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研究(实验用)_教学原则论文

学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大纲论文,高级中学论文,语文论文,全日制普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委颁布了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高中新大纲),这个高中新大纲同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衔接,将于2000年在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全面实施。

高中新大纲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具有新面貌、新观念、新内容的特点。

新面貌

制订高中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在初中基础上使他们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较高层次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使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同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比较,高中新大纲不仅强化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新增加了教学原则、课程结构和课时、评估和考试、教学设备等,还准备附录推荐选文篇目(供自由选用)和课外阅读书目(这两部分暂缺、待补)。高中新大纲突破了以往大纲只管课内外教学的框架,建立了由课内外教学、课程、教材、考试、评估、教学设备等组成的新框架,兼顾了语文教学内部和外部的主要方面。再加上前言和六个部分中的新观念、新内容。使高中新大纲展现新面貌。

新观念

高中新大纲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继承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理论或方法,本着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的精神,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形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新观点。下面仅谈五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性质观

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体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高中新大纲对语文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写道:“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给语文定性,是“基本工具”,即是说语文是工具,而且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所使用的工具之中“基本”的一种。1990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写道:“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从学科地位说,是“基础”学科;“基础工具”,既定性为“工具”,又强调其“基础”地位。“基本工具”“基础工具”,都强调语文这个工具的重要地位。然而,数学也可以称为“工具”,也具有“基础学科”的地位。如果说“数学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也不算错。那末,语文这个“工具”的特点是什么呢?

高中新大纲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了语文这个工具的特点: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叶圣陶先生在晚年特别重视语文的交际功能,他说“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叶圣陶集》第17卷,影印手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等样式(言语作品),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语文的“交际工具”性质是语文的本质特点。正因为语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传统信息的,所以语文负载文化,语文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其他的人文内容。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新性质观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这个新性质观决定了语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在交际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运用语文能力;决定了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语文训练之中,或者说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地完成的。

(二)教学目的观

教学目的的制定,受对学科性质认识的制约。高中新大纲对语文性质有新的认识,因而给教学目的带来了新的内容。高中新大纲继承了1963年和1990年教学大纲重视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读写听说能力、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等内容,同时对语文学科的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作了比较完善的规定。

1.智育目的。包括知识教学目的、能力培养目的和智力开发目的。

知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部分首先提出知识教学,“指导学生学好必要的语文知识”,然后提出能力、智力的目的。这就肯定知识是形成能力、开发智力的基础。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多元体系。语文知识也就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多元知识体系。中学语文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一个应用知识体系。

能力培养目的。提出了高中生应该具有的六种语文能力:①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②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③听说能力;④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⑤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⑥自学语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承担的独特教学目的,是由语文的本质属性——交际工具性——决定的。

教学目的中特意列入“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内容,体现了大纲的重视培养学习者自学语文的能力和习惯、重视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之新观念。

“教学目的”部分在表述知识、能力目的之前,特意加一句“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语文训练”,强调通过语文训练来进行知识能力教学,突出语文训练的地位。

智力开发目的。在“教学目的”部分提出“发展智力”,在“教学原则”部分提出“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等智力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智育中,高中新大纲有一个重要新内容,那就是“发展个性和特长”,这是以往大纲都没有的。高中新大纲面向全体高中生,而高中生毕业后将走向不同的学习和工作岗位,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个性和特长”这个新的教学目的,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任务和活力。

2.美育目的。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一炉。鲜明、优美的形象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愉悦,受到教育。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培养一定的审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高中新大纲第一次提出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把美育落在实处。

3.德育目的。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新大纲提出“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教育目的,并且在教学内容中具体落实,这就突出了语文学科独有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学等教学内容及其民族文化内容,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个性。

(三)教学原则观

每门学科都具有体现个性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概括性和指导性。

以往教学大纲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或者“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其中有的是教学原则,有的是一般性的问题。

高中新大纲第一次列出“教学原则”,有六条:

1.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

2.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

3.语文训练中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密切结合;

4.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

5.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6.语文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在制订高中新大纲的调查、研究中,逐渐总结上述六条教学原则,而且得到几乎所有咨询者、研究者认同。这是高中新大纲的重要突破。这些教学原则,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贯彻。现在,高中新大纲郑重确定,并且放在大纲中的显著位置(列于教学目的之后),这就要求语文工作者树立语文教学原则观,并且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些教学原则,发展这些教学原则,有效地指导语文教学。

(四)课程教材观

课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各部分的配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的材料。高中新大纲第一次规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并且说明了相应的教材。

高中新大纲规定了语文学科的下列课程结构:

1.学科类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又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1)必修课,是各类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在高一、高二开设。

(2)限定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供预备升学或预备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限定选修课在高三开设。

文科学生、理科学生、预备就业学生各选各的限定选修课,学习适应各自需要的教学内容。

(3)任意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

2.活动类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某项实际经验、提高某种能力,而且以学生实际操练为主。活动类课程由学生自主参与,如阅读活动、演讲活动等。

与课程相适应,教材将分编为必修课教材,限定选修课教材,任意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形成语文学科的系列教材。具体地说,高一、高二都用必修课教材;高三时,文科学生选用文科的限定选修课教材,理科学生选用理科的限定选修课教材,预备就业的学生选用预备就业的限定选修课教材。此外,编出若干种任意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供各类学生选用。这就改变了目前“一种课本治天下”的单调局面。

由于实行五日工时制,语文学科课时减少,高中新大纲规定各类学生的语文课时如下:

可见,语文工作者要建立语文学科的课程教材观,以便取得整体、综合效果。

(五)语文教学观

高中新大纲前言第三段指明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高中新大纲继承了以往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如“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有所发展。

“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指导性和实践性。当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唯物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建设语文教学理论,进行语文教学实践。

“联系现实生活”,强调生活观点。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并且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生活。

“注重语文实践”,强调实践观点。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在语文交际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

“注重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注重培养语文能力的观点。语文的交际工具性质决定语文学科重在培养语文能力。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效率观点。高中学科较多,语文学科课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少,这就要求语文学科在适当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高中新大纲规定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效率是高中语文学科的生命。

“为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强调人才观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培养国际型、创造型人才。语文学科要建立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培养21世纪适应国际国力竞争的创造型人才作出贡献。

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方方面面,而其中面向现代化观点,唯物辩证观点,生活观点,实践观点,语文能力观点,效率观点,人才观点,无疑是主要的。

新内容

新内容主要指高中新大纲构建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中新大纲在以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的包括语文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等三部分组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规定能力训练18项、基础知识18项和课文,是各类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必修课教学内容,确保各类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在18项能力训练、18项基础知识中,有三项能力训练、三项基础知识可以拓宽、加强应用,作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在确保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供较多的余地。

第四,课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类课文,一是选文——名家名篇、优秀时文等,一是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的短文。这就拓宽了课文的内涵,为编写各类教材提供了方便。

下面把高中新大纲的能力训练项目同《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能力训练项目作一比较,既可以看出初、高中的衔接,又可以看出高中“高层次”的新内容(如果同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高中部分能力训练项目比较,更加显出高中新大纲的新内容)。

从对照表看,高中能力训练项目同初中的基本衔接,又提高了某些能力的级别,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例如阅读部分,初中要求“感知”内容,高中要求“把握”内容。初中没有“评价”的能力要求,高中则训练“评价课文内容和写法”。文学教学,初中是“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高中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增加了新内容,提高了能级。高中文言文更是增加了新内容,自成教学系列。高中能力训练更加突出能力养成过程,例如:

阅读训练:读(课程)——把握(内容)——分析(层次)——理清(思路)——理解(中心)——领会(意图)——揣摩(语句含义)——评价(内容和写法)——提取(材料)

写作训练:观察、积累、思考(提取题材)——理清(思路)——确定(中心和写法)——展开(联想和想象)——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想清楚再写

依据阅读、写作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来训练能力,使训练在动态中进行,显示了能力的养成过程。显然,高中的能力训练从总体上比初中提高一个层次。

标签:;  ;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研究(实验用)_教学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