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前进——回顾真理标准讨论20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真理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讨论,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帷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邓小平理论,20年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9年至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GDP年均增长8.4%。我国20 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今天我们回忆当年的真理标准讨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充满信心。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许多人是熟知的。但在1978年,宣传这个观点却爆发了一场大争论,成为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一场长时间的、全国性的内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祸。邓小平同志复出后,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实行全面整顿,实际上开始纠正“文革”的“左”的指导思想,进行拨乱反正,结果再一次被打倒。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积劳成疾,不幸去世。1976年清明节前后许多城市爆发了革命群众运动,悼念周总理,支持邓小平,反对“四人帮”;四月五日爆发了天安门广场革命运动,结果却被诬蔑为“反革命事件”,遭到镇压。中国处于危难之中,全国人民政治上、精神上受到巨大压迫,在苦闷中思索,寻找出路。
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又一次解放了,举国欢腾。在揭批“四人帮”时,人民明确提出要求:为1976年“四五”革命运动平反,恢复邓小平同志的领导职务,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全面拨乱反正,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中国人民的要求。我国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但是,历史发展是曲折的。十年“文革”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要否定它不那么容易。
1977年2月,两报一刊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 提出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内容是明确的:坚决维护毛主席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始终不渝地遵循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关于“文革”的路线、决策、指示。“两个凡是”是林彪的天才论、“句句是真理”、“顶峰论”的翻版。如果说林彪的天才论、“句句是真理”、“顶峰论”的谬论,是为推行“文革”的理论、路线服务的,是为“文革”制造舆论的,那么“两个凡是”是为维护“文革”服务的。“两个凡是”完全否定人民的要求,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障碍。否定“两个凡是”,成为否定“文革”,开辟中国历史新时期的关键。这可以从以下事实证明:“两个凡是”出来后,拨乱反正寸步难行了,造成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多的徘徊;真理标准讨论破除“两个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场讨论的任务就是冲破“两个凡是”,推动全党全国的思想大解放,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完全是针对“两个凡是”撰写的。“两个凡是”认为,毛主席是天才,因而毛主席的理论、路线、决策从提出来开始就是正确的,是先验地正确的,没有错误,因此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两个凡是”与天才论、“句句是真理”一样,都是唯心论、形而上学。而且,在个人崇拜统治的长时期内,形成了教条主义学风,判断是非,论述问题,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不以实践为标准,而以马列、毛主席著作的语录为标准。这就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理论要不要经受实践检验,党的路线、政策要不要接受实践检验?因而,重新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能击中“两个凡是”、“天才论”、“句句是真理”的要害。但是,“两个凡是”仅仅是指对毛主席的理论、路线、决策要“坚决维护”、“始终不渝地遵循”,仅仅说毛主席的理论、路线、决策是先验地正确的,不会有错误,不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并不是指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观点是先验地正确的,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两个凡是”的唯心论、形而上学,是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以个人崇拜为特征的。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在批判“两个凡是”、天才论、“句句是真理”时,提出两个基本论点: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不了真理,权力证明不了真理,权威证明不了真理,过去已被实践证实了的真理也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否定了检验真理的双重标准的观点,也否定了以真理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即否定了语录标准,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并自觉运用实践标准检验自己的理论,坚持由实践检验证明的正确理论,改正经实践检验证明并不正确的观点。文章以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后45年间,撰写的七篇序言为证据,说明他们不断地以实践标准检验自己的理论。文章的意思是明白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尚且自觉地以实践标准检验自己的理论,尚且自觉根据实践检验证明真理、改正错误,《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尚且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尚且有某些观点通过实践检验而加以修改。这些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开的、明白的写在序言中的。那么,马克思的学生们的理论能够不受实践检验吗?能够不犯错误吗?能够“句句是真理”吗?不能。一切理论是否正确都必须经过实践标准的检验,才能作出结论,没有例外;一切人的理论是否正确都必须经过实践标准的检验,才能作出结论,毛主席也不能例外;共产党的路线、政策是否正确,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作出结论,没有例外。认识、思想、观点、理论、路线、政策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作出结论,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检验认识是不可回避的,是必然的。理论、路线、政策指导实践的过程,就是经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检验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两个凡是”是完全错误的。永远没有“两个凡是”。这里讲的实践当然是指的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活动。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历史的活动,因此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在1978年那个时候,公开点名批判“两个凡是”是不可能的。第一,“两个凡是”是两报一刊社论提出的,传达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的观点,因此,公开点名批判“两个凡是”是绝对不许的。第二,直接的公开点名批判“两个凡是”,在人民还没有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思想混乱。“两个凡是”是唯心论、形而上学,但是毛泽东思想是科学体系,即使在“文革”十年期间,毛主席的一些决策也是正确的,如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关于打开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的决策等,都是正确的。因而公开点名批判“两个凡是”,就会引起争论:在“文革”期间,毛主席哪些理论观点、决策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要解决这种争论,还必须提出区分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标准,即必然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首先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路线,是思想解放的必经之路,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最佳选择,也是推动全面拨乱反正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多位同志集体智慧的产物,经胡耀邦同志审定后发表,发表后立即遭到主张“两个凡是”的同志的严厉指责,他们说这篇文章是“砍旗”的,即反对毛泽东思想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看看他们的理由,可以了解“两个凡是”的本质,也可以了解他们为什么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概括地说,他们的理由是三点:第一,他们说:“文章说马克思主义要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以后,才是真理……文章提倡怀疑一切,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对真理不存在,真理开始提出时不是真理,要经过实践检验才是真理。这是原则错误。”(引自叶永烈:《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第424 页)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先验地是真理(相对真理也是真理),无需经过实践检验的证明,他们都不会犯错误。他们认为,说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就是“原则错误”。第二,他们说文章批判教条主义是错了,“四人帮”是修正主义不是教条主义。他们只准反右,不准反“左”;只准批判修正主义,不准批判教条主义,这是“文革”期间的规则,正是“文革”的极左指导思想的表现。第三,他们说:“文章用很大篇幅讲马克思、恩格斯如何修改《共产党宣言》,毛主席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们去怀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泽东思想,认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确的地方,认为不能把毛主席指示当作僵死的教条,不能当圣经去崇拜。很明显,作者的意思就是要砍旗。文章批判林彪‘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难道一句顶一句也不行,难道句句都不是真理才对吗?”(同上书,第425 页)他们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歪曲为“修改毛泽东思想”、“砍旗”,把批判“句句是真理”歪曲为“句句都不是真理才对”,这种歪曲很明显,不必多论。但是,他们主张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检验修改某些观点,却是明显的。他们反对《光明日报》的文章,集中地表现在否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他们认为马克思、列宁提出理论之时就已经是真理,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特别是他们认为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不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加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导师都不会犯错误。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两个凡是”争论的焦点就在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理论是否先验地正确的,是不是“句句是真理”,会不会犯错误,要不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主张“两个凡是”的人维护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从这里,可以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强调马克思、恩格斯自觉坚持以实践标准检验自己的理论,证实真理,修正错误这一部分上,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两个凡是”具体化了,打中了“两个凡是”的要害,使主张“两个凡是”的同志最为反感。“两个凡是”确实是天才论和“句句是真理”的翻版。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要求人民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凡事问一个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社会实践作为判断真理和谬论的唯一标准,反对迷信盲从,反对唯书、唯上,体现了理性的、批判的、科学的精神。真理标准大讨论,是解放思想运动,一是否定了“两个凡是”,批判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恢复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威,恢复了实践第一的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确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教条,应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对毛主席的科学态度,毛主席是革命领袖,不是神。真理标准讨论确立了区别毛泽东思想与毛主席晚年错误的实践标准,为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历史地位确立了客观标准,为否定“文革”及其理论、路线、政策,全面拨乱反正提供了客观标准,为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客观标准。真理标准讨论的过程,也是发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过程。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挣脱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拿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武器,行使民主权利,批判“文革”,平反冤假错案,推动拨乱反正,研究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真理标准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两个凡是”,批判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从根本上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事实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在历史重大转折关头,冲破“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全面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讨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二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我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迅速完成了拨乱反正,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钥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它既是推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武器,又是检验改革开放政策是否成功的标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结合的单一公有制,并不断消灭私有制残余与割资本主义尾巴;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不断限制和缩小商品生产,限制按劳分配,搞平均主义;对外实行封闭半封闭,以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腐蚀;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不同意见,于是用反对小脚女人、反右派、批判右倾机会主义以及不断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加以解决,以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其极端表现就是“文化大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自然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拨乱反正,“拨乱”是否定“文革”,“反正”不是回到“文革”前的状态去。“反正”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走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就是重新解决这个基本问题的开始。
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头脑里的社会主义观念,不外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二是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学来的,三是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以来形成的,是对我国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映。因此,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们的社会主义观念受多年里“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很深,二是在多年内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的禁锢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遭受严重破坏的环境下,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干部和人民不敢认真研究我国的国情,没有研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首先要解放思想,以摆脱“左”的思想的束缚,摆脱本本主义的束缚,摆脱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敢于研究我国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探索在我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解放思想呢?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察我们建立的体制哪些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检验经济体制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直接、最鲜明的是生产力标准。以生产力标准检验经济体制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就是以实践标准检验关于该经济体制的理论是否科学。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理论、思想、路线、政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两者是统一的。特别对检验经济体制、经济理论、经济决策等方面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运用生产力标准检验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运用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检验现有的体制就可以发现有没有弊端,弊端在何处,从而决定要不要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这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检验过程中,要敢于面对事实,敢讲真话,敢于实事求是,反对歪曲事实,反对本本主义。
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在真理标准讨论的大气候下,首先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农民是为了解决温饱才进行改革的。他们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中认识到生产队统一经营、集中劳动、平均主义分配的制度,使农民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没有积极性,种不好庄稼,因此,要进行改革。他们实际上是以生产力标准来检验农村经济体制,才认识了这种体制的弊端,解放了思想,敢于进行改革。他们深知改革的风险,但为了求温饱,敢闯敢冒风险,18户农民订立契约,按上手印,保证生产队长如果坐牢,由全村抚养他的家属子女。从小岗村农民进行改革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可以明白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的阻力在哪里,他们的改革经验是什么。小岗村农民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具有普遍性。
城市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指导。坚持以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检验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封闭半封闭等政策,总结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揭露弊端,解放思想,实施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是空想,而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客观矛盾以达到科学认识。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巨大成果是科学地认识我国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论断。这是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认清了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生产力、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由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的,没有经过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没有实现工业化。从50年代后半期起,“左”的指导思想又耽误了2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确认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客观根据,为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供了坚实的客观基础。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最根本的就是忘记了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离了我国国情,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科学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急于建设纯粹的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而且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科学的理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违反了历史发展规律,就流于空想。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使我们的思想从天上回到地上,从空想回到科学理想,使我们脚踏实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待历史只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蔑视社会发展规律必定要碰壁。同时,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仅仅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上认识社会主义,离开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认识社会主义,甚至把发展生产力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立起来,搞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与历史上所有革命的目的一样,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以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深刻研究了当今时代的特征。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当代,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联系整个世界。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一个是当代的世界形势。自从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市场以来,各国互相隔绝的局面就被打破。从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就用炮舰、商品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为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平等的一员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参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与发展,建设现代化,决不是回到闭关锁国状态去。当代世界格局发展的总趋势是世界市场广泛发展,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交通通讯日益发达,各国之间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依赖日益发展、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总趋势,挡是挡不住的,回避是不行的,我们只能认识这种趋势,主动顺应这种趋势以求得发展。在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生存发展。从明朝中叶起长期闭关锁国是我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后必定挨打。我们要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竞争,我们要通过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华民族的复兴。谁封锁制裁我国,我们要全力冲破封锁、打破制裁。决不能任人封锁、制裁,更不能自己重蹈闭关锁国的覆辙。另一个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格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的条件。我们要认识世界形势的全局,把握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把握世界形势的主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更积极地实行对外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是一个深刻的革命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每一个重大的改革行动,都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20年来,我国已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每次思想解放的高潮都有特定的内容。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推动了继真理标准讨论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邓小平同志重申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强调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可丧失机遇;特别是就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个经济改革中最大的、争论不休的现实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决姓“资”姓“社”问题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从而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五大推动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党的十五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作为主题,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一是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二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任务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三是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作出了科学规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要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键在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党的十五大的灵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正确地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
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未来十多年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纪之交,我国人民的任务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这里一个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学风问题是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关系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从我们党的历史看,有两次伟大的成功。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指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研究我国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伟大成果,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典范。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江泽民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向、任务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课题和三个“着眼点”,作了透辟的说明。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围绕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研究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及其变动,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踏实工作。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认真研究,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作指导,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点、规律,研究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自己、保护自己。与经济全球化相应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在世界历史上,工业化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是前后相继的两个历史阶段,我们要研究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特别要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怎样把实现工业化与发展知识经济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过程中同时赶上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历史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题中应有之义。要深入研究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如何达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防范金融风险。还要不断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政策指引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落实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上,落实到解决现实问题上,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这是实事求是自身要求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敢于实践,勇于创新。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开始就提倡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鼓励干部群众大胆实践,并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求脚踏实地,敢于实践,一步一步摸索前进,不断地以实践标准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开创新的局面。这决不是提倡盲目性,而是坚持实践第一,鼓励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没有的全新事业,书本上没有答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而要靠我们党和人民自己创造。预先在书斋里制订改革方案,无法突破原有的观念、思路、模式,而且争论不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条原则:“不争论”。一争论,耽误了时间,搞乱了思想,从而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争论”,就是提倡实践第一,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经验,总结新理论,以实践说服人,解决争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和基层干部创造的,深圳特区在多方面率先改革,全国各地各方面都创造了新鲜经验,这些新经验都推动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经过实践检验而丰富、发展、修正,实践说服了广大干部群众。中央加以总结提高,向全国推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永恒的主题。解放思想无止境,实事求是无尽头。世界是永恒变化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实践是不断开拓的。社会主义还处于青年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仅仅走了2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习惯势力还大得很,我们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还亟待提高,因而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开拓进取。20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行动,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重大措施,都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指导,这一方面是由于“左”的观念、习惯势力还很深,还有来自右的干扰,排除阻力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在于每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步骤,都要科学认识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批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新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打破封闭半封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以法治国,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这些问题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特殊内容和规律,正确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深入地具体地调查研究各个问题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达到科学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才能达到目的。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落实到所要解决的现实的问题上,必须落实到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是为了总结2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更深入的学习邓小平理论,更深入的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更自觉的、坚定的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自觉的、坚定的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贯彻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进程中,继续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前进,牢牢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
标签:共产党宣言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观点讨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 两个凡是论文;