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人文”:未来小城镇的发展之路论文

“产城人文”:未来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文|陈宇

↑ 泉乡秋色

长期以来,湍口镇藏在深山人不识。

虽然拥有1300 多年历史的古温泉,但是一直未得到有效利用与开发。

如今,借助温泉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小镇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探索了一条“以产兴镇、产镇人文”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具体来看,湍口镇在产业定位、规划引领、文化挖掘、环境营造等四个方面回应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困境。

第一,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定位准确。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之“魂”。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围绕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才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血脉。湍口镇具有资源特色鲜明的优势。

第三,挖掘特色文化,丰富产业内涵。湍口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全镇散落着一些古桥、古庙、古寺、古民居等古建筑。民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家族和自然村等形式传承有序,保持了原生态状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通过节庆活动载体得以活化,而且借助民间力量得以创新传承。而对于温泉产业而言,由于地方性文化基因的嵌入,丰富了产业的内涵,拓展了产业的外延,更好地提升了产业经济效应。

第四,提升基础设施,营造社区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于旅游度假类小镇非常重要。便捷的交通体系、无害化垃圾处理体系、地下管网体系、游客咨询与服务中心、中心区的贸易集聚点、可识别的标牌等设施能够极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便利度。此外,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提升,带动了产业和人气的集聚。自2014年至2018年底,湍口累计接待游客70 余万人次,是湍口镇常住人口的46 倍。

嘉绒地区位于四川省藏区的东部,受汉地文化影响颇深,近几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效,越来越多的嘉绒藏族开始走出大山,生活方式开始向内地生活方式转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服饰上的变化。现在的嘉绒藏区70%以上的居民日常都着现代服装,只有重大节庆日是才会穿上传统服装。这样的生活方式大大减少了对藏绣的需求量,对藏绣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第二,注重规划引领,融入特色设计。特色小镇重在“特”字,要将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貌、特色服务等融为一体,才能有效提升特色小镇产业的集聚度和地区的辨识度。因此,全域规划非常重要,好的规划能够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空间布局凸显产业特色、社区生活便利且集聚、生态空间更加优美舒适,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使特色小镇特而美、特而精。

传统新闻编辑只需要合理管理好信息资源就可以了,这也就是说,之前的新闻编辑就是各个方面信息的控制者,向大众传播怎样的新闻信息的控制权、决定权都在新闻编辑的手上。但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下,这一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信息的控制权极大地被削弱。如果新闻编辑一直保持原有的信息管理理念,那么对新闻信息的控制力很有可能会彻底失去。

从当前特色小镇发展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工业特色镇、农产品重镇、生态旅游镇。湍口镇拥有良好的生态和较有特色的资源,可以被认定为生态旅游镇。湍口镇的发展代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种类型,即以特色资源推动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人口集聚、空间集聚和服务集聚,从而建构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

两组均治疗3个月,患者在治疗前1周停用安坦等药物,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者适当给予常规的降压、降糖、治疗心血管药物等。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乡村振兴需要小城镇集聚作用的发挥,城市发展的困境也需要小城镇的崛起与助力。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不容忽视,它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与载体,是实现城市人口梯度转移与地区人口有效集聚的平台。与传统城镇化道路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而非数量,即如何探索一条“人本化、特色化、精品化、可持续化”的发展之路将是未来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也是任何一个具有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的小镇发展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氯化铵对酸性溶液中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氯化铵沉淀法是实现铂与酸性溶液中贱金属分离的主要方法。在贵金属溶液中加入氯化铵,Pt(Ⅳ)与氯化铵生产微溶于水的氯铂酸铵(NH4)2PtCl6黄色沉淀,而其它贱金属仍留在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 乌狮桥

② 前田巷

③ 红毛狮子非遗传承馆

首先,要以人为本推动美丽城镇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道路中,重视土地城镇化忽视人的城镇化。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再次明确提出要重视人的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推动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是否让更多的人在美丽城镇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即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否真正下沉。二是是否将人从土地中释放出来。美丽城镇建设不仅需要满足农村人口进城的需要,更要满足城市居民进镇的需要,为此需要持续性推进地权改革,真正实现人的双向流动。三是是否激发了城镇居民的主体意识,让其充分参与到美丽城镇的建设中去。当前小城镇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都存在政府主导的状况,居民的参与意识较弱或者无法参与进去,因此未来要考虑设计更多的载体与平台,能够让百姓参与进来,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其次,要形成整体化的规划与设计。特色化意味着差异化,如何在无差别的产品中更好地形成自身特色,是需要将诸多元素放入一个空间内整体考量的,如规划、产品、文化、服务等的有效融合。如果只注重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可能仍会导致割裂与疏离。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十分明显,规划层次较低整体性欠缺,有些地方也并未按照中央所要求的“多规合一”来推动特色小镇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与设计很容易造成“千镇一面”。高层次系统性的规划不仅能将山河城田融为一体,同时能够根据产业的形态,将产城人居有机结合,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一个特色化生态化人本化的生态系统。

再次,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精品化意味着高品质,它首先要立足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广覆盖与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其次意味着小城镇建设不仅需要资金和土地的支持,更需要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支持。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普遍存在人才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它将影响到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也将影响到精品城镇的形成。

最后,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化发展可以至少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是资金的可持续化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政府的大量投入之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引入各种市场主体参与到小城镇建设中来,让百姓参与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形成“政府-企业-市民”充分参与并有效互动的局面,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二是生态的可持续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推动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循环经济的引入和更高标准的节能减排,实现美丽城镇生态系统的有机更新。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思路,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

标签:;  ;  ;  ;  ;  ;  ;  ;  ;  

“产城人文”:未来小城镇的发展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