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 妇科 415900
摘要:目的:观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意义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实验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随访3年后实验组患者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中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与复发率。
关键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时临床常见治疗手段,其中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生存率可达90%,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普遍术后预后较差,常规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因子宫内膜癌主要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因此术中可对子宫体、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系统进行清扫[1]。近些年临床对子宫内膜癌手术中是否需要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具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本次研究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以及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随访3年后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从而论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9例患者年龄在33~69岁,平均年龄在(46.2±1.2)岁。病理类型:有19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有8例患者为管状腺癌,有6例患者棘腺癌,有3例患者为鳞腺癌,有2例患者为浆液性腺癌,有1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有8例患者为G1期,有17例患者为G2期,有14例患者为G3期。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在32~68岁,平均年龄在(46.5±1.4)岁。病理类型:有18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有10例患者为管状腺癌,有5例患者棘腺癌,有3例患者为鳞腺癌,有2例患者为浆液性腺癌,有1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有8例患者为G1期,有18例患者为G2期,有13例患者为G3期。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者家属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可配合复查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方法
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方案,对照组39例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腹部正中左绕脐做一长约20厘米至 25厘米的手术切口,而后闭合输卵管狭部,切断圆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打开阔韧带前后叶,分离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切开膀肌并将膀肌下推至子宫颈外口,反折腹膜,切断子宫动静脉以及两侧主骶韧带,环切阴道穹隆或切除阴道3厘米至4厘米处,清扫髂总、髂外、髂内、腹股沟以及闭孔组淋巴结。实验组39例患者在观察组常规手术操作基础上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囊肿、膀胱损伤、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两组患者术后3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为,实验组有3例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2例患者淋巴囊肿,有1例患者膀胱损伤,有1例患者肠管损伤,术后共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1例患者淋巴囊肿,有1例患者膀胱损伤,有1例患者肠管损伤,术后共有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死亡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子宫内膜癌属于女性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本病呈逐年上升以及年轻化趋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生物学行为以及激素改变具有一定的联系,极早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个体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压迫、浸润程度增加,患者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加以及阵发性下腹部疼痛等症状[2]。子宫内膜癌易出现淋巴道转移,从而增加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癌复发率以及个体死亡率,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中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术术具有一定的争议[3].本次研究显示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其生存率为84.6%,明显高于常规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与淋巴囊肿个体多于对照组,综合考虑认为主要是由于淋巴结切除后个体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的。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个体生存率,但是可增加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以及淋巴囊肿的发生,临床推行应术前评估患者淋巴回流情况。
参考资料:
[1]黄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2):2074-2076.
[2]魏伟.浅析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42-43.
[3]曹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5,21(39):364-364.
论文作者:胡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患者论文; 淋巴结论文; 术后论文; 主动脉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实验组论文; 淋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