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阶段我国产业基金投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投向论文,我国论文,基金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投资基金的产业投向选择
几个考虑因素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投资基金的生命力在于其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产业的扶持,在其设立审批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政策约束力,无论行业基金和地方基金都具有这一特征。1998年我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产业。1998年确定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重点为:经营性基础设施,具体包括高速公路、电网建设、通讯、供电、供水、供气及高新技术产业和住宅建设。
2、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1997年我国三个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8.1:49.1:32.8,与1995年的高收入国家(2:32:66)、中等收入国家(11:35:52 )、低收入国家(25:38:35)的三个产业比重相比,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
事实上,第二产业也正面临结构调整问题。 据商业信息中心对601种主要商品供求状况的排队分析,上半年供过于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00%,此现象表明中国商品短缺现象首次消失。 对于告别短缺的商品,投资的增长将不能成为行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尽管近两年能源工业是我国投资各行业中投资比重最大的行业,由于市场需求出现相对饱和,能源工业并未出现相应的增长。1997年我国能源生产增长与工业生产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若第二产业比重达到30%—50%时,这一比重将开始下降。可以预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趋势以及产业高度化的要求将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机会。第三产业中,作为基础产业的运输、邮电业的供给能力有了明显增长,但目前的缓解只是暂时性的,我国的运输、邮电等行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瓶颈特征依然存在,对于供不应求的行业,投资增长将带动行业成长。
虽然农业具有其基础地位,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农业生产周期长、回报慢且自然因素为其重要决定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适合利用产业投资基金。
从以上分析来看,包括交通运输设施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产业适宜成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投向的首选项目。
3、高收益性要求
境外创业投资基金之所以能够赢得投资者关注是因为其高收益性。据统计:1991年投资基金的回报率美国为30%、我国香港地区为40%,可见,往往风险与收益同在。因此,在设立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时应同时考虑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风险投资基金。
基础设施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资金缺口
1、基础设施
据测算,中国未来几年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约需7500亿美元。其中交通运输为主要资金缺口行业之一。如果国民经济按8%—9%的速度增长,则交通运输供给的增长应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照此推算,并吸取发达国家经济起飞预备阶段的发展经验,本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交通运输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重应达到25%左右,或交通运输投资总额应不低于GDP的3%,即“九五”期间运输建设投入至少应达到5000—6000亿元的规模。
我国的交通车辆从1978年的135.84万辆到1995年的1040万辆,年均增长速度达12.72%,而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同期,公路里程从89.02万公里到115.7万公里,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55%, 远远低于运输工具的增长,这使原本存在的交通瓶颈压力越发突出。
铁道部部长前不久说:今后5年我国将完成铁路建设投资2500亿元,这部分巨额资金依靠从运费收入中提取43%来解决(这笔钱在5 年内约可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外,其余资金必须依靠其他途径获取。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于自有资金的短缺已经导致了下列问题:
(1) 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利用外资建设,包括公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某些项目对外债的依赖程度过高,抬高了项目的风险度。如1997年国家在内河安排的湖南航运二期工程及广西西江航运工程两项重点建设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金额约占这两项工程总投资的85%。
(2) 自有资金不足或自有资金不能落实致使项目资本金比例过低,严重影响项目的还贷能力。
2、高科技产业
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在自然资源已经稀缺的前提下,要致力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环境科学技术,致力于有利社会有序发展和加速进步的社会科学,如金融工程、信息工程等。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
我国科技竞争力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据199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的统计结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R&.D (研究与发展)支出已占GDP的2.3%,而我国仅为0.49%,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3位。1990年—1994年,我国对科技人员的年人均投资强度已由1.45万元上升到2.6万元,而同期国外每位研究员的平均费用美国为15 万美元、日本为10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后,中国对科技人员的人均投资费用仅为美国的1/45、日本的1/30。
高技术产业具有投资期较长,一般为30—75个月,且开发的成功率仅为20%左右。这一行业特征阻碍了大量的融资渠道。从高新技术商品化中各类人员所作贡献的角度来看,原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总署科技部主任萨罗门教授所作的一个分析里说:一项研究成果从基础研究开始,经过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最后把开发出来的产品投入生产,变成商品的投资效用比例为1:10:100:1000。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2万多项, 但转化成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有10%—15%。
目前,我国高科技项目资本的主要来源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高科技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与银行强调的收益与安全并重的一贯原则相悖。因此,我国科技贷款金额占银行总贷款金额的比重不到1%。
1996年5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涉及到风险投资,从而在原则上规定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在具体操作工具上,国外普遍使用的是可转换债和可转换优先股,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由于可转换债在我国尚未普及,发行上受到较多限制,产业投资基金应该义不容辞。
旅游业是地区垄断性和产权分割现象最为典型的行业之一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式与通常的股权投资有所不同,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投资于企业或项目,因此,对于产权难以界定的行业尤为适用。旅游资源属国家所有,但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归属往往涉及城建、园林、文物、旅游局、风景管理局等众多部门。旅游业的地区垄断性也相当严重,受地区短期利益的驱动,优秀的旅游资源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因此,对于旅游资源富集并将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加以发展的地区,可以将旅游业作为该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投向的最佳选择。
旅游业的特性决定,将旅游业作为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投向,可以为该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宁夏近几年投入沙湖景区400万元,其产出的直接收益已经达到7000万元,社会收益超过1.5亿元。
我国旅游业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旅游业现有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地方财政支持、地方旅游专项基金、专项建设基金和企业上市等。非上市旅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企,地方性措施也只能以“以旅游养旅游”为主,虽然浙江等一些民间资金较为充裕的地区通过民营的方式解决了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但这种分散、小量的资金对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是无力的。
此外,将旅游业与城市基础设施业作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两个方面,将会因其产业的高关联性而便于基金的专业化管理。
总之,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可以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扶持重点产业、带动经济的腾飞,但考虑到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操作经验和运作规范上还不成熟,因此,实际动作中可能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封闭式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产业投资基金的上市是否会对现有的股市形成冲击等,这些问题都会随着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探索和解决,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真正成为一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金融工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