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粪便与健康及饮食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粪便论文,小儿论文,饮食论文,关系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讲到粪便,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不被身体吸收的废物吗?有什么好谈的。其实,粪便中的学问多着呢。尤其是小儿的粪便,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小儿的一般肠胃消化吸收情况和食物的成分种类。笔者曾在电台主持过有关婴幼儿饮食营养方面的节目,接过较多的询问小儿(尤其婴儿)大便问题的电话,很多家长不知婴儿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怎样的,通常会把正常的大便当成异常的,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及饮食节制,影响小儿的生长。下面就简单介绍正常小儿的大便,不同膳食成分下的粪便及病态的粪便。
一、正常小儿的粪便:新生儿期与婴儿期的粪便不同,介绍如下:
(1)新生儿粪便:婴儿初生2—3日内排的是胎粪,每日4—5次,色黑绿或黑棕色,无粪臭,每日约60—90克。生后2—3日,若不喂哺婴儿,则粪便变成绿色或棕色的粘液。生后4—5日胎粪便转成乳儿粪便,乳儿的粪便又要视喂养方法的不同而异。
(2)婴儿粪便(乳儿粪便):
①人乳喂养儿粪便:大便卵黄色,不稀不稠,象软黄油,通常无酸臭味,每日约1—6次。有些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平常每天4—5次大便是腹泻,其实如果是习惯,而不是突然的大便次数增多,体重又日增,则仍是正常的。有些人有问到小儿偶尔排绿色大便,或粪便中有颗粒,是否就是腹泻或消化不良呢?排绿色大便是由于粪便的反应偏酸性,因氧化性细菌使胆红质氧化变成胆绿质,则排便时为绿色,并非腹泻。而粪便中的颗粒是乳汁内脂肪的未被吸收部分与碱性肠液化合而成的皂块,可见到为豌豆大小、微扁而灰色的小块,有时可染成黄色或绿色,属于生理现象,并非消化不良。
②人工喂养儿粪便:单纯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又有所不同。a.以牛、羊乳或母乳化奶粉代替人乳喂养的婴儿,粪便色淡黄或灰棕,水份较少,稍硬微臭,每次量较多,全日次数较少,此与牛奶或奶粉中含蛋白质和矿物盐较高有关,而非多数人以为的“热气”。笔者在主持婴幼儿营养的节目时,有很多家长问及吃奶粉婴儿出现上述大便,是否应多煲凉水或凉茶给婴儿喝,以压热气。其实一些民间的讲法可能会有些误导。解决办法是只要在牛奶中加入适量糖质,就可使大便变柔软,次数亦加多。而经常给婴儿饮凉茶会导致寒热不平,反而不好。混合喂养儿,即在喂人奶或牛奶同时加淀粉食品时,粪量增多,色暗褐,臭气增加,如添加各种蔬菜,水果及其他辅助食品后,则大便与成人相近。
二、膳食成分与粪便的关系:如果婴儿没有按照正确的原则喂养,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分配不均衡,则会在大便中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家长可通过观察粪便来检查喂养是否正确。
1.蛋白质过高的粪便:粪便干燥,有凝块、色淡黄。一些南方的家长往往会认为是“热气”,只要重新调整蛋白质以适合婴儿的量则可改善。
2.糖质过高的粪便:膳食内含糖量日超过婴儿消化吸收能力,则粪便软如糊状,初排出时为黄色,渐变绿色,如糖量极多,则酸性发醇产物多,会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3.脂肪成分过高的粪便,若膳食中脂肪过高,超过消化吸收能力,粪便就为淡黄色或水泥色,极为油滑,严重者致脂肪泻。排泄时为条形,排泄后散开,有腥臭味,如及时加入适量糖,粪便会即改善。
三、病态的粪便:婴儿在喂养过程中如因喂养不当、饮食不洁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会导致大便的改变,家长应懂得简单的区分方法及解决办法,以早发现早治疗,现介绍几种常见的病症的粪便:
1.便结性粪便:如牛奶的成分是蛋白质偏高而缺乏糖分,又因喂养时调配不当(稀释不足),肠内少发酵作用,而且乳内脂肪容易碱化,致粪便内石碱增多,非常干硬,解决办法如前述。如因婴儿先天体质不良,肠部肌肉松缓、蠕动不足水份被吸收,大便特别干燥,此时可多饮水,或多进蔬菜、水果等含纤维食物以促肠蠕动。
2.腹泻性粪便:水份过多与粪质不均是其主征。有时有恶臭,原因可能是由于脂肠过高或糖质过高,次数可增或不增。若便色发绿在人工喂养儿是肠蠕动过速的征兆,可适当服用一些抑制肠蠕动的药如易蒙停或腹可安,严重者应口服补液,同时可用“思密达”等保护肠粘膜的制剂。但在人乳喂养儿则轻度发绿不一定是病象。
3.饥饿性粪便:乳量不足及营养缺乏的婴儿往往有少量的粘液性粪便,是肠分泌物,色暗褐或暗绿,此现象大多由于家长或医生过于谨慎,一但发现大便微绿或稍含乳凝块时就怕消化不良而严格限制食量,肠蠕动加多致大便次数增多,亦称饥饿性腹泻。此时应增加乳量或添加营养丰富的辅食。
4.痢疾性粪便:若婴儿大便内含多量粘液,且有脓血样物,可能有感染了痢疾杆菌,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作大使检查,以早诊早治。
5.出血性粪便:若婴儿粪便中含有血液时,必须小心,在新生儿一周应注意新生儿出血症。婴儿期便血原因主要是肠套迭及肛门表层剥蚀等,应及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但若大便中只有微量出血也可能由于骤服大量铁质药物所致,须小心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