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更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也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核心
语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注重在教学中将语文素养渗透到听、说、读、写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关注程度不足,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因此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自然也无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新时期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例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醉拳苏乞儿”中醉酒视频,学生对于这方面内容较为熟悉,也较为感兴趣,因此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导入课题:“事实上,我们古代诗人也有喜欢饮酒的,虽然他们无法变成绝世高手,但是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来。下面让我们来见识下。”这样,教师很巧妙地利用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行课堂学习。
二、对自己品格的打造
人格品质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其就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民族思想的主要途径,在初中语文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品格的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宣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思想,宣传党的思想,发扬雷锋精神。重视阶段性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使初中生能接受,初中生的交友意识增强,要给学生灌输与人和谐想相互的理念和思想。
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平时就要认真的观察,主动地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求学生诚实,言行得体。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上要求学生要有真情实感,符合实际的情况,在读文章时要有感情,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有自己的创造性。
三、有符合和谐社会的审美能力
我国对教育特别支持美育的发展,也是党的重要方针内容,我国提倡“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也有许多的四美内容,如《我的老师》作者在以一个儿童的心理和眼光,回忆儿时在老师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了对老师的热爱,尊敬和感激之情。《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不仅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使得同学的心灵得到美学的教育,是同学对文学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感染力。在心灵美的同时还要增加语言美的教育,初中的语文教材,都有语言美的特点,内容有语言美的内容,教师要结合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快学生的进步。还要进行对学生的行为美的教育,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述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描写了他目前的精神状态,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揭示了贝多芬面对厄运的态度,展示了他作为音乐巨人的内心世界。赞颂了贝多芬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个性,加深了对他的了解。等等一些积极向上的行为,需要学生去学习,通过对行为美的学习,让同学产生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同时规范自己。
对学生环境美教育,环境美包括很多的方面,首先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人和人交流上要和谐相处,互相尊重,有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在自然环境的美上,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之间,例如:人类打造的万里长城,使得中华民族出现了雄伟的地标,还有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人文的景观,还有对环境的改造治理,美化城市,沙漠的治理、草原的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更好的教育学生对环境美的认识。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知识内容,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胡适写的《我的母亲》中,文章的最后一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角色扮演的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活,想起自己的母亲为自己的做过的事、对自己说过的话,以及自己现在的改变,以此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又如,在《孤独之旅》的预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第一,文章题目叫《孤独之旅》,孤独之旅究竟是否孤独,文章是怎么体现这种孤独之感的?第二,文章写了多出景物,有什么作用?第三,你们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孤独,在你看来,孤独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学生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总之,当我们的学生能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真正感悟和享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怀,恬静的心境,宽广的心胸,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生的时候,并且他们能够把他们的那份独特的情怀、心境、心胸,真实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和实现出来与人们共享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达到了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杜贤路.浅谈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2011(10).
[2]黄敬轩.浅谈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培养[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6).
论文作者:费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自己的论文; 贝多芬论文; 教师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