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造价风险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正常的运行,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 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管理措施
1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步骤
在造价管理中还有一个常易被人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工程风险管理。所谓工程风险管理, 就是依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 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下列四个步骤:
(1)工程风险辩识。主要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动工之前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工程风险进行识别,以保障施工的安全,一般发生在开挖和填土两个环节。在开挖时,对于施工现场边坡上困难出现滑坡、流沙等现象进行勘察。而填土时判断是否有可能会发生橡皮土或者塌方的可能。
(2)工程风险估计。 工程风险估计指的是工程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损失水平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可以用“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五个指标表示。
(3)工程风险评价。分为定性何定量风险评价,或将其两者综合使用,视工程的需要。
(4)工程风险处置。一般可以将工程风险处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而另一类是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
2 建筑工程造价的识别
2.1 在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识别
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选择是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基础。决策者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了解和评估,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评估的准确性,投资估算如图 1 所示。对招标的文件进行细致的阅读,对其内容进行理解,对工程项目的规模进行了解,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考虑,对存在的经济困难进行分析,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2 投标阶段的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的负责人员需要展开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报价,对于签订的合同需要进行审查,有效的减少双方在合同中的纠纷,减少因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
2.3 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
在招标和投标结束之后,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就是施工阶段。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需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施工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维护;然后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避免出现索赔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增加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4 结算阶段的风险识别
在工程项目结算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工程造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工程的质量不符合相应的标准,不能够完成交付,业主就不能够如期使用,需要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的地方进行再次施工,导致工程造价增阿基。因此,需要对结算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重视。
3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加强措施措施
3.1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构
实施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则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勘察、设计方案、施工等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与划分清楚的职权负责人,只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才能保障工程项目有规范的行为准则及流畅的实施过程,同时也能确保工程中需要传达的信息及时准确的流通。
3.2 对于施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检查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关施工单位应当对此予以重视,一方面由于在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的施工工艺的操作都需要借助于施工机械设备的帮助,而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的隐患,而保证用电安全也在施工中大大降低了风险,对于一些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参与的施工机械设备诸如塔吊与脚手架等来说,更需要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对于这种机械设备相关施工企业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塔吊与脚手架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对于出现一定质量问题的机械设备一定要进行更换维修。
3.3 制订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案
制订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案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该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减少风险发生的负面影响。首先,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案应与风险事件相呼应,不同的风险事件要有相应的不同的控制方案。其次,控制方案还应与风险事件的发展变化同步,随着风险事件的发展,及时的收集相关信息,不断修订具体的控制方案内容。最后,要保证不断修订的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案要得到及时的有效的实施。
3.4 项目完成阶段要做好细化工作
当建筑项目在招标完成之后,甲乙双方需要尽快地签订相关的合同,保证建筑项目可以顺利地开展,同时也便于落实具体的责权主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工作进行细化处理,如合同中采用统一的版式、双方就合同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尤其是详细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给建筑中带来哪些风险,然后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企业可以承担最小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合同中还需要明确好甲乙双方的风险责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办事,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切实地保护甲乙双方具有的合法利益,从而使得建筑企业可以在此阶段中较好地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
3.5 解决人员的素质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房屋建设的相关施工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大影响到实际施工建筑的质量,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的相关素质能够大大降低相关出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应当定期地开展培训讲座,对于所参加的施工人员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一定的安全隐患防范的培训工作能够大大提升施工人员对于一些简单安全隐患的辨识能力,从而大大降低实际施工环境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其次,在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一些操作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予以专业的管理,保证施工工艺符合一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在进行一些人员招聘工作时,需要对新聘员工进行技能知识上的培训工作,保证人员的素质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新老员工的合理分配制度,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采取由一位老员工带领着几个新员工来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关新员工的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3.6 建立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机制
建立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减少由环境因素变动而产生的风险的有力措施。建筑工程项目可以通过政府发布的关于相关行业预测信息,分析和预测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动引起的工程造价风险,比如通货膨胀导致的投资膨胀等,从而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结束语
加强造价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力度,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更好地抵御建 筑工程 造价风险的防范能力。在 进行 这项工作时,务必要对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遵从法律法规,确保投资人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群.试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J].工程技术,2014(10).
[2]申屠东玲 .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问题研究[J].建筑与工程,2011(33).
论文作者:应俐,陈晓,王晶晶,任丽伟,魏利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