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天津市 30012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疼痛时给予常规止痛处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疼痛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外科;护理干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称Buerger病,由学者Leo Buerger首次正式提出,常累积患者下肢中、小动脉,也可累积其伴行静脉。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局部缺血、间歇性跛行,而后逐渐出现皮温下降、疼痛症状,如患者发生静息痛则提示病情非常严重,晚期则以溃疡和坏疽主要表现,晚期患者常因治疗效果不佳而发生截肢 [1]。我国各地均有该病的发生,北方寒冷地方较南方更为多见,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该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同时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患者常因为疾病疼痛的折磨而丧失了治疗的信心,或者因为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最终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终生残疾,因此Buerger病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减轻患者疼痛的痛苦、如何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变成了每一位血管外科护理人员的关心的重点[3]。我院血管外科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疼痛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并将此与2016年1月—2017年1月给予常规止痛护理的20名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对照组,获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分享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8~73岁,平均(47.21±5.70)岁,患者疼痛时给予常规止痛处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9~74岁,平均(47.30±5.68)岁,患者疼痛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所有患者经明确诊断为Buerger病II-III期,除外精神障碍及不能配合患者,都经过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状况等一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血管外科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一般情况,确保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疼痛时候遵医嘱予以药物止痛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4]:①戒烟管理:研究发现吸烟是Buerger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烟叶中的烟碱(尼古丁)能使血管收缩,加重肢体缺血,并且多项研究也显示患者远期戒烟与否与最终是否需要截肢有很大的相关性,成功戒烟的患者避免截肢情况下的生存率更高;同时,即使减少吸烟量也不能避免最终截肢的结局,所以终生绝对戒烟对患者至关重要。②生活管理:告诉患者关于患肢保护的相关知识,避免寒冷、潮湿及损伤刺激,注意保暖,保持皮肤干燥,穿宽松柔软舒适的鞋袜,不能过紧或过松,同时避免碰撞及挤压的损伤。告诉患者不能用热水烫脚或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和加重组织缺氧。③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痛苦的长期折磨,患者的心理会产生焦虑、烦躁、恐惧、无助等负面倾向,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多为患者例举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减轻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时刻关注其心理变化,经常使用心理暗示、转移、松弛等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痛阈。④疼痛护理:根据患者以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反复评估其对止痛药的敏感性,做到用药个体化,并紧密观察其效果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不因为害怕药物成瘾而拒绝使用止痛剂,或是只要产生疼痛就使用止痛剂的错误心理,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适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减轻其疼痛程度。⑤运动锻炼:许多患者因疼痛惧怕活动,致使患肢血供不足,僵硬、挛缩,从而加剧疼痛。因此在局部无坏死、破溃的情况下,需对患者进行锻炼指导,从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鼓励患者选用Buerger氏运动练习。让患者平卧,先抬高患肢45度以上,维持2分钟,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水平位放置2分钟,并做足部旋转及伸屈活动各10次,如此反复运动练习5次,每日3~4次。避免剧烈运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确保运动的安全性。⑥饮食护理:患者常因疼痛而导致饮食欠佳,患者常营养较差,为患者制定营养均衡的膳食计划,增强营养供给,让患者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记录患者治疗1周及2周后的NRS评分,用 0~10 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无痛;1~4表示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患者睡眠未受到明显影响);5~6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需使用止痛药物,睡眠受到影响);7-10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数据显示,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表
3讨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的发生常始于动脉,后逐渐累及静脉,由远端向近端呈节段分布,多累积四肢中、小动脉,其中以下肢多见。目前该病原因尚不明确,可归结为外部因素(吸烟、潮湿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损伤和感染)和内在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水平和前列腺素水平失调以及遗传作用)两方面,其中吸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局部缺血、间歇性跛行,后逐渐发展为静息痛、皮肤溃疡甚至坏疽,最终不得不截肢以缓解疼痛[5]。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减轻患者疼痛的痛苦、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周及2周数据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给予护理干预后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信心。综上所述,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花奇凯,高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疗现状与应用前景[J].微创医学,2016,11(04):551-553.
[2]Tomohiko Taniguchi,Toru Higuchi,Junichi Tazaki,Naritatsu Saito;Takeshi Kimura.Successful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ngioplasty of Radial Artery in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Buerger’s Disease).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17.06.066
[3]白俊龙,王江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563-1565.
[4]杨琳.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4):150-151.
[5]罗晓华,杨骏,徐娟.护理干预降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复发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8(10):1218.
论文作者:王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血栓论文; 闭塞论文; 脉管炎论文; 血管论文; 外科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