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目的:分析拉莫三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68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卡马西平片进行医治,研究组加服拉莫三嗪片,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疾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选择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医治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拉莫三嗪;卡马西平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161-02
据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病率约在4.6%~13.8%不等,老年民众是该病高发群体,作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如何有效医治,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病症,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当下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卡马西平具有抗惊厥功效,可阻止神经递质释放,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口服该药虽可改善神经症状,但受制于药物副反应,影响疗效。联合用药可综合药理作用,增强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笔者为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推荐患者在口服卡马西平的基础上加服拉莫三嗪[1]。本文旨在分析联合用药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所有参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病史及脑电图检查确诊,排除药物过敏、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7~72岁,平均(59.6±1.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6~73岁,平均(59.7±1.6)岁。两组病例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卡马西平片(福建省三明天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059)初始剂量100~200mg/次,1~2次/d,遵医嘱增加药物剂量直至获取最佳疗效,疗程0.5年;研究组患者加服拉莫三嗪片(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96)初始剂量25mg/次,1次/d,适当增加剂量直至每日50~100mg,疗程0.5年。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显效,脑电图检查恢复正常,癫痫症状未发作;好转,脑电图检查接近正常值班,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未愈,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仍需继续用药治疗。②药物毒副反应:头晕、嗜睡、疲劳、恶心、复视、皮疹。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处理数据,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疾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指脑部动脉及支配大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现多指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脉炎、脑动静脉瘘及颅内血管畸形等多种疾病,均可诱发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问题,增加死亡及残疾风险。癫痫作为脑血管疾病常见继发病症,俗称“羊癫疯”,指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诱发的大脑功能障碍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民癫痫总体患病率为7.0‰,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现已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疾病,约70%的患者其发作可以得到控制,50~60%的患者经过2~5年治疗可痊愈,为治愈和控制疾病,医生多推荐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作为临床常用抗惊厥药,抗惊厥机制虽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口服该药,药物因子可增强钠通道灭活效能,抑制突触前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阻断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达到抗惊厥功效,同时兼具抗外周神经痛、预防躁狂抑郁症、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单独用药疗程过长且病情易复发[2-3]。拉莫三嗪作为电压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因可培养神经细胞反复放电,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癫痫发作,联合用药可借助药动学相互作用巩固疗效,减少药物间副反应[4]。实践证实,研究组疾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即拉莫三嗪+卡马西平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效果佳、安全性高。陈观明[5]等学者于研究中证实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的优势,安全可靠。
综上,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人选择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梅.醒脑静联合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治疗老年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44(3):551-553.
[2]蔡来新,李育新,牟晓莉.依达拉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6):1002-1004.
[3]袁婕,陈丹,李红,等.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5):4956-4958.
[4]何佳,李倩,宋晓征,等.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31):6101-6103.
[5]陈观明,王秀娥,宋玉成.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3):79-80.
论文作者:张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癫痫论文; 西平论文; 继发论文; 脑血管病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