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二十六年间,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就文化建设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见解和正确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
周恩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以经济的改造和建设为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全面改造和全面建设。1953年9月, 他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九次常委扩大会上所作的总结发言中指出:“改造当然不限于经济方面,整个社会都在改造,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在改造。整个国家在建设中,在改造中,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253页。)1957年8月,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又提出,社会改革“不仅是经济制度的改革,也会影响到别的方面。因为经济基础变动了,上层建筑也要受影响,就是说,政治上、思想上也要受影响。政治上的制度要适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要改革,要改革成为民主集中制。……思想也要适合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大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爱护社会主义制度。”(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26—227页。)1959年12月,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又说:“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98页。)这就是说, 社会主义建设是包括经济、政治、精神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建设,精神建设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三位一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正是从上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周恩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的重要思想。1952年10月,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高潮就要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文化建设看作是将来的事,不能等待,现在就应着手。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象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71页。)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并根据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建设需要文化建设的支持。“我国要建设,干部人才就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其它条件都具备,缺乏干部、人才,也是不行的。而培养干部、人才,就是文教部门最主要的任务。”文教工作中,除了教育,还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卫生、新闻、出版等,都与经济建设有密切关系。所以,要进行经济建设,文教部门就必须加强,决不能削弱。
二、组织和引导人们自觉进行自我改造, 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周恩来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必然地要求人们的思想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适合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这就必须组织和引导人们自觉地经常地进行思想改造,包括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及旧习惯势力的影响和改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他指出,所有的人包括共产党员在内都要进行自我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头脑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旧的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今天的青年也会受家庭、社会旧思想残余的影响,所以旧思想旧作风在人们的脑子里或多或少的存在。因此人人都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要把思想改造看成象空气一样,非有不可。”(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5页。)
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一万年后,在人们的头脑里,还会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新和旧的矛盾,个人和集体的矛盾,还会有思想改造的问题。”(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3页。)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改造看成是长期的无止境的工作,是一辈子的事。
周恩来还就如何进行思想改造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思想改造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自己的业务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的思想的转变常常在三方面都受了影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于人们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决定的意义。他强调,思想改造要启发自觉、循序渐进、和风细雨、互帮互学、长期坚持。第一,改造要靠自觉,一个人的进步要靠他自觉地认识以后才最可靠,自我改造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觉性。第二,改造需要时间,一下子要求很高很快,这是急躁的,不符合实际的,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三,改造是从团结出发,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因此,改造的方法要和风细雨,不能粗暴。第四,改造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帮助人家,首先要学习人家的长处。第五,改造要长期坚持。要承认社会上各种关系各种事物都会影响个人的思想,要经常反省,经常“洗澡”。“要承认我们的确是有许多事情还不知道,知识还有限,我们的确是要做到老,学到老,改造无止境。”(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94页。)
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关键, 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我们的一项伟大任务
早在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36页。)的科学论断。1956年1月,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周恩来进一步指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1页。)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力求尽可能迅速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们党和全国知识界、全国人民的一个伟大的战斗任务。”(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0页。)。1963年1月, 周恩来在上海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页。)
周恩来不仅指出了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提出了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和一系列战略措施。他指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页。)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尽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大志,只有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才能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比较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周恩来提出,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一,要打破那种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赖思想,全面规划,分清缓急本末,有系统地提高我国的科学水平。第二,要打破近视的倾向,在理论工作和技术工作之间,在长远需要和目前需要之间,分配的力量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且形成正确的分工和合作,以免有所偏废。第三,要集中和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科学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要密切结合,有分工有合作。第四,为了扩大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既要按计划增加高校学生的名额,还要注意培养现有的一般知识分子,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周恩来十分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干部、人才就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随着我国建设的全面展开,人才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培养人才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是国家建设的关键。教育工作是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因此要切实抓好。
周恩来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制定和全面贯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在1954年2月,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就提出了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思想。他说:“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不均衡地发展,一定会有缺陷,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国家也不利。”(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29页。)显然,这一思想同毛泽东后来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0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周恩来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意见和主张。第一,他指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所指的劳动者是就广义而言的,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数量最大的是工人和农民,还有士兵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7页。)第二,他系统地提出了学生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应有的基本训练和基本功夫。在德育方面,要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革命观点和集体观点。在智育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风,善于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要在实际斗争中学习,掌握学习的基本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一点革命文艺。在体育方面,要有健康的身体。第三,他指出德育、智育、体育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政治是灵魂,决定着学习的目的和成才的方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方面的“红”,一定要体现在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上。身体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物质基础,思想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青年学生必须做到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第四,他强调指出,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必须正确理解和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经过生产劳动,锻炼成为一个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6页。)他还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是主导方面, 因为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注: 《周恩来教育文选》,第181页。)因此,一方面要克服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要纠正忽视教育,用简单地参加生产劳动代替教育的倾向。
五、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实行“双百”方针,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周恩来深刻地揭示了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树立新风气,打破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影响,近百年的资本主义影响,改造人们思想和习惯势力,在全中国移风易俗,不是一代的事情,而是要长期努力。在这方面,文艺工作的作用重大,“不能等闲视之”。(注:《周恩来论文艺》第164页。) 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扫除旧社会习惯势力的责任,用新的思想去教育人民,影响人民。”(注:《周恩来论文艺》第148页。)
周恩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原则。他提出,在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必须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下的人民大众服务。”周恩来认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还必须明确如何服务的问题,要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同时坚持艺术标准。服务是用文艺去服务,要通过文艺的形式。“文艺为政治服务,要通过形象,通过形象思维才能把思想表现出来。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绘画语言,都要通过形象、典型来表现,没有了形象,文艺本身不存在,本身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政治服务呢?标语口号不是文艺”。周恩来指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就要通过实践,到群众中去考验。“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艺术家要面对人民,而不是只面对领导。艺术作品的好坏,不是哪位领导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由群众来回答。(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36—337页。)
周恩来指出,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就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是要坚持百花齐放。艺术形式要多样化,文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框起来。题材要多样化,现代片多少、历史片多少,要大体上有个比例,至于题材,完全可以允许作者自由选择。艺术典型要多样化,要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不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总之,文艺工作者,要“各显所长,百花齐放”,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需要。二是要坚持百家争鸣。“文艺作品要允许别人批评,既有发表作品的自由,也要有批评的自由;同样,既有批评的自由,就要有讨论的自由”。要提倡百家争鸣,自由讨论。只要是在社会主义大框框中争论,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3页。)
六、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 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
周恩来在我们党内第一个明确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诊断。1956年1月, 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62页。)1962年,针对当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的错误倾向,周恩来又强调指出:“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积极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愿意继续进行自我改造的,毫无疑问,他们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2页。)
周恩来正确地估价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作用。他指出,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60页。)在这里, 周恩来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基本力量之一的思想。
周恩来还就如何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意见和主张。他指出,第一,要改善对于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坚持纠正安排不当,用非所学等“浪费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的现象,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第二,要对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有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工作。第三,要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包括要保证他们至少有六分之五的工作日用在自己的业务上,使他们能够最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设备;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升级制度及学位、学衔和奖励制度;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积极慎重地做好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等等。
七、正确地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文化
周恩来指出,为了建设我们的新文化,必须正确地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文化。一是要立足现实,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指出,“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分析历史”。(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58页。)五四运动时,我们提出打倒孔家店,那是先要把它摧毁掉,把它否定,以便打出一个新的天下。这在当时是需要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做了。我国历史上有一些很宝贵的传统,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革命的传统。这方面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发扬。还有,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过一些进步作用,对广大人民有好处的东西,也是应该肯定的。总之,我们要继承历史上有利于人民的传统,否定有害于人民的东西。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因此,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它发扬光大。当然,学习古代的东西,是为了今天的创造,要把它们溶化在我们今天的创造之中。
二是要以我为主,博采世界各国之长。周恩来指出,科学技术不分国界,对于全人类都是有用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优点,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41页。)当然,对待外国的文化,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我们应该从世界各国吸取一切好的东西,但“决不能让那些糟粕影响我们的干部,影响我们的青年一代”。(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7页。)同时,学习外国的东西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中外关系上,我们是中国人,总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3页。)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切合中国的实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来取舍,不能勉强地生吞活剥地运用,要把它加以溶化和改造,使之溶化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周恩来强调指出,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我们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文化,但是外国的文化只能做我们的参考和借鉴,不能代替我们的文化。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用我们民族的形式,进一步创造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
八、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周恩来强调指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在领导知识分子和领导科学文化事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是比过去更有经验更有办法了,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一定能够领导知识分子在科学文化事业中取得更大的胜利。那种认为党不能领导知识分子进行科学文化建设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8页。) 党的领导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顺利发展并保持正确方向的基本保证。科学文化工作者“要做到接受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自觉地坚持自我改造”。(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4页。)
周恩来认为,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必须正确地实行党的领导。一是要实行党政分开。党要领导一切,但不要包办一切。“我们说党领导一切,是说党要管大政方针、政策、计划,是说党对各部门都可以领导,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至于具体业务,党不要干涉。”(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65页。) 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精神生产“同工农业生产一样,有它客观的发展规律”。“物质生产的某些规律,同样适用于精神生产。搞得过了头,精神生产也会受到损害,甚至损害更大。”(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28页。)因此,一定要学毛主席倡导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作风。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党委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四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事实证明,这个方针,是有利于科学和文教事业的繁荣发展的,是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也是有利于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领导地位的。“科学、文艺上的是非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界和文艺界的自由讨论,通过科学和文艺的实践,才能解决”。那种违反“双百”方针,在科学、文艺问题上不是鼓励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而是加以限制,甚至进行粗暴干涉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4—205页。)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涉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是周恩来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意见和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这一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在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周恩来选集论文; 周恩来论文;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知识分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