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23个省市309家中小企业的实证数据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23个省市309家中小企业的经验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中国论文,绩效论文,省市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6)11—0015—07

一个国家的企业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尖的是少数大企业,处在塔底的则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目前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超越了市场主体的行业、法律组织形态和所有制等界限,体现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民主和平等观念。在号称“大企业王国”的美国,1997年,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也在99%以上,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左右,就业人数占在职总人数的60%左右。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除了内部原因,如资产规模小、经营管理不科学、“家族制”经营等;还受一些企业自身不能主宰而又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就是政策环境。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冲击,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如何?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发展20多年后,或者是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都发现过去增长的势头难以保持甚至是还不断地萎缩,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张维迎,2005)。如何改善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的政策评估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政策科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其学科建设及理论研究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政策评估更是政策科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只有通过学术借鉴和本土化研究的共同努力,才是使我国政策评估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李瑛等,2006)。

关于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分析的定性研究。如进行的国家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途径研究(刘奕,2001)、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研究(常屹峰,2001)、完善中小企业成长制度环境的对策研究(魏世军,2002;张维迎,2005)、对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制度环境的分析研究(杜琼,2003)、对华中地区中小企业成长制度环境的分析研究(苏晓燕,2005);

第二,是对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评估的定量研究。这方面国内研究比较少,相关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只有对某一地区宏观制度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和量化评估研究(金玉国,1999;袁岩,2001;卢现祥,2004)。

通过上述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针对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的研究较少,而且往往是结合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来一起进行研究的,专门的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评估研究国内基本上处于空白。本文在借鉴现有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原则,设计了由5 个具体评估指标组成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二、研究设计

(一)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良好的政策环境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是其健康成长的充分条件。我国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政策,例如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2月制定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6条”,2005年3 月出台的促非公经济发展“21条”。

从税收政策上看,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不合理的税务负担仍然存在,一些税收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主体。考察中小企业总体的税务水平,有利于我们了解目前中小企业的税务状况及其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依据。中小企业对政府相关机构办事效率的高低反应敏感。政府提高为企业办事的效率,企业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金融瓶颈的制约,融资难成为阻碍其正常发展的首要问题,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成为加快中小企业成长的中心环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对于处在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有利于中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壮大市场。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在提供人力资源培训、信息咨询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服务时的服务质量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服务质量越高,中小企业的满意度也就越高,越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因此,使用政府为中小企业办事效率(PPEI1[SME])、中小企业税务负担程度(PPEI2[SME])、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力度(PPEI3[SME])、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程度(PPEI4[SME])和中小企业对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满意度(PPEI5[SME])5个指标来评估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并生成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指数(PPEI[SME])。

(二)指标量化与评估步骤设计

在制度环境评价过程中,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等级。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原始数据,并确定评价指标等级。由于评价指标均为定性指标,所以问卷采用量表形式,即用1、2、3、4、5 等表示不同的等级,而等级的确定取决于评价专家对某一问题的重要性程度的认识。本次调查问卷采用5级量表的形式,用1、2、3、4、5表示5个不同的等级, 对于正向指标,5表示评价人员认为的最理想状态,4次之,以此类推,对于反向指标来说,结果则正好相反。

第二步,等级赋值。确定好等级后,根据问卷对指标进行赋值,正向指标的1、2、3、4、5等级分别赋值为20、40、60、80、100,反向指标的1、2、3、4、5等级分别赋值为100、80、60、40、20,本次调查问卷未涉及适度指标。

第三步,确定权重。指标量化处理后,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本研究采用主客观原则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

第四步,生成指数。权重确定好以后,进行有关数据的运算处理,形成评价分数,即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指数,指数区间为20~100。

第五步,指数分析。根据生成的指数进行总体、地区以及其他的相关分析和检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5年进行的全国23个省市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根据指标信息齐全与不含异常数据的样本筛选两个基本原则,我们在800多家样本中最终确定有效样本为309家,样本的行业分布情况详见表1。

(四)企业绩效指标设计

反映企业绩效的财务指标很多,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MIGR)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两个绩效指标。其中,ROE是常用的反映企业收益能力的绩效指标;MIGR这个绩效指标较好地反映企业的成长性,适用于中小企业。

三、实证分析

(一)指数描述统计分析

PPEI[SME]的均值为62.6796,且方差非常低,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处的政策环境相对较好。PPEI[SME]在30~60这个区间的频数为147次,占样本总数的47.5%,在60~70这个区间的频数是111次,占样本总数的36.0%,在70~80这个区间的频数为47次,占样本总数的15.2%,而在80~90这个区间的频数为4次,占样本总数的1.3%,在90分以上的频数为0次。

政策环境指标PPEI1[SME]、PPEI2[SME]、PPEI3[SME]、PPEI4[SME]、PPEI5[SME]的均值分别为72.0388、72.4271、61.4239、55.9870、51.5210,指标PPEI1[SME]、PPEI2[SME]、PPEI3[SME]大于60,指标PPEI4[SME]和PPEI5[SME]小于60,最小值和最大值均为20和100,全距均为80,指标PPEI1[SME]和PPEI2[SME]的方差为228.6218和221.6870,且小于其它三项指标,见表2。

(二)PPEI[SME]区域比较分析

PPEI[SME]在各个地区的均值除华南地区外,均大于60,华南地区均值为60.0000,反映了各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较好,其中华东和东北地区的PPEI[SME]的均值较高,说明这两个地区的政策环境非常好,华南地区的PPEI[SME]均值也较高,而西南和西北地区的PPEI[SME]均值相对较低,也就是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要优于西部地区的政策环境;华南和东北地区PPEI[SME]的方差相对较小,详见表3。

(三)PPEI[SME]分组比较分析与T检验

我们按照PPEI[SME]高低分成两组,其中排名处于155名的样本被剔出,这样两组样本数量分别为154。通过表4可以看出,除了PPEI5[SME]之外,PPEI[SME]较高组的其他4个分指数均高于PPEI[SME]较低组的平均值。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有待进一步检验。

表4 PPEI[SME]及其分指数分组比较分析

{f22r140}.JPG

PPEI[SME]及其分指数两组均值的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PPEI[SME]以及PPEI1[SME]、PPEI2[SME]、PPEI3[SME]、PPEI4[SME]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详见表5。换句话,两组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那么,这种政策环境上的差异或者优劣能够带来企业绩效上的差异吗?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能够产生促进作用吗?因此,根据上述分组,我们进行了企业绩效指标的分组比较分析和有关的检验。

表5 PPEI[SME]及其分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

(四)绩效指标分组分析与T检验

表6的分析结果表明,反映中小企业成长性和收益能力的两个指标在两组之间存在着差异,PPEI[SME]较高组的绩效指标平均值均高于PPEI[SME]较低组的绩效指标的平均值。但是这种差异是否在统计学上显著,有待下面的T检验。

表6 绩效指标分组比较分析

两个绩效指标的T检验结果表明,根据PPEI[SME]分组的绩效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详见表7。成长政策环境好的中小企业的绩效与成长政策环境政策较差的中小企业的绩效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政策环境在提高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和收益能力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表7 绩效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

(五)结论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我们进行了PPEI[SME]与企业绩效指标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PEI[SME]与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均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小且不显著,结果详见表8。相关分析结果进一步告诉我们,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和收益能力,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表8 环境指数与企业绩效相关分析结果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总体一般。政策环境状况一般主要表现在PPEI[SME]略偏低,为62.6796。从地区情况来看,东部各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状况较好,华东地区的政策环境非常优越,PPEI[SME]平均值为66.1818,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也相对优越,PPEI[SME]平均值为63.0344,而中部各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状况次之,西部各地区,主要是指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较差,PPEI[SME]分别为61.4285和60.3243。

第二,过去困扰中小企业成长的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缓解。过去存在着政府为企业办事的效率较低和企业税费负担较重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我国根据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采取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新办的中小企业可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等,尽管严格地说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没有,但这些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成长确实具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

第三,还有一些政策环境问题仍然在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成长。这些问题包括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中小企业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老问题。而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新问题。

(二)主要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改进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设立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主要用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贷款贴息、技术创新研发资助和法律援助等;改进商业银行服务,适当调整商业银行贷款的投向,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性质可以是民间、官方或半官半民;发展融资租赁业,支持中小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为风险投资机制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中小企业板块发展,借助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有利时机,完善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成立一个真正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现有政策性银行体系与中小企业的成长存在不对称性。

第二,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中小企业,其成长不仅要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更需要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扶植政策和提供各种服务。例如,日本政府于二战后开始建立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1948年,日本政府在通产省设立了中小企业厅,作为管理中小企业的最高机构,同时又设立了中小企业审议委员会,负责研究审议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法律。扶植中小企业成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规划、协调和督促。我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时,其服务质量由于机构组建时间较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收稿日期:2006—08—25

标签:;  ;  ;  ;  ;  

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23个省市309家中小企业的实证数据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