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嘉陵区金凤中心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951
胆囊炎是由胆囊管堵塞以及细菌侵袭造成的胆囊炎症,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绞痛,并且疼痛多是突然发作,并且痛感强烈。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会存在一定的可能发展成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败血症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存在较高死亡率。想要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必须要明确胆囊炎的发病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进行控制,将疾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一、胆囊炎发病原因
胆囊炎是比较常见的胆道顽固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后痛感明显,症状为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胆管内存在结石,可表现为单独存在,也可表现为与肝外胆管结石共存,理论上多是选择手术切除为主的方法按治疗,恢复胆管畅通。基于疾病的危险性,必须要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明确其发病原因。
临床上胆囊炎患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女性发病概率为男性的3.4倍,即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得胆囊结石,患胆囊炎疾病的概率更大。另外还有一个普遍认知的因素即肥胖,体重越大的病人,得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炎的概率也更高一些。胆囊炎是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从病理上来讲,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者嵌梗是导致胆囊炎发病的常见病因,而如果胆囊扭转、梗阻以及胆道蛔虫症等同样会导致到囊炎的发生,一旦发病患者将要承受非常大的痛苦。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根据临床统计可发现近年来胆囊炎的发病率在逐渐提升,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从根源上来寻找胆囊炎的发病原因,作为日后提前预防的依据,争取有效降低发病概率。一是身体、饮食因素,即自身免疫力较低,造成胆道感染然后引发胆囊炎。再加上日常饮食不规律,存在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等行为,尤其是食用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相比正常、节制饮食来讲,胆囊炎患病概率更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而是疾病与心理因素,即多时间处于情绪失调的状态,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而诱发胆囊炎。或者是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钻入胆道内就可造成胆道发炎,引发胆囊炎。
就上述分析可知,结石性胆囊炎形成机制非常复杂,临床医学上总结其形成原因与胆道的慢性炎症、细菌感染、遗传、胆汁淤制潴留、胆管寄生虫以及营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受遗产以及感染等致病因素影响,胆汁中的胆固醇会达到过饱和状态,肺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盐量减少、糖蛋白含量增多等多种成分发生变化,会促使生理性胆汁转变成病理性胆汁,再加上胆管自身发生的病理变化,最终会因为胆汁流动障碍而形成结石,引发胆囊炎发生。
二、胆囊炎疾病预防策略
胆囊炎发病后患者需要承受极大的疼痛,甚至还会产生并发症,例如脓毒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等,如果发病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早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风险比较大,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要求均比较严格。为减少胆囊炎疾病的发生,必须要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在掌握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前做好预防,降低胆囊炎发病概率。
胆囊炎的预防首先必须要保证饮食结构的科学性,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免形成胆结石。胆汁作为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为避免其流动受阻,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油腻饮食,能够有效预防胆囊炎。并且必须要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多渠道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个人养护,例如清晨起床后可以喝杯清水,或者是淡盐水,以此来促使肠道代谢产物的排泄,帮助肠道改变内部的酸碱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囊炎的发病概率。如果已经患有过胆囊炎疾病,则需要常备消炎利胆的药物,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服用,避免疾病的再次复发。
饮食结构可以说是导致胆囊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现在饮食结构的变化,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与晚起习惯而不吃早餐,造成胆囊中胆汁淤积形成慢性炎症,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结石。或者是存在暴饮暴食的习惯,体内堆积大量脂肪,脂代谢紊乱造成的胆囊内壁炎症变化,壁后光滑度降低逐渐发展成胆囊炎。因此人们必须要提高对日常饮食的重视,可以说是预防胆囊炎发病的关键。
另外,基于上述发病原因的分析可知,情绪变化对胆道系统的状态也有较大影响,应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有效的来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平稳开心的心情,尽量减少抑郁时间,以免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并且,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调查可知经常失眠的人患胆囊炎的可能性更高,必须要要得到重视。对于老年人,作为胆囊炎发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做好日常监护,提前预备好消炎利胆的药物,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服药,情况严重的需要及时到院就医,避免引起胆囊炎病发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胆囊炎论文; 胆汁论文; 胆道论文; 胆囊论文; 疾病论文; 概率论文; 胆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