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码值和语码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国外的研究者一般多从交际者的主观因素和交际情境的客观因素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语码转换,却忽略了语码自身的价值对语码转换的影响。本文从语义、关系、情感、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了语码的价值,并对普通话的码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码值理论对普—方语码转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解释。
一
在社会语言学中,语码(code)这一术语指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系统。该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如汉语)或方言(如我国的吴方言),也可以是一种语体(如汉语的文言)。总之,语码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包括地域变体、时代变体和社会变体)。这种意义上的语码一般是相对而言的,如语言A对语言B,方言a对方言b,语体x对语体y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因此,当我们说一种语言、方言或语体是一种语码时,那就意味着:第一,这种语言、方言或语体必然有其社会功能;第二,这种语言、方言或语体具有区别于相对应的语言、方言或语体的特征(形式的、功能的、风格的等);第三,这种语言、方言或语体是一个系统。
语码转换(code-switch)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们在同一次交际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码进行交际,这就是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既是一种交际现象,也是一种交际手段,即语码转换可以用来达到交际者的某种目的或传递某种信息。
国外的社会语言学者在论述语码转换时,一般把语码转换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景型语码转换,即语码随情景、对象、话题等因素的变化而转换。一种是喻意型语码转换,即交际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表示强调、引人注意、表示某种情感、传递某种信息等)而转换语码。这种分类强调了语码转换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际者和客观语境)。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分析只能回答交际者为什么要转换语码(或受交际目的的控制,或受客观语境的限制),但却不能回答为什么交际者从A语码转换到B语码,而不是转换到C语码。换言之。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只能解释语码转换中的部分或大部分问题,但不能解释全部问题。如果要对语码转换做出更全面的解释,我们就要对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
对语码转换的实例(如C·司珂腾/W·尤利<1977>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语码转换中,除了交际者、当时的语境这两个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交际者在当时的语境中使用的语码。交际者之所以要转换语码,是由于要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或适应当时语境的某种要求;而交际者之所以要从A语码转换到B语码,而不是转换到C语码,是因为B语码能比A语码和C语码更好地达到交际者的目的,或更能符合当时语境的要求。这就是说,每种语码各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或曰功能,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境,满足不同交际者的不同需要。语码的价值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相互比较中显现出彼此价值的区别和各自的价值量。在交际中,每种语码的价值得以实现;而在语码转换这种特殊的交际现象中,语码的价值因相互比较而显得更加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语码转换是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主观因素,主要指交际者自身的因素及其交际目的。2.客观因素,主要指语境、话题、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等。3.语码因素,即语码自身的价值(或曰功能),简称为码值。关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前人论述颇丰,此处不赘。本文仅就码值及其对语码转换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普通话的码值及普—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
二
一种语码,对其在交际中的使用(而非结构)方面的功能进行分析,其码值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即语义价值、关系价值、情感价值、风格价值。这是语码码值的类的区别。
一种语码的码值,根据在交际中所显示的功能的强弱程度来分,又可分为不同的层级。这是一类码值中量级的区别。
码值的类型和码值的量级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码值的坐标系统。
(一)语码的语义价值
语码具有语义价值,是说语码具有传达语义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语义,侧重于指理性意义。
任何一种语码都具有语义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是不同的。有的语码语义价值高(传达语义的功能强),有的语码语义价值低(传达语义的功能弱)。这里所说的价值高低,不是从语码所能负载的语义来区分的,而是从语码使用的范围来区分的。例如,就我国汉语使用的情况来看,普通话的语义码值显然高于其他方言,而大方言(如吴方言)的语义码值又高于次方言;白话的语义码值也自然高于文言。根据语义价值的高低,语码可分为国际通用语码、区域通用语码、国家通用语码、地区通用语码、小区通用语码等。
语码的语义价值的高低是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之一。在实际交际中,如果La、Lb两语码同级,且不具有通译性,则Ma、Mb两交际者必须转换到比La、Lb两语码语义价值更高一级的L语码,否则交际不可能进行。不同方言区的人们相互交谈时从各自的方言转换到普通话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如果LA、LB两语码同级,且无更高一级的语码L,或交际者MA、MB未掌握更高一级的语码L,则二者之间的交际必须借助于能使用LA、LB两种语码的交际者(MA+B)。M(A+B)在传译时必须交替进行LA→LB/LB→LA的语码转换。口语翻译者的语码转换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如果La、Lb两语码同级,且不具有通译性,但M1、M2两交际者中有一人掌握La、Lb两种语码(我们记为M(a+b),则二人交际时必须转换到共有的语码。例如,若二者为Ma+Mb、Mb时,M(a+b)转换到语码Lb;二者为Ma、Ma+b时,M(a+b)转换到语码La。
语码的语义价值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对语码转换作出一定的解释,对其他相关方面的现象也可以作出相应的解释。如联合国工作语言的确定、民族共同语的确定、中介语的形成与选择、外语教学中语种的选择、国际性或地区性会议工作语言的确定等问题,都与语码的语义价值理论有关。
(二)语码的关系价值
语码具有关系价值,是说话码能够显示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交际者在交际中各自的地位。最能说明这点的就是每种语言中的称谓系统。汉语的称谓系统是比较复杂的,有亲属称谓系统(爷爷、大伯、伯母、叔叔、阿姨等),日常称谓系统(同志、伙计、小子、家伙、老王、大李、小张、王老头、小李子、姓+名、名等),代词称谓系统(我们、咱们、你、您、他、那个人等等),职务称谓系统(姓+职务,如王科长、李处长、张校长、丁市长、白省长、刘军长等),职称称谓系统(姓+职称,如张教授、李编审、王工程师、刘技术员等),职业称谓系统(姓+职业,如王老师、李医生、刘会计、张律师、王记者、刘裁缝等)等。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总是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且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借助于语码中的各种称谓系统,人们可以确定自己的角色,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处于一致关系还是处于权势关系);借助于称谓的变化,也可以显示关系的亲疏远近。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交际者的角色、关系变化以后交际者要转换语码,这是因为语码转换能够表示角色、关系的变化,并显示这种变化的程度和类型。
能够显示交际者的角色及相互关系的并不仅限于称谓系统,各种不同的语体也具有这种功能。在一些语言中,像亲昵语体、恭敬语体、客气语体、随便语体、一般语体等不同的语体用不同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如朝鲜语,见陈松岑〈1985〉)。汉语虽然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但凭语感,我们仍然可以辨别出“亲切的话语”“粗俗的话语”“客气的话语”等这些语体的区别。汇报工作的语体和聊天的语体显然不同,教师授课的语体和课后与学生谈心的语体也是显然有别的。尽管我们目前还没有对汉语各种社会方言和语体特征作出精细的描述,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其间的区别。不同社会方言和语体的词语及句型的选择,以及这些词语和句型使用频率的统计也许能够为社会方言和语体的区别提供一定的依据。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
语码的关系价值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解释因角色、关系变化而导致的语码转换现象,而且对于言语交际学、公共关系学、语言教学等方面也有应用意义。掌握和运用相关的语码的关系价值既是言语运用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在对外语言教学方面,例如汉语的称谓系统即是对外汉语教学难点之一)。
(三)语码的情感价值
语码具有情感价值,是说语码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语码表达的情感也是有层级的。一般说来,褒贬词的使用可以表达个人的好恶,方言、次方言的使用可以表达乡里之情,行业语的使用可以表达同行之情,民族共同语的使用可以表达民族或国家之情,如此等等。这些不同的情感构成一个系统,与此相应,表达这些情感的语码根据表达情感的不同类型、强弱程度也构成一个系统。一般说来,表达具体情感的语码的情感内涵大于表达相对抽象情感的语码的内涵。例如,当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用吴方言对一个同乡说“阿拉上海人”时,这句话表达的情感既有乡里之情,也有民族、国家之情,意即“我们都是中国人,并且都是乡亲”。如果他用普通话说“我是中国人”时,那么表达的就只是民族、国家之情了。
语码的情感价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个民族、区域、国家的情感和文化的积淀。一种语码,当它被特定的人们日复一日地使用时,这些人的思想、情感等也就日复一日地溶化并积淀其中,而日常交际的言语输出和输入又反过来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一种语码就成了使用它的人们的生命的一部分。当一对同乡从普通话转换到方言进行交际时,那决不是仅仅改变交际用语而已,他们的乡里之情也溶入乡音之中,并且这时的交际是在一个更为亲切、广阔、深远的背景下进行的。
(四)语码的风格价值。
语码能够显示一个交际者的风格,或曰一定的特征,比如年龄的、性别的、地位的、行业的、时代的、文化层次的、地域特色的,等等。一般来说,文诌诌的语言是一些知识分子的特征,嗲声嗲气的腔调是一些青年女孩的特征,流里流气的腔调是一些流氓痞子的特征;行话是一个人职业的特征,方言则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及环境的特征;新词新语的使用表现了交际者的时代特征,老滋老味的词语的使用则是饱经沧桑的人的语言特征。当一个人与特定的对象交际时,如果他想缩小或拉大与交际对象的心理距离,他就有可能采用语码转换手段,或向对方的语码贴近,转换到对方使用的语码;或转换到另一种风格的语码,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语码的风格价值与语码的层级成反比,即语码的层级越高,其风格价值就越小。例如方言比普通话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地域特征,行话比日常语言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职业特征。
语码风格价值的形成同语言获得有密切的关系。语码的获得同地理条件、环境条件、语码输入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地理条件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语码输入的影响,这三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就会形成或改变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从而获得一种语码,这种语码自然也就具有地理、环境和交际者的特征。
在上述四种码值中,语义价值是语码基本的价值,其他三种价值要借助于语义价值才能实现。一种语码,如果其语义价值相对高一些,则其他三种价值相对低一些;如果其语义价值低一些,则其他三种价值相对高一些。
三
根据上述四种码值来分析普通话,普通话的码值具体如下:
1.普通话是一种高语义价值语码,它既是国际通用语码,也是国家、民族通用语码,即是说,普通话具有通译性。相对而言,我国的一些方言(如吴方言、闽方言等)只是地区通用语码,具有相对的保密性。
2.普通话是一种相对的低关系价值语码,它是一种官方的、正式的语码。使用普通话交际所确立的关系是公开的、各就各位的关系,这种关系相对于转换到方言交际所确立的关系来说要远一些,交际的心理距离要大一些。
3.普通话的情感价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表达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情感,因而这种情感相对的宏大、庄严,另一方面,它表达的又是大家共有的情感,因而这种情感又相对的单一、概括,不如方言表达的情感具体、丰富、亲切。普通话情感码值的这种两面性我们可以分别从“汉—外”语码转换和“普—方”语码转换中看出来。普通话情感码值的两面性在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4.普通话的风格价值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普通话作为我国正式的通用语码,它的风格具有庄重性、正式性;另一方面,由于普通话语码的通用性,因而它缺少能够表现交际者地理特征的言语特征。地理方言虽然含有较多的能显示交际者地理特征的言语特征(如东北方言的小品和扬州评话),并且能够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但在正式场合下,其庄重性、正式性则逊于普通话。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普通话是个连续系统,从标准的普通话(如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普通话)到不标准的普通话(如方音很重的普通话)形成一个标准程度不同的层级。按其显示交际者地理特征的功能来说,其风格价值也按高低形成一个层级。标准程度很低的普通话相对而言就有较高的风格价值。就这一情况而言,由于普通话的风格价值较低,因而具有隐去交际者地理特征的作用。
上述对普通话码值的分析是在同方言的比较中进行的,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实际上,在语言发展中和言语交际中,语码的码值是可变的。例如,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以后,就成为具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词语,其风格价值就逐渐降低了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风格价值会进一步降低,逐渐成为通用性的词语,“搞”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新词新语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会逐渐成为旧词旧语。方言交际确实可以传达乡里之情,方音也确实亲切入耳,但在一定的场合中则会显得不够庄重,不那么协调。这些情况都说明了语码码值的可变性,因此,对一种语码码值的具体分析还要结合具体语境的诸因素。
分析了普通话的码值,我们就可以从码值对语码转换的影响这一角度对普→方/方→普语码转换作出一定的解释。
普←→方语码转换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语义因素导致的语码转换。由方言转换到普通话是为了传达语义,因为普通话具有通译性;从普通话转换到方言则是为了掩蔽语义,因为方言具有相对的保密性。
2.由交际关系和交际的心理距离因素导致的语码转换。由普通话转换到方言往往是为了建立较为亲切的关系,缩小交际的心理距离;由方言转换到普通话则相反。由于普通话的关系价值、情感价值的影响,因而它建立的交际关系是较为疏远的,交际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是较大的;方言的情况则相反。当然,不同方言区的人用普通话交际,则是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3.由场合因素导致的语码转换。由正式场合转入一般场合,一般由普通话转换到方言;由一般场合转入正式场合,一般由方言转换到普通话,这是因为普通话是一种正式的、相对庄重的语码。
4.由风格因素导致的语码转换。普通话可以显示如下特征:受过教育,有文化;见过世面;有一定地位等。普通话的这种功能在方言区尤为明显。普通话可以隐去如下特征:交际者的地域特征;小地方的人;文化程度不高等。普通话的这种功能在大城市较为明显。如果交际者想显示或隐去上述特征,一般是从方言转换到普通话。方言则可以显示出如下特征:某个地区的人;当地人;熟悉当地情况等。如果交际者想显示上述特征,一般会从普通话转换到方言。
码值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一种语码的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无论是普通话的码值还是方言的码值(包括地理方言和社会方言),我国的研究都还十分薄弱。本文对普通话码值的分析较为浅薄,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