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旧工业区、更新与转型、启示、借鉴
前言
青山区作为以重工业为主要功能的武汉中心城区之一,全区经济高度依赖钢铁、石化等产业。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功能严重制约了青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空间布局发展受限,区内工业用地占地45.5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0%。二是行业分布层次偏低,2016年工业占全区GDP比重54.6%,而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是产业结构极不合理。青山区90%以上的企业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仅占8%左右,其中,又以武钢、武汉石化、青山船厂等大中型国企为主导,2016年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4.0%,工业指标逐年下滑。2016年,青山规模以上工业仅完成工业总产值1038.49亿元,较2014年峰值下降26.7%;规模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35亿元,较2013年峰值下降60.7%。对于青山区这样的严重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工业基地,近年来深处经济转型的困境,经济增速下滑严重,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远落后于市内其它城区且差距已逐步拉大。
上海曾是我国的工业生产基地,“十三五”时期,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期;同时,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上海将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于一体的大都市。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上海未来的转型发展必须着眼于对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与再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城市更新和存量土地盘活,对工业用地转型利用并将其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功能承载区,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做出贡献。本文研究上海旧工业区更新与转型旨在为武汉市青山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一、上海旧工业区更新与转型历程
上海旧工业区更新与转型主要经历 “都市工业园区型”, “文化创意园区型”两个时期。从90年底开始,上海首先提出建设“都市工业园区”的设想,通过改造部分老厂房,更新产业类型,引进高技术型工业企业;随着上海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从新世纪开始,随着红坊、八号桥,互联宝地、新业坊等一大批利用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出现,“都市产业园”基本上被“创意园区”的概念所取代。2008年上海市出台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积极利用老厂房,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与土地,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导向、暂不变更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的前提下,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这也为旧工业区更新与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政策激励下,以市场为导向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通过整理上海市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政策后,我们发现相比武汉,上海在增量工业用地上,更注重生命周期管理;在存量用地上更注重挖潜商业价值、保留历史文化价值。近几年,上海市在市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1、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以往的存量工业用地利用主要是企业自发进行,相对缺乏统一规划,导致现在很多自发转型的办公类物业空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最新政策,上海的存量更新实行规划和计划管理联动,通过在横向层面建立“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规划-非特定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体系,在纵向层面建立“市级规划引导-区级转型规划(年度计划)”体系,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
2、因地制宜,量身打造。结合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逐步形成对存量工业用地利用的差别化引导,在条件适宜的地区集聚发展互联网金融、数字新媒体、工业4.0等核心产业,例如宝武集团互联宝地。在城市中心区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例如油罐艺术中心。通过差别化的政策,更加有利于加快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步伐。
3、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的经济属性愈加凸显,政策上通过“缩短年限、限制分割转让比例、规定公共绿地和设施比例、分割节余土地、放开存量补地价、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多种手段,鼓励企业转型发展。
(二)功能需求下,以文创为抓手多向交互融合发展
1、采取功能置换等策略,引入公共活动,建设文化休闲区,让原始工业遗产的场所重生。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思路的转变,旧改以保留建筑为主,而不是将建筑进行拆除。因此通过新旧景观元素的对比来加强场地联系,通过老厂房与新的材料构造形成对比,以塑造特有的工业景观,保留城市原有的工业印记。比如徐汇滨江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以及沿江岸线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岸线与腹地的联系与互动,并结合现状工业元素布置特色休闲、娱乐、商业等主题功能,创造多样性的公共活动空间。西岸艺术中心也是利用了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的大空间特点,还结合公众的活动需求,将原始的工业传输带设计成二层的步行平台,让人们能够在错位的时代中,有别样的步行体验,通过强化记忆场所,留住乡愁。
2、把对街区原始肌理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延续原有城市空间发展脉络。
空间肌理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城市空间形象,根据工业区的空间特点,一是结合密集型的空间形态,构建小尺度的街区,充分考虑工业遗产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街区的活力中心,二是结合大型的工业聚集地,通过规划建设大型的文创、会展、公园等特色空间,充分提升空间品质,通过塔吊、桁架等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形成极具时代特色的景观形象和空间节点,这种多功能复合化的定位,将会使得现代化的城市空间需求与传统的工业文化遗存融合。
(三)生态引领下, 以绿色为目标优化用地空间配置
1、实施环境修复战略,治理棕地污染
在土地开发之前,对工业用地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确定不同地块的污染程度和数量,针对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各个污染区的修复目标。根据污染超标程度不同来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
2、聚焦绿化空间建设,提升地区整体品质
绿化空间的建设对改善地区形象有着重要作用,与治理土壤污染相结合,能显著提升地区生态环境,为城市提供公共开敞空间的同时,也能重塑地区形象。
3、建立智慧能源系统,增强生态节能特色
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通过海绵城市设计手法,实现小范围内水资源生态平衡,提供园林植物灌溉用水,降低维护成本,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控制来提高区域内的排水能力、透水性、城市水网的自然调节能力和生态的多样性。根据雨水收集的配套设施建设,修复营造城市生境和栖息地,增强绿地整合度,形成系统化的生态绿色。
结语
随着步入后工业化时代,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在建设“三化”大武汉的进程中,青山区如何借鉴先进经验,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实施老工业基地更新及转型,争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发展,是必须深刻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1、李冬生,陈秉钊。上海市杨浦老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对策——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J]. 城市规划学刊,2005(1):44-50.
2、李慧君。存量时代"旧工业区转型与更新探究——以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转型为例。2017, 37(8)
论文作者:王自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青山论文; 上海论文; 存量论文; 城市论文; 工业论文; 空间论文; 工业区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