,我国行政主管机关首先要把国有外贸企业视为经济组织,而不是政治机构,对国有外贸企业有关人员出国洽谈业务不应做过多的政治方面的限制,只要有利于国有外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其人员出境出国都应立即无条件地予以批准。这是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四)必须建立起吸引、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且使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机制。从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当前情况来看,最迫切需要的是既懂外语、又懂外贸业务、还懂技术的“三合一”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从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的学生。这就要求国有外贸企业更多地要从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业务精、外语基础好的学生,有计划地把他们送到大学外贸专业中进修,从而培养出切实可用的“三合一”复合型人才。因为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理工科学生学习外贸业务要比外贸系学生学习技术相对容易一些。因此,“三合一”复合型人才的这条选拔途径更易取得成功。

在有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下,国有外贸企业必须建立起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此,必须把个人收入与经营实绩密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贡献较大的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合理报酬没有得到应有体现的状况。为此,首先必须破除我国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大胆地在国有企业内部拉开收入差距。当然,收入差距的拉开首先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如果没有合理的标准,那么不仅不能使人心服口服,反而会激化企业内部矛盾,使企业的发展陷于困境。其次是以股份为纽带把国有外贸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收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这是国有外贸企业在新形势下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这是针对外贸行业特点而提出的具体建议。为此,国有外贸企业要大力推行风险意识教育,要使每个业务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外贸业务具有极大的风险,从而努力规避风险,这是在外贸业务中防止上当受骗的必要前提;其次是要做好对贸易伙伴的资信调查。如果没有周密详尽的资信调查,不可盲目开展业务。这对大宗业务而言尤为如此;最后,根据我国外贸业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国有外贸企业不可轻易为其他公司做担保,否则就有可能由于承担担保责任而在经济上惨遭损失。

(六)经营模式必须从纯贸易型向贸易与实业相结合的方向转化。实现这一转变过程的国有外贸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型态方面的蜕变。这一蜕变意味着传统的国有外贸企业已经进入了生产领域,从而为创造出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打得开的名牌商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创造名牌殊为不易,有些名牌商品甚至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才能打造出来。在当前全球性买方市场、商品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创名牌商品就更为困难。这样,毫无生产经验的我国国有外贸要贸然组建自己的生产基地、创立自己的名牌商品一般说来较为困难,因而要另辟蹊径。较为可行的做法是以资产重组的方式控股原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业企业。这样,在新的集团公司中,贸易和实业两方面的优势均可得到发挥,创名牌商品的努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必须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国民经济信息化是21世纪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对外贸易业务而言,能否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就显得更为重要。利用电子商务促使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更快地与国外客户联系业务,成为新世纪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道路。当然,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做好贸易对手的资信调查。否则,如果没有做好这一工作而贸然行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比传统的贸易方式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促进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八)运行规则要实现向世贸组织规则接轨的方向转化。我国正在迈进世贸组织的门槛。而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运行规则要与世贸组织相符合。这对我国所有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深刻的转变过程。对于原来享受一定垄断经营权和特殊优惠政策的我国国有外贸企业而言,首先要放弃垄断地位和不再享受特殊优惠政策,不能再要求国家给予补贴,而是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平等主体,这一转变无疑是十分痛苦的。而且其运行规则要全面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可以低价倾销的方式占领国际市场。所有这些都对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在21世纪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所有的国有外贸企业都要谙熟世贸组织规则,以遵循世贸组织基本规则的经营方式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标签:;  ;  ;  

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