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术;肠胃功能;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
腹腔镜胆囊手术(LC)在胆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胆道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恢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故而LC术后应加强胃肠功能的固护。中药贴敷将中药制剂贴敷于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机体脏腑功能[2]。穴位按摩则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通经活络,调整机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在LC术后患者恢复中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LC 的术后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9.15±2.62)岁。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9.19±2.66)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协助患者选取半卧位,每2h翻身1次;术后1d指导其自行翻身、坐起;术后2d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协助其下床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1)中药贴敷。取穴:选取关元、中脘、下脘及双侧上巨虚、下巨虚穴位;药物组成:枳实、姜厚朴、陈皮、木香各1份,按比例研磨成粉末,以香油调成膏状,术后30min敷于上述穴位,2次/d,7d为1个周期。(2)穴位按摩。选取双侧天枢,足三里及支沟穴,使用拇指、食指按压穴位,以感受酸、痛、胀为宜,6min/穴,2次/d。两组均干预7d。
1.3 观察指标 (1)肠胃功能恢复指标: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2)症状体征积分:参照躯体症状自评量表中的症状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干预7d后的腹胀、呕吐等胃肠症状进行评分,采用0-4分评分法,0分为无症状,4分为自觉症状强烈。(3)疗效标准。显效:肠鸣音恢复正常,保持3次/min,排气、排便、腹围恢复正常;有效:肠鸣音较弱,保持1-2min/次,排气正常,排便不规律,腹部微胀;无效:肠鸣音消失,治疗期间无排气、排便,腹胀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胃功能恢复指标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水平对比(,h)
3 讨论
LC属于微创手术,但受麻醉、手术刺激等因素影响,术后仍有部分患者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出现腹胀,排气、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影响恢复。该病属于中医中的胃脘痛、腹满等范畴,认为金刃损伤脉络,致使气机不利,气血滞留,不通则痛,临床干预应以疏通经络、调节气机为原则,以达宣通腑气、行气降逆之效[3]。
本研究中,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提示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能够缩短LC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快速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疗效确切。中药贴敷以中医经络学为依据,将枳实等中药制成膏药敷于关元等穴位,利用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传导作用,调和机体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和胃消滞、调中气的目的。穴位按摩通过对侧天枢等穴进行刺激,疏通经络、活气益血,促进微循环,增强大肠传导功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促进排气排便。穴位按摩结合力量加技巧的优势,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渗透性,加快药物向体内运转。因而穴位按摩配合中药贴敷可增强经络传导与穴位吸收,增强药效,改善肠胃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LC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中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利于快速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奕,张军花,卜文君,等.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0):2423-2426.
[2] 陈润清,黄洁明,陈君懿,等.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23):96-99.
[3] 金慧英,翟栋,金善恩,等.穴位按压联合中药足三里外敷对结直肠手术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6):1014-1017.
论文作者:李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