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 北京 100044)
【摘 要】目的:应用峰流速仪和哮喘控制测试(C-ACT)来评价社区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年龄≥5岁发作期的哮喘患儿82例,按照GINA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观察组每日测呼气峰流速(PEF),记录哮喘日记,每个月复诊1次,进行C-ACT评分,计算PEF变异率(PEFR),对照组不记录哮喘日记及不进行C-ACT评分,分析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及C-ACT评分,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12个月复诊率及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发作次数、急诊次数、PEF%预计值、PEFR、C-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诊率及哮喘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F%预计值及PEFR检测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C-ACT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估儿童哮喘控制的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达到控制的目标,适合社区内推广。
【关键词】哮喘;治疗;呼气功能试验;哮喘控制测试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65-0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以每10年成10%~50%的速度增加[1],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强调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是达到哮喘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儿童哮喘控制情况不尽如人意,许多患儿及家长不认识哮喘是由于气道炎症长期存在而出现反复发作,不能坚持长期规范化管理,而缺乏简单易行的临床效果评定是重要原因。我们通过对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监测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定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的效果,提高依从性,达到控制的目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5岁发作期哮喘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给予规范化治疗。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5-12岁(7.5±2.1)岁,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1)资料采集:对82例初诊发作期哮喘患儿进行评估及建立病历。(2)对42例观察组记录哮喘日记及定期C-ACT评分,40例不记录哮喘日记及定期C-ACT评分,比较复诊率,判断缓解期复诊的依从性。(3)观察组42例发放峰流速仪进行肺功能检测,教会患儿正确使用方法和记录哮喘日记,要求患儿早晚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测定PEF,同时录每日症状及用药。观察组患儿日常监护1年,每月复诊1次,收集哮喘日记,检查吸入方法掌握情况及峰流速值记录情况。(4)PEFR变异率计算方法:(最高PEF值-最低PEF值)÷1/2(最高PEF值+最低PEF)×100%(5)教会患儿及家长以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或PEFR为分析指标,类似交通信号灯(红黄绿)分区管理方案:①绿区:PEF%预计值>80%(或PEFR<20%)很少出现症状,提示病情控制良好。②黄区:PEF%预计值60%-80%(或PEFR20%-30%),患儿有哮喘症状(如咳嗽、喘息、运动受限等),需调整用药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红区:PEF%预计值<60%(或PEFR>30%),休息时有哮喘症状,提示为危险区,需立即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PEF无改善立即就医。(5)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涉及7个问题,包括患儿回答的4个问题,患儿家长回答3个问题,满分为27分,若总分≤19分,提示哮喘未控制,20~22分提示哮喘部分控制,≥23分提示哮喘控制。采用医生与患儿及家长面对面的形式,请患儿和家长分别回答各自的问题,得出总分。每个月复诊时如实填写C-ACT。(6)本研究使用的峰流速仪为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IMI峰流速仪。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2例哮喘患儿社区监测1年,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从治疗前的(63.68±10.81)%升高到治疗后的(88.46±9.52)%,PEFR变异率从治疗前的(63.68±10.81)降低到(88.46±9.52 ),C-ACT评分从治疗前的(17.23±4.41)分增加到(24.78±5.93)分,年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均少于治疗前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哮喘是呼吸道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这些常见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而肺功能测定除了是诊断哮喘的重要客观指标,对判断病情、预测发作、观察疗效等十分必要,动态检测肺功能更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制定疗程。GINA方案中已将肺功能恢复正常水平作为哮喘治疗的目的之一。
哮喘发作时过敏性介质释放造成的支气管痉挛及粘液分泌增多,使气道狭窄,气流受限:肺功能则表现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呼气流速下降。虽然有很多方法可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但最易操作易被广泛使用的是呼气峰流速值(PEF),PEF在患儿用力呼气时获得,与气道内径的大小和周围肺组织的弹性相关。医生听到患儿肺部哮鸣音时,PEF已经降低25%或更低,还有些患儿在自身感觉有症状之前,就已经存在气道阻塞。而所有这些情况都可以在随时测定PEF时及早发现。通过本研究,我们也认识到大多数5岁以上的儿童经过正确的指导完全可以掌握呼气峰流速测试的方法,规律地应用峰流速仪测定PEF,可以监测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过程。本研究42例哮喘患儿使用哮喘日记记录PEF、症状及用药情况,每个月复诊检查哮喘日记记录情况,填写C-ACT,规范管理后PEF%预计值、PEFR变异率、C-ACT有显著改善,年发作次数及急诊就诊次数显著减少。
C-ACT一种快速、简易和有效的哮喘管理工具,是以问卷的方法评定哮喘控制情况,根据患儿目前所用治疗方案和实际达到的哮喘控制水平决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如果目前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方案未达到控制水平,则应将现有治疗方案升级,给予更积极的治疗,使之达到哮喘控制为止。如果已达到哮喘控制,现有治疗方案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才可以酌情将治疗方案降级,以达到可以控制哮喘所需要的最低治疗级别和最低药物剂量。
有研究显示,只有54.8%的家长在孩子哮喘控制状态下会带孩子来医院复诊[4]。所以督导坚持缓解期用药,达到哮喘长期控制是哮喘专科医生的重要职责。本研究显示,发放记录哮喘日记指导患儿及家长监测PEF及定期填写C-ACT量表,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复诊率达95.24%,通过电话随访未复诊患儿情况,记录哮喘日记及填写C-ACT达到完全控制及部分控制的患儿分别占92.86%和7.14%,明显高于未记录哮喘日记及填写C-ACT的患儿(完全控制70%,部分控制17.5%,未控制12.5%)。客观数据的监测可以让患儿及家长观察到治疗效果,增加信心,提高依从性[5]。对于有严重哮喘发作的患儿及对自己病情严重程度反映迟钝的患儿,更要强调长期坚持峰流速监测及C-ACT监测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加强哮喘的社区监测,耐心进行个体化指导,使患儿及家长充分认识到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6],可以提高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效果,减少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及急诊次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达到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载芳,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375.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J].2008,46:745-753.
[3]Leung TF, Ko FWS,Wong Gwk,et al.Predicting changes in clinical status of young asthmatics: clinical scores or objective parameters[J]. Pediatr Pulmonol,2009,44(5):442-449.
[4]靳秀红,沈兆波,周银红.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体会.职业与健康[J],2007,18:1673-1674.
[5]李京鹏,魏红,李学军.儿童支气管哮喘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53-357.
[6]Clark NM.Community-based apporoaches to controlling childhood asthma[J].Annu Rev Public Health,2012,33:192-208.
论文作者:王蒙蒙,李京鹏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哮喘论文; 患儿论文; 流速论文; 日记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家长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