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的周边安全状况分析论文_黄雯丽

冷战后中国的周边安全状况分析论文_黄雯丽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100020)

摘要: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很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东南亚国家作为与中国联系最为紧密的周边地区,它们既是我国安全缓冲地带之一,也是重要的邻友国,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周边安全状况也自然而然的值得我们去探讨。因此研究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状况,无论是从传统安全角度还是从国与国之间的新型安全角度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东盟;周边关系;安全状况;冷战

一、中国的周边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着漫长的海陆边界线,光是陆上领土互相接壤的国家就有14个之多,此外还有东南漫长海岸线隔海相望的6个海上邻国。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在中国发展道路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摒弃过去错误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自主平等的外交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但随着冷战后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解冻,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龃龉,对我国的周边安全埋下很多隐患,其中东南亚地区作为和中国邻国最多的地区,东盟各国与中国或陆地接壤或邻海相望,从地缘政治上看,这一地区历来是我国对外战略东南“衢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关系对于维护我国周边地区稳定,从而为我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冷战后中国东南亚地区周边安全状况大致作出分析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

二、冷战结束后的周边关系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进入一个大洗牌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单极格局。在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厌战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发展本国的内部发展。在1991年9月30日,中国与文莱正式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同所有东盟国家都建立起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在冷战结束初期,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也主要是围绕安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为了双方的安全和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政治安全

在政治安全层面,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发展经济,消除本国贫困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利益和立足点是一致的。总体来说中国和东盟在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上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中国也一直积极参加东盟组织的一些活动,加大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力度。

在冷战时期,中国对一些东盟国家共产党活动的支持,甚至宣称要当“世界革命中心”,对东南亚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大力支持,而东盟国家大都独立的较晚,因而“它们对那种产生于国内的对政府安全的威胁深感忧虑。”这些新成立的东盟国家对于本国内的共产党是否会“叛乱”深感忧虑。而曾经大力支持东南亚地区共产党的中国自然就被东盟国家看作是对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

为了消除东盟国家的疑虑,中国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合作,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健康发展,再一次保障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中国早在1978年就明确的表示要把“党同党的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并且大大削减或停止了对东南亚国家共产党的支持,并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各国的共产党相继放弃了武装斗争, 虽然共产党问题在东盟国家中还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影响,但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日益淡化。除此之外还有华人问题,领土争端等等问题,都在中国和东盟共同努力之下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也因此得到东盟国家普遍欢迎。

(二)经济安全

在经济安全层面,在冷战结束后各国发展自身经济的愿望愈加强烈,中国的周边外交也开始更多的侧重于经济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努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可以迅速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东盟来说,中国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和抵御经济全球化风险的重要依靠力量,对于整个亚洲地区来说,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展开经济合作也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化,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并且形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但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说“抢占论”和“掏空论”也不合时宜的出现了。“抢占论”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会抢占亚洲其他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由于中国被普遍认为工资水平低,劳动力市场大,中国正迅速向亚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渗透,从而压低了市场价格,抢走东南亚国家的份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掏空论”认为中国的制造业的发达导致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间接打击其他国家的产业,并获得外企的投资,从而“掏空”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这些论调在某些东南亚国家的某些地区颇为流行,人们担心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不但不会带动东盟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使得东盟经济萎缩。

然而在冷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危机中,中国承担起了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的责任,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竭尽全力的帮助东南亚受到经济大危机冲击的国家。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半年,与东盟签署了《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的表示了中国永远是东南亚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的这些举动和在这些举动中所呈现出的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都为拉近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消除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军事安全

在军事安全方面,中国在冷战后为了能保障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中国的国防军事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要成为一个军事大国,而且恰恰相反,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有责任有义务也有积极的意愿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从古至今弱后就要挨打,作为一个大国,没有与之匹配的军事实力作为保障是万万不行的,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发展硬实力,才能更好的守卫中国现代化的成果,更好的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进程中去。

但由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加上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地缘因素,东盟国家对于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一直深表忧虑,特别是中国拥有核武器以后,这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关系发展的阻碍。许多东盟国家在冷战后还与西方国家保持着军事合作,并且还加强了军事合作,扩充军备,这无疑是陷入了安全困境,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区稳定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军事关系的健康发展。

为了避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安全困境的进一步恶化,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宣传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和平性质,并且向世界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扩张行为”。 并且主动削减军备,甚至还在95年公布了《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的政府文件 。同时积极支持并且共同构建“东南亚无核区”,承诺永远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些行为都表明了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努力维护地区稳定的国家,并且都有利于一定程度上消除彼此间的疑虑,促进双方安全关系的和谐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中国和东盟在军事安全上的博弈是否能够摆脱安全困境的魔咒,还需要双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互信安全之路仍然还很漫长。

在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说华人华侨问题,近期兴起的恐怖主义问题,跨国犯罪以及毒品泛滥问题等等,这些传统或是非传统的安全问题都是阻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的绊脚石,都还需要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一起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四、结语

随着冷战后中国和东盟在各个领域合作往来的加深,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安全问题也就随之暴露,双方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在安全领域内的合作,妥善处理矛盾,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在安全领域内的共同目标,为此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双方都提出了彼此的“新安全观”,都表示要摒弃“冷战思维”,反对诉诸武力,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来解决问题或矛盾,中国的“和平崛起论”也在东南亚国家大受欢迎。同时,由于历史、地缘、文化差异等等诸多的原因,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少安全上的互相猜疑,但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睦邻友好”的战略方针,在2003年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使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都是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因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利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唯有跳出安全困境的陷阱,共同维护周边的安全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一平.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2]王光厚.冷战后中国东盟战略关系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刘金质.冷战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

[4]何兰.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刘永,赵兴宏. 冷战后中国周边环境的主要特点[J]. 党政干部学刊,2005,(11):44.

[6]郑红芬. 冷战后中国周边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7]周洪波,宁培.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65-166..

作者简介:黄雯丽(1993.7—),女,汉,江西省高安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交学。

论文作者:黄雯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冷战后中国的周边安全状况分析论文_黄雯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