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第六中学)
摘要:在初中物理新课标已实施多年的前提下,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才有显著的成效。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论述了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凡是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是乐学的。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源泉。要想学生学好物理,关键是使学生喜欢学这门学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教师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文结合我多年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我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例如: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八年级开始学的一门新学科,而且其研究的绝大多数都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好奇心。只要我们能够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注重以下几方面:
第一节课要精彩。
对学生而言,他们通常对新学科新老师怀有好奇、期待、向往的热情。《希望你喜爱物理》是物理课的开篇,这节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上好这节课可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结合教材图片“幻日奇观”、“光的偏折”、“闪电”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谈古论今,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利用我国2003年10月5日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事例,激发学生“学好物理,振兴中华”的热情。
第一个实验要生动。
我在上第一课的时候,精心准备了几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我选一个简单易做的“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多少个回形针”,我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众说纷纭。然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放了10,20,30,40,……一直放完140个回形针而杯中的水还没有溢出时,学生们惊讶极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热情异常高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学习动力。
第一次提问要浅显。
第一次在课堂上提问个别学生,若他(她)能对答如流,会增强其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特别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别向他(她)提太难的问题,否则会使其对物理 “望而生畏”或“知难而退”。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始终十分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好对每个学生的第一次提问,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第一次回答问题都正确和完整,我再借机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一次批阅要细心。
学生在做第一次物理作业时,往往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做得特别认真。教师亦应耐心批改,努力挖掘学生第一次作业的闪光点,抓住特点配以简洁的激励语言,如“思考问题真深入!”,“思考角度很独特!”,“思考问题很全面!”,“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做得很好!”,“加油啊!你一定能学好物理的!”等等,效果非常好,可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增强其认真做好作业的责任感。
第一次测验要简单。
完成第一单元教学,教师进行一次简单的测验,尽量把题目难度降低,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取高分。避免有个别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考试分数低,就自暴自弃,失去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获得高分就是顺应这种心理状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课也是如此,如果课堂的开头设计得合理,那么就预示着这节课的成功。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引导到最佳的学习情景之中。它既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愉快的心理因素。如在讲《怎样才叫做功》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小明提着水桶沿水平路走,累得大汗淋漓,而小芳却说小明是“劳而无功”,小明很不高兴。请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之后评说。又如在讲《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时,我先把酒精洒在黑板上,一会儿不见了,我问学生为什么酒精不见了?再如讲《浮力》时,我先给学生讲阿基米德巧断王冠真假的故事,然后问:阿基米德浸入浴缸后,看到水从缸中溢出就大喊“我找到了!”。问:他找到了什么?学好本节你自然会知道。通过这样的情景引导,能使学生在上课的第一刻就处于最佳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投入学习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创设情境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插入声音、视频、图像等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做好演示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演示实验是探索和验证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因此,对每个演示实验,应认真准备,课前反复演习,力求课堂上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自如;力求将实验做得准确、生动,可见度大,效果明显。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我拿出两个马德堡半球,合拢后抽走空气,对学生说:你们谁能分开?很多学生想来试,先叫两人来试,他们费尽全力也没有掰开两个半球,学生们沸腾了,都跃跃欲试,经过几轮试验,都失败了。这时,我说“同学们,我可以轻易就把它们分开!”于是气阀打开,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同学们更惊讶了,纷纷议论,揣测其中的奥秘。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了新课学习。
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实验器材不足的现状,导致有些物理探究实验做不了,以前教师只好“纸上谈兵”。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在教学电学部分时,我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虚拟实验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某些演示实验可用课件进行处,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增强直观性。例如用“虚拟电路 ”连接电路实物图,可点击相应的元件出来,不用像以前在黑板上画那么费时,而且对应实物图的电路图也可即见,演示效果很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让学生做探究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有体会,初中学生喜欢上实验课,爱动手,爱探究,富有探索精神。物理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通常4至5人一组,设组长一名,组员讨论交流,人人动手,各组长汇报实验的情况。教师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就行,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实验,其实很多物理规律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而归结总结得出。特别初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电压、电流、磁场等的抽象性,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学生通过反复的做实验去摸索规律,在物理实验上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激发学习兴趣最好的兴奋剂,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五、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的教学理念中有“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1]。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有用”是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动力。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作用,真正感到学习的需要时,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举些浅显易懂、较为常见的
例子,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感兴趣。如在讲完压强计算公式后,我提出:磨刀为什么不误砍柴工?图钉为什么做得钉帽大头尖?建筑物墙基为何做得很宽?讲完液体压强公式后,我提出了万家乐热水器标有0.02-1MP是什么意思?水面离热水器至少要多高?这些都是学生经常见到的实例。他们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结合有关压强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双边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其所以然。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大大提高了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小制作、小实验,也是“学以致用”的体现。物理的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协调地安排,能培养并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例如讲授完《光的直线传播》后,我用易拉罐、食品保鲜膜和烛焰演示“小孔成像”,并指导学生课后自个做这个实验。讲授了“变阻器”的原理后,我要求学生做“用自制的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实验。实践证明,学生做小实验,既动手又动脑;既培养了动手和观察能力,又启发了思维丰富了想象力,促使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好学乐学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成功的基础,师生间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学生才亲近老师。很多时候,学生是“亲其师”才“信其道”。另外,为了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还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心理安全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满腔热情、和蔼可亲,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越位”与“越轨”,予以宽容,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有一个心理安全区和心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感到放松、愉快、自信。任何时候不管学生答对与否,都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更愿意学物理,把学习物理作为一种志趣而不是负担。平时还多与学生聊天,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多,教师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在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中,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简介:何桂芳(1969年—),女,汉族,广东,本科,物理中学一级教师。
论文作者:何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