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利工程内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化施工技术,并为工程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介绍,总结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通病的措施,以此来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引言:水利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工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质量问题,并分析了治疗措施,这有利于水利工程的运行平稳,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这也对浇筑施工技术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确保搅拌的充分性和均匀性,同时应当排除会对浇筑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比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处理钢筋施工以及混凝土的搅拌,以免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主要采取分层浇筑、自然流淌的浇筑方式,同时在浇筑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取斜向分段与持续推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浇筑施工的一过性,以免出现浇筑不成形而造成的二次施工问题。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应当注意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不可以向已完成搅拌的混凝土中加水,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均匀性可以满足水利工程开展的基本需求。
1.2养护施工技术
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结束后,必须采取相应的养护施工技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才能为工程的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受到季节的影响,不同的季节环境对于混凝土质量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也应当根据季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混凝图养护方式,比如在夏季开展养护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向混凝土泼洒冷水,以此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所产生的温差,以免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开裂现象,且夏季的混凝土养护应当维持较长的养护时间。在冬季,对混凝土的养护也可以采取洒水的方式,但应当在温度允许的条件下减少洒水次数。由于冬季的温度相对较低,混凝土内较易出现冰冻的现象,因此应当在养护的过程中做好对混凝土的保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养护施工技术。
2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种类及原因分析
2.1孔洞
空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部分空洞现象,其空间小于或等于结构尺寸的1/3。该孔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影响了工程的防渗性能,不利于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危害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出现该孔的原因如下:
(1)在钢筋或预留孔及埋件较密的部位,将混凝土放下,上部混凝土继续无振动浇筑,下部形成孔。
(2)由于混凝土的离析、砂浆与碎石桩的分离,使浆体运行严重,无振动,形成了超大的蜂巢。
2.2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较多,主要表现为表面裂缝、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地表裂缝对水利工程结构影响不大。渗透裂缝对结构的影响很大,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渗流阻力、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对工程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的不合理和应力的不合理。作为混凝土凝固的初始阶段,模板发生位移、变形或受到外界振动。另外,施工过程中的温差过大,都会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应对措施
3.1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作为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目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调查,发现原材料质量较差或配比不合理是造成混凝土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首先,应当在施工工作开展前,于建材市场中采购多种类型的原材料,并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反复的工程试验,选择最适合工程开展且符合工程使用标准的原材料;其次,根据工程试验的相关报告,对影响水泥强度以及使用情况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同时对混凝土的最佳密度配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根据试验结果对不同工程内的原材料配比情况进行记录,以此来为日后的混凝土施工工程开展提供依据;最后,确保混凝土材料后综合性的选择提供材料的企业,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选择与施工现场距离以及实际运输路线最方便的企业,并针对场地配置的材料以及企业配置的材料进行对比区分,以此来减少成本造价的不合理支出。
3.2做好施工过程中技术的控制
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从技术的角度做好全方位的控制,这样整体的裂缝问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并且在其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实际施工环境特点,对施工工艺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进。在前期施工阶段,我们应该做好对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并且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一般会采取二次振捣施工工艺,进而对混凝土的收缩性来进行控制,并且结合机械性能,对于振捣时间进行控制,让粗骨料、钢筋下面的水膜得到有效的消除。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的施工过程当中,对其整体浇筑计划进行明确。施工人员应该提前明确模板的尺寸、刚度以及高度,确保后续浇筑施工的合理有效进行。在实际浇筑中,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都会利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在实际浇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对于可能出现的离析情况进行有效的避免,而且如果浇筑中出现模板变形或者移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浇筑施工中,为了对其内外温差进行更好的控制,一般会在内部设置冷却管道,进而达到缩小内外温差的目标。
3.3提升养护水平
做好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对于控制混凝土裂缝等通病的产生,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具体养护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特点,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在工程施工后期应该及时地做好相应的覆盖保护,并且通过对材料内与材料表面之间存在有温差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其中早期裂缝的有效预防。在出现裂缝问题时,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裂缝情况,选择合理的裂缝处理方式。一般来说,在现阶段,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是较为常见的集中裂缝处理方式。在裂缝修复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上,我们必须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修复效果需求这两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必要时可以将其组合应用。
结语
由于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原因,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气泡、空洞、裂缝等问题。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严格把关。对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质量进行监督,避免工程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进行了预防裂缝的施工。
参考文献:
[1]范伟,孙丽梅.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6(32):274-275.
[2]王春杰.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通病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179.
[3]王宇,郭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8):94-95.
[4]黄永盛.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J].科学之友,2010(04):35-36.
[5]焦伟.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通病防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33(05):32-34.
论文作者:高林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裂缝论文; 通病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