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药量与用药经验是中医药传承疗效的关键论文_魏代金

古今药量与用药经验是中医药传承疗效的关键论文_魏代金

(安康市残联博爱医院,陕西 安康725018)

【摘要】古今药量换算和用药经验,一直流传保守的说法是“中医不传的‘绝招’在于用药的份量上”,除非师承中医亲口相传外,一般在现代出版的书籍上和民间中医中都很少见到。因为书上的方药都明确记载有方药组成与用量,可一旦用上效果就是不明显的事例比比皆是。本人从亲身经见体会的故事,力图说明古今药量换算和用药经验的传承,是事关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古今药量;用药经验;中医药疗效;传承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31-02

中医古今方药的临床应用,都会遇到有关中医处方用药药量单位换算与个人用药经验问题。现代中药的重量单位换算是1公斤=2市斤,1市斤=10两,1两=10钱,1钱=5克…。 由于古代的量制单位与现代不同,且多年在“中医西化”教育背景下,基本见不到原始记载的真实内容,以致以讹传讹的影响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有关古今药量应用是亲身经见过的事情。就拿屡用屡效的清代王清任的名方“补阳还五汤”为例,歌曰“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1],现在能见到的书中在黄芪一味的用量上常见看到30克的标注。早年拜师学习中医期间,师父就告诫过“黄芪用量不得少于四两才显效”。当时规定中药还是以“钱”为单位,但从未开过这种特殊中药用量的处方。一天在紫阳县城偶遇一黄姓16岁少男,由其母背着上街看病,大声的“哎呦”地呻吟不断,下肢弛缓样瘫痪不能下地。听见哭声就礼貌关切的过问一下,方知其因抬水泥致腰扭伤,看光片示骶骨成压缩性骨折,其母遂请给看看。因初学中医心中无数,翻书才敢处方,则借故没带处方,答应马上回家开方送去。

思之,急性损伤,气滞血瘀,寒凝则痛,肝筋主之,当大剂补气活血止痛以缓其急,按照师父的传授认为适合补阳还五合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应用。这时,就“四两黄芪”究竟相当于现代处方要多少“克”的药量换算问题,因心里不踏实而赶快翻书地查找依据。还好,在一书后附的用量对照表上找到,当时王清任时代的一两等于37.25克,乘4,那么一剂补阳还五汤方药中的黄芪用量就等于149克,因为病急痛重,就索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按照现代的50克一两计算,黄芪一味处方200克。还有就是芍药甘草汤二味药量,根据师父曾经的讲解《内径》立方主旨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意思是,肝主之痛而“苦急”,肝脉瘀滞,气血流通郁而不达表现的痛症,急用甘味的药来缓解,至少用到二两白芍,1两甘草,成2:1的用量比例方可显效。师父的言传亲授是书上没有的,自然也就不担心的按照此量处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就是这张涉及黄芪、白芍、甘草的三味既是特殊又应该是正常的处方药量,病家三叔跑遍了紫阳县城河街好几家药铺,都不敢配方抓药,最后到了人称绰号的中药世家“柯毒药”开的药铺,老药工说“我认识这个魏大夫是学中医的,我敢给他拣药”,至此这样才配齐了这张处方,首次拣了两副药,水煎服。同时,还用了一个凭想象“温通止痛”的土办法,嘱咐病家到酒厂去要些出缸发热的酒糟子,把病人放在大簸箕内,将酒糟从胸腰以下掩埋深达尺余,任其发热以不感到烧灼感能够承受为度。如此这般,次日,病家喜告,当晚通身大汗,痛止吟住。后续按此调理渐愈。早年间与同事见到一自清末就迁居紫阳高桥的安康人叫李真(贞)的老中医(逝年105岁的记载,安康城人)的手本记载。老先生治疗外科疮疡一般常用药是金银花、人参为主药,但其常用量是平生见到吓人的都在四至八两(十六两秤的半斤)而屡见奇效。可惜后来打听此手本失传不示。

中医药的传承,一直流传的保守说法是“中医不传的“绝招”在于用药的份量上”,这确实是个有关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因为古今书籍的方药,都明确记载的有方药组成用量,可一旦用上就是效果不明显的事例比比皆是。回想起来,如果不是考证到黄芪在当时朝代的方药确切用量,如果不是师父当年口授心传的经见,我一辈子也不敢把黄芪、白芍、甘草用到如此大的份量。这些特别用量的方药使我临床屡见奇效地受益一生,也仿此方意法,治愈过医院认为“无法治愈”的陈旧性腔隙梗塞脑血栓失语,这些活生生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发生一样的记忆犹新。

这也引起不断地思考这种特别用量的作用机制。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原理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来阐述解释,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重用降压,轻用升压”的作用特点。结合物理力学及生化知识分析,血压的高低或身体某些局部疼痛的产生,取决于包括微循环血管的紧张度,除人体分泌的化学递质(血管紧张素五羟色胺,肽类物质等递质激素)作用于神经血管组织外,一旦重用黄芪扩张血管的“降压作用”使血管松弛舒张,就可能缓解其紧张度所致的神经痉挛而产生的疼痛,恢复局部组织微血管循环,则经脉气血能量物质通畅而止痛。加之温度的热能是加速组织血液循环的源动力,疼痛也就可能得到缓解或自愈。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药处方的计量单位,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一直都沿用一斤等于十六两的计量方法。这个“十六金星秤”是古人借喻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共十三星,再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两的秤星为其说法的理论根据,目的是告诫人要诚实信用童叟无欺的做买卖,不然诅咒“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2]。从1979年1月1日起,国家颁令计量改制规定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米制,用 “公斤、克、毫克而不用 “两、钱、分”。以“钱”换算为“克”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古代方药自明代以来到1979年,按“钱”的单位换算为“克”的公式为595÷16÷10,1钱=等于 3.72克(3.71875克)。因此建议对于古代方药的用量换算,还是按照“1钱=3.72克”为好。

参考文献:

[1]易亚乔. 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探讨及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作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

[2]曹天生.1980年代前皖南泾县黄麻、宣纸产区老秤初探[J].中国农史,2014,33(05):128-137.

论文作者:魏代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古今药量与用药经验是中医药传承疗效的关键论文_魏代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