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下,对于小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标准也在提升,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淘汰传统过时的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新课改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方式,旨在于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文章会对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
引言:
分层异步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分成了两种类型,分别是分层教学和异步达标。分层教学是指根据班级学生各自的学习特征分成几许个层次,再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几个小组,教师要在对各层次学生的现实情况充分了解后,再进行备课、授课和综合评定等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各种情况可以灵活应对。后者是指各层次学生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任务,从而使得教学目标多元化,此方式可以为学生布置与其自身相合适的任务,开展具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1]。由此可见,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方式对于小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教师提高对学生发展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异步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在课堂“事不关己”的状况,还可以让学生从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切实的感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以及思维、学习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数学问题时,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提高,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更加行之有效。通过不同层次之间的通力合作和良性竞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对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的训练及培养。处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以及极强的求知欲,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其对数学学习热情能够不断的获得提高。
第二,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2]。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而分层异步教学方式是和这一教学思想相契合的。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把他们合理灵活的安排到不同的层次,并且还要调节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次锻炼,也对教师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学生出现的问题种类范围很广,可能涉及到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进行不断的探求和反思解决的方法。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传统老套的教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较好的适应新时期下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在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贴心朋友,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的能力高低对于学生效率能否提高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实施分层异步的教学方式可以获得双向的效益,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实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方法
第一,进行学生分层时要注意分层的准确性。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一定要提高对学生分层的重视程度,在进行学生分层时,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这也是开展分层的最基础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学生的分层准确,才能更好实现教学上因材施教的效果。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分层之前,必须要对班级上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整体情况,有一个极为详细的把握和了解。比如:学生特长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思维逻辑,知识记忆储备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综合性的评价之后,才能做到更为精准把学生分进,不等同的学习层次的学习小组里。在进行分层时,学生思维敏锐的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度,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这些关键因素会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必要的影响,所以老师对于这些因素考虑时一定要十分慎重。建议把班级分为“A、B、C”三个等级,根据评定把学生分入这三个班级。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层次不应过多,班级层次过多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无益。
第二,对分层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合理。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用的分层异步教学方式,它主要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内容相同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不同,在教学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层次性。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是必然趋势。在进行数学教学目标制定的时,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益处。针对学习能力较慢的这一层学生,他们的教学目标,就应该适当的降低一些,确保他们可以充分的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进而确保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也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这一层学生,在他们已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至上,应该进行能力拔高的教学目标设计。如果对这一层级的学生教学目标设计的过低,那么就会很容易造成,因为学习内容过于容易而降低了学习热情,从而没有上进心
第三,做好数学问题和作业上的分层。在各科的教学中,提出疑问并对其解决是有效的学科学习模式。因为问题的存在,能够更加有效率的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引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问题方面,也应该进行科学的分层。因为不同的学生其思维模式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所以对于问题进行分层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时候,对于层次较低的的学生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问“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你能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在进行作业布置时,相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只需要,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加以巩固知识即可,相对层次较高的学生,不能之过多的设置基础性较强的题目,还要适度的布置一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题目,增加对知识的扩充。将布置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在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从中有所得的基础上,行之有效的避免了“一视同仁”作业布置方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从而导致低层次的学生作业不会做,高层次的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的状况出现。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性的特征,科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异步教学,不仅除掉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病,而且还能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现实情况,确保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吕清方.异步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51):90-91.
[2]杨荣兴.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8(12):45-46.
作者简介:黄琼香(1973.09-),女,广东省梅州市人,职务:教师,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论文作者:黄琼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能力论文; 这一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