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零售商圈理论及其应用_商圈分析论文

浅谈零售商圈理论及其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商圈论文,及其应用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圈也称商势圈,它是指企业吸引顾客的范围,如某店能吸引多远距离的顾客来店购物,这一顾客到商店的距离范围,就称为该企业的商圈。因此可以把商圈定义为:在现代市场中,零售企业进行销售活动的空间范围,它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零售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

零售企业科学确立商圈范围,有以下现实意义:一是可用于新建企业的选址。企业的选址必须以选择适当的商圈作为基础;二是可以具体了解消费者的构成及其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经营方针;三是可以深入了解本企业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四是可以决定怎样进一步开设分店和连锁店。

零售商圈具有比较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大中企业的商圈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即:主要商圈,或称基本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本区域50%左右的消费者来本店购物;次要商圈,位于主要商圈之外围,顾客光顾率较低,一般这一区域15~20%的消费者来本店购买;边际商圈,位于次要商圈之外围,属于本企业的辐射商圈,在此商圈内来店购物的比例更低。一般本企业的顾客有10%左右来自边际商圈。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1)家庭与人口因素。 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人口密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性别、年龄结构、家庭构成、生活习惯、消费水平,以及流动人口数量与构成等,对于企业商圈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2)产业结构。 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工业区还是农业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商圈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农业区域发现了丰富的矿藏,将要开发成一个新型的工业区时,会扩大企业的商圈领域。(3)交通状况。交通状况对于商圈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要考虑道路状况,是否有公共汽车或电车停车站,是否有地铁站连接,是否有配套停车场等。(4)城市规划。 城市网点的商圈形成受到城市整体规划的制约。如果企业选址位于城市一级商业中心,其商圈范围大,可能涉及全市;如果企业选址在当地居民区,则商圈范围只涉及到当地居民区域。(5)商店聚集状况及商业区的形成。零售企业的聚集可分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异种零售业的聚集,这是经营商品种类完全不同的零售企业的聚集,比如服装商店与电器商店的聚集等,这种聚集,企业之间不会产生竞争,而会对企业带来更强的市场吸引力。二是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这是指经营同类商品商店在同一个地区的聚集。这样的结果,使这一商业区企业之间既产生竞争,又产生集聚效应。一方面使消费者能在同类商店进行商品质量、价格、款式及服务的比较,从而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另一方面,商店的集聚又会产生集聚放大效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商业区购物,从而有效地扩大了购物商圈。诚然,同类型商品商店在同一地区决不能集聚过度,否则必然导致企业之间竞争过烈,几败俱伤。三是有补充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所谓补充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商店经营商品互为补充,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作为目的。比如家电产品与家电配件商品的聚集即形成相互补充关系。四是零售业与饮食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邮电、银行的聚集。这是一种多功能型的聚集,有利于产生放大的聚集效应,从而有效地扩大该地区的购物与服务商圈。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商店规模。 商店规模一般与商圈大小呈现正比例关系。商店规模大,其市场吸引力强,从而有利于扩大其销售商圈。诚然,商店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应保持在与商圈购买力相适应的规模之内。(2)商店经营范围与性质。一般来说, 经营方便食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店,其商圈较小,而选择性较强、价值较贵重的商品,如家用电器、服装、黄金饰品等专业商店,其销售商圈较大。(3)企业经营水平及信誉。一个经营水平高、企业信誉好的企 业,由于具有颇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因而可以扩大自己的商圈。

测定零售商圈的方法应以定性方法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市场调查进行测定。新建商店由于没有可借鉴的历史资料,因此可根据城市选点位置、周围人口分布、城市规划、交通状况,以及是否为城市商业中心区、流动人口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测定。如新建某店附近已建有同类型的商店,也可参考该店消费者客流量和购物距离进行统计调查。根据以上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和综合分析,即可大体测出新建企业的商圈。对已建立的零售商店,可根据抽样调查,掌握本企业客流量的大小,其中哪些人是固定消费群体,哪些是流动顾客,根据固定消费者住址,在地图上加以标明,即可分析出企业的主要商圈、次要商圈和边际商圈。

定量分析方法可参考零售引力法则。零售引力法则也称为雷利法则,是由美国威廉·雷利发明的。雷利用3年时间,调查了美国150个以上的都市,于1931年发表了《零售吸引力法则》。其中心观点是:“具有零售中心的两个城市,从位于它们中间的某一分界点处,所吸引的交易量与各自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例,而从分界点到市场距离的自乘成反比例”。其公式如下:

式中,D[,y]两城市间的分界点D区距y市的距离

D[,xy]=x,y两城市间的距离

P[,x]=x地区(人口较多城市)的人口数

P[,y]=y地区(人口较少城市)的人口数

这一公式既可以用于不同城市商业区之间的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同一城市内不同商业区之间的定量分析。

零售商圈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用于企业选址。在进行零售商店选址时,首先必须测定周围商圈的大小。为此必须对周围地区的家庭、人口、收入、消费习惯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分析选址的可行性及商店规模大小。同时,还要考虑当地交通条件,以及零售与饮食、服务企业之间的集聚性和市场竞争态势等。如北京城乡贸易中心由于选址适宜,以首都西部和南部作为其广阔的商圈,开业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用于企业经营方针的确定。企业经营方针是对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概括,主要应明确企业的服务对象、经营档次、经营重点、经营特色、经营范围等。通过对商圈消费者构成及其购买力的分析,根据本企业的优势,可以大体把企业经营方针确定下来。

三是用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预测。对于新建零售企业的效益如何预测,至今尚没有更好的办法。根据商圈购买力的大小及可能在本店实现的概率,可以大体测算出本店的商品销售额。然后根据社会平均销售利润率预测本店的利润额。

标签:;  

浅谈零售商圈理论及其应用_商圈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