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媚
衡阳市中心医院妇科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摘 要】目的: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先行入院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为后续入院的30例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状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开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宫颈癌术;康复护理;效果
引言
随着当前女性所面对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提高,宫颈癌在临床的发生率相对提升。对于这类疾病,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以病灶切除的方式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在手术实施后,患者的机体完备性会受到损伤,再加上手术的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根据并发症的影响程度,可将其分为远期和近期两种类型[1]。盆底功能障碍作为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多是因手术操作不当,使得盆底肌肉组织受到损伤或者诱发病变,进而导致盆底肌肉和神经组织的功能削弱,引起一系列盆底肌肉松弛与尿失禁等临床现象,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严重时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2]。针对该种现象,临床开始注重宫颈癌手术后康复护理中盆底功能的训练,我院以盆底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详细资料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对其进行分组。
先行入院的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在32~62岁,平均年龄(54.39±4.32)岁;
后续入院的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在31~64岁,平均年龄(54.92±4.53)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行手术治疗[3];所有患者意识清晰,能够配合临床工作开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其主要内容为:(1)指导患者采取凯格尔运动,让其保持平躺、站立或者坐位等,呼吸逐渐平和,慢慢进行提臀训练。同时,紧闭尿道、阴道以及肛门,反复进行,每次保持5~10s。然后调整呼吸,每天2~3次即可。注意在患者出院后,也需要保证其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每日都需要进行。可以随访的形式来对患者进行监督。(2)定期盆底检查。主治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确定复查时间,并且运用生物反馈技术,来对患者的盆底肌肉状况进行测量。每位患者的具体状况,都需要以个体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其主要包含电生理刺激、条件反射、生物反馈等,每周2次,间隔1天即可。连续10~15个疗程。(3)日常干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规避性生活。同时,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来保证营养补充。注意劳动力度,不可过于操劳。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在经过训练后,盆底肌肉收缩功能完全正常,且能持续对抗5s以上;有效:患者盆底肌肉收缩轻微对抗,收缩2~4次,每次都在2s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
1.3.2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低于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尿失禁患者2例,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中,尿失禁患者8例,发生率为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宫颈癌作为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在近几年趋于年轻化,且发病原因相对复杂,难以通过日常生活行为的调整来进行规避。这种疾病在发生初期,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治疗时间会受到延迟。随着病程的延长,癌细胞可能会出现扩散的现象,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4]。在临床上对于宫颈癌多采取手术干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创口愈合周期偏长,预后难度较大。同时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盆底周围神经与组织造成损伤,影响其盆底肌肉功能[5]。对此,在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必须要在康复护理中加入盆底康复的相关内容。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采取了常规护理+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从结果上看,观察组占据明显的优势。本次研究结果与王春晓[6]的探究结论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可将其作为临床指导。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开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翠林,王年玲.桂枝茯苓丸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9,34(08):1257-1259.
[2]吴丹梅,曾凡清,罗晶楹,吴南顺.盆底震动治疗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性生活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2):3518-3520.
[3]孙秀丽,王建六.盆底康复在宫颈癌术后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07):488-489.
[4]向素蓉.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09-210.
[5]刘莉.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5):190+192.
[6]王春晓.盆底康复治疗联合超声在C2型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王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患者论文; 宫颈癌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状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肌肉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