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 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分析补中降逆汤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64例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补中降逆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胃镜表现、总体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方面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降逆汤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补中降逆汤;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GRE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主要与防御机制减弱有关,其中包括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等[1]。GRED又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BE)食管。NERD是指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未见BE和食管损害;RE是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破损;BE系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国外学者提出应有肠上皮化生存在[2]。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表明,在我国有 3.1%的人群具有GERD病症,而且有1.9%-7.0%的人群在每周均有反酸或烧心的感觉,目前每年都有近10万的新增病例[3]。GERD因其逐年增高的发病率,颇为人们所重视。因此,通过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对于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降低治疗费用以及复发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例就诊于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RE患者,中医辨证为中虚气逆型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为(35.8±2.3)岁;病程3个月至6.5年,平均(25.9±3.7)月。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为(37.1±2.2)岁;病程1个月至6年2个月,平均(14.9±2.5)月。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选标准:①符合2017年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诊断标准[1];②中医辨证为中虚气逆型;③年龄在18~65岁;④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①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及妊娠哺乳期的患者;③曾行上消化道手术者、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胃泌素瘤患者;④有报警症状、食道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食道癌患者;⑤合并全身性疾病如硬皮病、多发性硬化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20mg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生产单位: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379),1天1次,服用8周后即可停药。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补中降逆汤治疗,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相同,中药配方为:毛柴胡10g,白芍15g,炙黄芪30g,白术15g,姜半夏15g,茯苓15g,沉香3g,甘草3g,厚朴15g,陈皮6g,紫苏梗10g,白芨6g。一天一剂,分两次服用。服用8周后可停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差异,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RE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人会制定的洛杉矶分类法”[4]。本次研究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参照2017年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1]。
1.3.1内镜疗效判定标准[4]
分级标准:①正常:食管黏膜无破损,积分为0分;②A 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积分为1分;③B 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 cm,积分为2分;④C 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积分为3分;⑤D 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积分为4分。
疗效标准:①痊愈: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②显效:食管黏膜表现改善2级;③有效:食管黏膜表现改善1级;④无效:食管黏膜表现未改善。
1.3.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1]
反流症状: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反流。
反流症状分级及积分:①0级:没有症状,0分;②Ⅰ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积1分。③Ⅱ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积2分;④Ⅲ 级: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积3分。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临床痊愈:反流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反流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症状,很快消失,70%≤疗效指数<95%;有效:反流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30%≤疗效指数<70%;无效:反流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5]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内镜疗效。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7.4%,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9,P=0.039<0.05)。见表1。
2.4安全性分析。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三项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
3.讨论
GRED中医无相应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咽喉异物感等症状,应归属于“吐酸”、“嘈杂”、“食管瘅”、“梅核气”等范畴。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发现其与西药联合治疗GRED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减少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许多学者都纷纷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GRED的临床研究。
《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我们认为,脾胃虚弱是GRED的发病基础,且与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故中虚气逆是GRED的常见证型。临床上我们常予补中降逆汤治疗之。补中降逆汤为我院名老中医秦振华主任经验方,为柴芍六君汤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该方具有健脾和中、理气降逆之功能。方中毛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健脾理气,半夏和胃燥湿、化痰止呕,黄芪益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利水,白术健脾燥湿化痰,厚朴、紫苏梗理气宽中,沉香理气降逆,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白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柴胡、厚朴、陈皮、沉香合用可双向调节胃肠蠕动,白芨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黏膜修复和愈合。由此我们认为:补中降逆汤可减少反流,降低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从而帮助食管受损黏膜修复。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5):321-326.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31(11):1550-1553.
[3]范颖英,孙娟,苗芳,周庆兰.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3):141-144.
[4]Armstrong D,Bennett JR,Blum AL,et a1.The endoscopic assessment of esophagitis:a progress report on observer agreement.Gastroenterology,1996,111(1):85-9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
论文作者:陈硕 秦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食管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黏膜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积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