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_活动课程论文

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_活动课程论文

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世纪论文,小学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308(1999)07-0001-05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基础性的小学教育如何积极主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课程改革应是关键问题,并将以课程现代化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课程建设现代化是以现代教育观念来统摄整个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实施的现代化和课程评价的现代化,使“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在小学课程中获得统一,充分发挥现代化课程的整体教育效应。小学课程建设现代化必须在现有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发展为面向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21世纪的新型课程体系,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从现代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重新认识小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探讨如何通过现代化课程的建设开发小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课程改革实践,谈谈对小学课程现代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学科课程活动化

现代教学思想集中地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现代意义上,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面向全体和个别化教育的和谐统一。(2)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3)主动发展与创新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领域里正在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小班化教育。它将是未来实施现代化教育的一种基本教育模式,已逐渐被大家接受,并形成共识。小班化教育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种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外显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往、讨论活动、角色扮演等),使课堂信息不断扩展延伸,以外显活动促使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这种活动化了的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称之谓“学科教学活动化”。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有结构、能动的过程来加以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实践性活动在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而教学活动化正是注重了活动在小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学科教学活动化就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活动促发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使思维始终处于主动、能动的活跃状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自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由学科教学活动化带来的是学科课程建设的活动化问题。我们的学科课程似乎是专为教师的“教”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置的。学科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它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小学活动化的学科课程建设应以小学生的主体品质和个性发展为目标,要改革传统小学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系统,从而迫使教师讲授过多而学生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限制的状况,要充分体现以“活动”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宗旨,要适应小班化、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有必修、选修,呈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留有增添最新科技信息及当地教育资源等鲜活内容的余地;在形式上要分层、分类,体现灵活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在自我选择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充分弘扬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有智力的开发,潜能的挖掘,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实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主阵地。学科课程活动化与小学生年段的高低密切相关,低年级的课程更应增强活动化。我们已经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作了一些实验工作,根据教学活动化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调整,新增一些生动活泼的如“新闻”发布会、自由命题等富有学科活动特色的内容。根据小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课堂特别在小组教学中抛出一些可扩散性的讨论题,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活动课程规范化

活动课程一般指学科课程以外的课程计划中列出的科技、劳动、班队、文体等四类活动课。我们认为它还应包括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如雏鹰行动、少年警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活动课程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延伸,或是一种补充。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出发,以活动作为基本形式,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整体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是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的课程。两类课程将通过活动课程规范化的建设与学科课程的活动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共同完成主体性教育的使命。

活动课程规范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活动课程无序、零散的状态,科学系统地把各种活动的内容按照教育总目标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需求进行选择和规定,形成稳定、有序、阶段性的规范化活动课程体系,尤其是要研究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各个阶段中的结合点,在操作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发挥两类课程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整合作用。活动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育人目标上要与学科课程体现一致性。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课程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在课程目标上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分类规定,体现与学科课程的一致性。

其次,在内容上与学科课程紧密联系体现互补和再发展。活动课程内容的编制要有完整的体系,要同各年级学科课程教学内容配合,在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的发展上进行全方位设计,既有固定的内容,又有开放、创新的内容,可以随时纳入最新的知识信息,较好地补充了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呆板的不足。

再次,在学习方法上能体现出移植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主要是从学科课程的实际运作中获得的。活动化的学科课程可以确保学生在能动的活动中内化,建构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思想。这种具有迁移价值的学习方法、策略与思想是学生进入活动课程领域的重要学习资源。所以,活动课程在规范化建设中,要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创造性地选择从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学到的方法,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体意识、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给学科课程活动化以启迪,可使学科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

最后,在活动的时间和测评上既要学习学科课程的规范化,又要体现灵活性。明确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制定活动课程教学指导用书,规范活动课程的考核办法。活动课程的时间、考评还要有机地与学科课程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自由灵活创造性地安排,给活动课程提供更为广阔、规范的舞台。

如雏鹰行动中的奖章活动,我们把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掌握的基础性生存发展技能分为十二个科目: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学习、健身锻炼、文化娱乐、制作发明、合作交往、外语表达、科学实验、组织管理、社会服务、队规队训。这是横向的基础系列目标,同时还有纵向的发展性系统目标,即把每个科目分解为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小目标,让学生从入学、入少先队开始,在系列奖章的诱导下,不断向上攀登。我们还明确提出每个科目均是开放的体系,在操作的过程中重在创新,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自上而下的规范化的课程建设对搞好雏鹰争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十分有效的。同时我们还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把争章活动中的许多章节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如外语章、环保章、生物章、体锻章、写作章等。这样,既使活动课程规范化了,又使学科课程活动化了,两类课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获得了辩证的统一。

三、课程内容综合化

由“学科课程的活动化”和“活动课程的规范化”,必然导致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发展。实现课程综合化同时也是课程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在小学阶段要集中地体现在以基础学科知识教学为中心,将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融于一体,并与活动课程内容相互融合,把综合化的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包括知识的、心理的、生活的逻辑)体系,循序渐进地组合在各科各类教学活动中。

我国小学课程历来偏重学科知识,学科门类较多,内容交叉、重复。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把课程进行不断地分化,人为地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了整体性。这一缺陷会直接影响孩子完整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且割裂了儿童生活与知识世界的内在联系,是完全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或人格教育的整体全面发展观的。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就是要把各学科及各活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地整合,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形成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现现代课程思想。这是小学现代课程建设的理想追求。这种综合化的课程内容就是一种整合优化的环境。在这样精心设置的环境中,一定能使儿童获得自由全面和谐整体地发展。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还应该包括环境课程、潜在课程甚至社会课程的内容,优化的校园环境一定寓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以及社区教育均应在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体现育人的价值目标。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是实现综合化的重要标志。它要以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学习与运用的形式出现,并不断融进最先进的人类新知识、新技术,随时保持对人类最新知识发展的动态追踪,实现“开放式课程”。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课内课程与课外(校外)课程、书本教材与“活”教材以及发展型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沟通、联结、渗透,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呢?1997年10月我在美国考察小学教育,他们既是小班教育,又是包班教学。教师素质相当高,能够自由地把各种课程进行组合,如在40分钟分组教学中,把美术、自然、数学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更是特别,他们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通过自己重新进行创造性综合才能完成。它们的协调性和综合性是很值得我们在课程现代化的建设中很好地借鉴的。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将彼此相近的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把有联系的内容按一定的线索串起来,进行有机整合,上成综合课,使综合化的课程内容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也可以一门学科内容为主线实现内容的综合化,把相关学科及活动课程的内容,实现新的综合。这两种形式的综合,能很好地解决由于课程的分化造成内容上交叉重复的弊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综合化的知识体系能把学生逐步引向整体和谐发展的目标上来。

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实验,就是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每日在校活动时间规定的前提下,设置部分长、短课,同时把每节课从40分钟调至35分钟,课时缩短后,每周课时总量均比原规定增加5课时,每周新增的课时用于增加外语课时、计算机课时、 专题教育课时、综合课时。对综合课时的内容我们要求每个年级各个任课老师一起参加,要精心设计,务求实效。如我们设计的一堂关于“春天的故事”的综合课,把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极其高涨,知、情、意、行均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四、课程形态多元化

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挑战,现代化的课程建设不能再是高度统一、单一模式化的体系,而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课程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土壤。

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材建设问题,现在为小学生编的教材是太多太滥,几乎所有活动课程均编写了教材,而且一套又一套,再加上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教材均装进了学生的书包,“负担”的含义已不仅是课业的问题,还有经济的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些教材不但不能编,更不能装进学生的书包里,应该把这些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轻松地装进学生的脑海里。

近几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录音机等现化代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广泛运用,促进学习方式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我们觉得课程形态多元化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领域的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学科课程的教材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活动课程要编写大量生动有趣的读本,并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软件与学具,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以推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书包里装的只能是一种类型的课本,那是各年级段核心课程的课本。而活动课程应全部实现读本化,应该为每一个年级建一个图书馆,这些读本不是放在孩子们书包里,而应该放在教室里和图书馆里。美国小学教室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教室是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教室四周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类适合这个年级学生读的书,还拥有大量的声、像软件,而且每一个年级还单独有一个图书馆,也存放着大量丰富多彩的图书。美国的图书馆建设是世界闻名的。在我们课程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目标来仿效。事实上,在中国真正适合我们小学生读的书实在不多,特别是适合中低年级学生读的书。要实现每个年级建一个图书馆,每个教室成为书的世界,需要大家写出更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书出来,特别是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声像资料更是一片未得到很好开垦的处女地。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加强课程形态的多元化建设,配合我们的核心课程编写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配套读物,开发生动活泼的声像软件,形成开放的现代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在生动形象的声像资料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大量摄取,自主选择,创造性地学习,创新性地发展。

在活动课程读本化建设中,我们认为应该为教师编写一些活动课程参考资料。把各类活动课程的目标纲要,规范化建设中的智能发展体系,提供给教师,体现目标导向,活动辅导之功能。这样教师在组织各类活动过程中,在内容、形式上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开放性。活动课程的读本化,实质上就是让教师、学生均从随心所欲无明确教育目标的无序状态中走出来,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通过大量阅读更多地摄取新的信息,不断完善、发展学科教学中所学知识,鼓励督促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实现面向全体和个别化教育,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的真正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又深深地感到,教学软件建设必须尽快改变滞后局面。因此,我们在软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确立这样的观念,这是现代化课程建设的新课题,要用崭新的理论和技术来建设好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动态课程,它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以教学光盘、录像片、录音带的形式出现,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等,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更把现代化课程的建设推向了一个全开放的崭新领域。如我们学校已建成的“21世纪智能大楼”,每一个实验班4—5人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整个大楼建成局域网,总服务器进入互联网,能够实现强大的交互功能。但是,软件教材的建设还远远地跟不上,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建设好这一更具现代化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它具有可组合性、可扩充性、可交互性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程建设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得到统一的发展。

总之,小学课程现代化围绕的中心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上“四化”辩证地统一在“学生的发展”上。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发展,需要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小学课程现代化建设就是以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现代化人的基本素质为教育理想。我们坚信,随着课程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这一理想的目标一定能够达成。

标签:;  ;  ;  ;  ;  

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_活动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