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论文_甘建林

众里寻他千百度论文_甘建林

甘建林 兰州大学附属中学 7300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02-01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没有效率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率或低效率教学。目前,我们高中美术有效教学中就存在着低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我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总结出以下制约有效教学顺利开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突出问题

问题:学习内驱力严重匮乏, 合作学习形式化带来的低效率

2018年6月,我对高一共115名学生进行了“新课堂与高中美术发展的差异”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仅有62.32%的学生对美术感兴趣,这其中只有14.34%的人认为学美术是“从美术中获益”。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思维水平,而这些恰恰需要启动学习内部动机,正好击中了学生的“软肋”!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代表了学习方式的更新,合作代表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交流、合作”的人才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迫切需要的。

二、应对策略: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1)理论知识直观化,引起兴趣;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美术知识难度较高的欣赏课时,我们要把理论知识的讲解渗透到每一个有趣的小环节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学生就会乐学,会学了。

(2)表现手法多样化,保持兴趣;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因势利导,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兴趣;新课程强调“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想象和创造,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二)高中美术教学思路要清晰,设计要优化。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中美术课堂上的有效互动。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1)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互动的前提。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2) 老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新课程下的老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

(3)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美术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他们才能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活动中。

(四)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艺术审美规律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如:中国山水画欣赏除了意与境的理解,还要从笔墨意趣,作者情感融入多方面提问讨论分析,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有效体验。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 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造的灵感。如:书法篆刻中的留白让学生在长方形毛边纸中实践,体会中国书法篆刻留白的价值

(六)采取快乐的评价方式,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时候,评价手段与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此,我们应该不断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作品是可以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等。只有促进学生向正确、恰当目标发展的评价才是有价值的。

高中美术有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因此有效的高中美术课堂必须是能使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课堂,能唤醒学生求知欲望的课堂,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课堂,师生互动共同寻求知识、挖掘美的课堂,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激发出学生激情,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审美享受!

论文作者:甘建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众里寻他千百度论文_甘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